铝合金超薄件冲压边保护备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1506 阅读:1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铝合金超薄件冲压边保护备胶,其特征是包括超薄形工件与备胶;所述超薄形工件的厚度为1.0毫米以内,该备胶贴附于超薄形工件背面。(*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铝合金超薄件冲压边保护备胶,特别是涉及一种贴附于超薄形工件上的保护备胶,通过此备胶,能防止超薄形工件在冲压过程中,产生崩坏断裂的情形。
技术介绍
以往的3C产品,例如手机而言,机壳的厚度是设计在3~5毫米(mm)以内,制作上,是以压铸方式制作,再以机器冲压,将机壳洞孔与周边处所产生的毛边去除,才得以将机壳制作完成。虽然冲压方式可以将厚度3~5毫米以内机壳的毛边清除。但相较现今的3C产品,机壳往往必须设计在1.0毫米以内才符合使用需求,所以此种超薄形机壳,制作上,若还是以冲压方式去除毛边,机壳往往会因为太薄而承受不住机器冲压的力量,而造成机壳的崩裂损坏,有鉴于此,如何让超薄形机壳,在制作完成后,避免机器冲压去毛边时对超薄形机壳造成损害,是目前所要改进之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上述公知超薄形工件(机壳)于制作完成后,实际冲压去毛边时,存有的缺点,而提供一种铝合金超薄件冲压边保护备胶,是要在超薄形工件(机壳)的背面贴附一层备胶,以避免超薄形工件在冲压时,产生崩裂损坏的情形。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铝合金超薄件冲压边保护备胶,包括超薄形工件与备胶;所述超薄形工件的厚度为1.0毫米以内,该备胶贴附于超薄形工件背面,以形成一保护措施,通过此种保护措施,而能改善以冲压方式去除超薄形工件毛边时,对工件造成的崩裂损坏的情形,据以提高超薄形工件制作的优良率。因此,本技术在设计上具有如下改进 本技术因为在超薄形工件压铸成形后,以一备胶贴附于超薄形工件背面,所以除能增加工件的厚度外,所述备胶还具有吸收冲压力的功能,对于超薄形工件在冲压去毛边时,能让工件得到有效的支撑,及减轻冲压时所产生的冲击力,使超薄形工件在冲压去毛边后,不会再产生缺角崩裂的损坏情形。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实施例的立体组合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超薄形工件(机壳);2-备胶。具体实施方式为使对本技术的构造、特征及其使用功效有更深一层的认识与了解,现举一较佳的可行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请参阅图1所示,其为本技术的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本技术包括超薄形工件1与备胶2。所述超薄形工件1,是指厚度为1.0毫米以内的工件,其制作上的较佳实施例为压铸成形,一般用于3C产品的生产,如手机的机壳等。所述备胶2是配合超薄形工件1,来作切割成所需的形状,该备胶2材质的较佳实施例为树酯类具有良好弹性的胶材质。接着请参阅图2所示,其为本技术的实施例的立体组合示意图(并配合参阅图1),本技术在使用上,是将压铸后超薄形工件1,如手机机壳,在背面贴上备胶2,接着再以机器冲压超薄形工件1周边及孔洞处所形成的毛边,然后再将冲压完成薄形工件1背面的备胶2撕去,以制作出合乎厚度需求,且又无毛边的手机机壳。以上所述仅为用以解释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具以对本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因此,凡有在相同的创作精神下所作有关本技术的任何修饰或变更,皆仍应包括在本技术请求保护的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铝合金超薄件冲压边保护备胶,其特征是包括超薄形工件与备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宗贵张扬宁
申请(专利权)人:创宇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张扬宁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