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ー种激光打标及其系统,特别是ー种基于网络通信的激光打标及其产品质量保障跟踪管理系统。
技术介绍
长期以来,企业界习惯于在自行的产品上打上标志,以示区别于同类的产品质量,确保自身的利益和声誉。且传统的打标方式有诸如倒模、移印、喷码、丝网印刷和电化学腐蚀等。这些打标方式均在不同时期、不同行业、不同产品、不同材料上广泛应用,并收到了良好效果。但是众所有知,其エ艺流程复杂,严重污染环境,危害人身健康。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激光技术也日臻成熟,激光打标技术越来越被广泛应用。激光打标不仅可以打文字,数码和图案等,而且可靠性高,保存性好,操作简便,环保无 污染等。但是,现行的激光打标技木,只能对产品打标,无法对产品质量进行跟踪管理,排查假冒伪劣,杜绝侵权行为,确保企业权益等,这是当前业内人士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已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以软件为基础,硬件为平台的基于网络通信的激光打标及其产品质量跟踪管理系统。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ー种基于网络通信的激光打标及其产品质量保障跟踪管理系统,包括有控制箱I、激光器2、振镜3、PC机4、安装架构5、光缆6和电缆7,且激光器2,控制箱I和PC机4依次由下至上设置于安装架5内,而振镜3设置于安装架构5顶部滑动架5. 5的前端,其输入处依次经红光定位指示器I. 13继而依次与光纤隔离器2. I、光缆6和激光器2输出端的激光束呈对接形式,连同电缆7相结合构成ー个整体。其中所述控制箱I为独立式箱体结构,包括有I个中心控制模件I. 1,I个+5伏电源模块I. 2,I个+15伏电源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网络通信的激光打标及其产品质量保障跟踪管理系统包括有控制箱(1)、激光器(2)、振镜(3)、PC机(4)、安装架构(5)、光缆(6)和电缆(7),且激光器(2)、控制箱(1)和PC机(4)依次由下至上设置于安装架(5)内,而振镜(3)设置于安装架构(5)顶部滑动架(5.5)的前端,其输入处依次经红光定位指示器(1.13)继而依次与光纤隔离器(2.1)、光缆(6)和激光器(2)输出端输出的激光束呈对接形式连同电缆(7)相结合构成一个整体,其特征是:????所述控制箱(1)为独立式箱体结构,包括有1个中心控制模件(1.1),1个+5伏电源模块(1.2),1个+15伏电源模块(1.3),1个+2.4伏电源模块(1.4),1个延时器(1.5),1个接触器(1.6)和1个接线排(1.7),及1个箱体(1.8),1个前面板(1.9)和1个后盖板(1.10),且:中心控制模件(1.1)与PC机(4)呈双向连接;+5伏电源模块(1.2)的电源输出端与中心控制模件(1.1)的电源输入端相连接;+15伏电源模块(1.3)的电源输出端与振镜(3)的电源输入端相连接;+24伏电源模块(1.4)的电源输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网络通信的激光打标及其产品质量保障跟踪管理系统包括有控制箱(I)、激光器(2)、振镜(3)、PC机(4)、安装架构(5)、光缆(6)和电缆(7),且激光器(2)、控制箱(I)和PC机(4)依次由下至上设置于安装架(5)内,而振镜(3)设置于安装架构(5)顶部滑动架(5. 5)的前端,其输入处依次经红光定位指示器(I. 13)继而依次与光纤隔离器(2. I)、光缆(6)和激光器(2)输出端输出的激光束呈对接形式连同电缆(7)相结合构成一个整体,其特征是所述控制箱(I)为独立式箱体结构,包括有I个中心控制模件(I. I ),I个+5伏电源模块(I. 2),I个+15伏电源模块(I. 3),I个+2. 4伏电源模块(I. 4),I个延时器(I. 5),I个接触器(I. 6)和I个接线排(I. 7),及I个箱体(I. 8),I个前面板(I. 9)和I个后盖板(I. 10),且: 中心控制模件(I. I)与PC机(4)呈双向连接; +5伏电源模块(I. 2)的电源输出端与中心控制模件(I. I)的电源输入端相连接; +15伏电源模块(I. 3)的电源输出端与振镜(3)的电源输入端相连接; +24伏电源模块(I. 4)的电源输出端与激光器(2)的电源输入端相连接。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基于网络通信的激光打标及其产品质量跟踪管理系统,其特征是 所述中心控制模件(I. O为模块化结构,包括有I个FPGA大规模现场可编程门阵列(I. 11 ),I个ARM嵌入式微处理器(I. 12),I个激光定位指示器(I. 13),I个X轴向驱动器(I. 14),I个Y轴向驱动器(I. 15),I个FLASH可电子擦除存储器(I. 111),I个PRAM电可写存储器(I. 121),I个SDRAM静态存储器(I. 122),I个时钟电路(I. 123),并设置有I个网控接口(I. 112),I个光传感器接口(I. 113),I个输入/输出接口(I. 124),I个前面板接口(I. 125)和I个后盖板接口(I. 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春林,吕植桥,盛操,袁焱林,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百一机电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