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刀模,它包括:一底座和一刀板层。所述刀板层装接在所述底座,所述刀板层具有至少一能切割双面胶半成品的刀片组,所述刀片组具有二刀片,所述二刀片分为大刀片和小刀片,大刀片套在小刀片外且二刀片之间形成与双面胶成品形状相同且能放置双面胶成品的装配槽。它具有如下优点:刀片组采用一大一小间隔套设的二刀片且二刀片之间形成与双面胶成品形状相同且能放置双面胶成品的装配槽,使得该刀模刀锋角度可以做到90度,生产的双面胶外观良好,成品率高,节约成本。(*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刀模。
技术介绍
随着模切行业要求越来越高,双面胶的精度不断提升,同时一些小间隙的双面胶也开始出现。要保证双面胶的精度,必须严格控制刀具的精度,其公差要求在+/-0.05mm内。而目前刀模的公差为+/-0. 03mm。通常情况下,针对小间隙的双面胶采用二步套切的加工工艺。二步套切的工艺需两把刀具,理论上的累积公差超过O. 06mm,所以此方法不可行。目前只能采用一把刀具模切成形。现有的刀模其刀片之间的最小间隙可以做到O. 35mm,但其刀锋角度做不到90度,会造成双面胶挤压使外观产生不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刀模,其克服了
技术介绍
的所存在的不足。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刀模,它包括一底座;及一装接在所述底座的刀板层,所述刀板层具有至少一能切割双面胶半成品的刀片组,所述刀片组具有二刀片,所述二刀片分为大刀片和小刀片,大刀片套在小刀片外且二刀片之间形成与双面胶成品形状相同且能放置双面胶成品的装配槽。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所述装配槽上下贯穿刀板层,所述刀模还包括多个活动装接在所述装配槽的第一弹性件。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所述刀板层与底座上下间隔布置,且双面胶成品的厚度与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厚度大于所述装配槽的高度。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所述第一弹性件上下滑动地装接在所述装配槽,另设一能在所述刀板层和底座之间活动的挡板层,所述第一弹性件在双面胶成品的挤压下伸出装配槽并带动挡板层向底座方向移动,且在挡板层向刀板层移动时所述第一弹性件在挡板层的作用下回到装配槽并带动双面胶成品移出装配槽。一较佳实施例之中还包括若干螺钉,所述螺钉穿过刀板层和挡板层且分别锁接在刀板层和底座上;还包括至少一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顶抵在底座和挡板层之间。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所述第二弹性件为弹簧。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所述装配槽的个数为四个,所述每一装配槽装接有二第一弹性件。本技术方案与
技术介绍
相比,它具有如下优点I.刀片组采用一大一小间隔套设的二刀片且二刀片之间形成与双面胶成品形状相同且能放置双面胶成品的装配槽,使得该刀模刀锋角度可以做到90度,生产的双面胶外观良好,成品率高,节约成本。2.还设有多个活动装接在所述装配槽的第一弹性件,使得在冲切时进一步保证双面胶不受挤压且成形良好。3.双面胶成品在第一弹性件和挡板层的作用下能自动脱离装配槽,节省人力。4.通过第二弹性件带动挡板移动,结构简单,成本低。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I绘示了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种刀模的整体示意图。图2绘示了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种刀模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查阅图I至图2,一种刀模的一较佳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刀模,它包括一底座100和一刀板层200。所述刀板层200装接在所述底座100,所述刀板层200具有一能切割双面胶半成品的刀片组210,所述刀片组具有二刀片211、212,所述二刀片211、212分为大刀片211和小刀片212,大刀片211套在小刀片212外且二刀片211、212之间形成与双面胶成品形状相同且能放置双面胶成品的装配槽213。本实施例中,所述装配槽213的个数为四个,所述二刀片211、212伸出所述刀板层200之顶面。所述装配槽213上下贯穿刀板层200,所述刀模还包括多个活动装接在所述装配槽213的第一弹性件300。本实施例中,所述每一装配槽213装接有二第一弹性件300,所述第一弹性件300与装配槽213的部分形状相同。本实施例中,所述刀板层200与底座100上下间隔布置,且双面胶成品的厚度与所述第一弹性件300的厚度大于所述装配槽213的高度。所述第一弹性件300上下滑动地装接在所述装配槽213,另设一能在所述刀板层200和底座100之间活动的挡板层400,所述第一弹性件300在双面胶成品的挤压下伸出装配槽213并带动挡板层400向底座方向移动,且在挡板层400向刀板层200移动时所述第一弹性件300在挡板层400的作用下回到装配槽213并带动双面胶成品移出装配槽213。所述刀模还包括若干螺钉,所述螺钉穿过刀板层200和挡板层400且分别锁接在刀板层200和底座100上。所述刀模还包括至少一第二弹性件500,所述第二弹性件500顶抵在底座100和挡板层400之间。最好,所述第二弹性件500为弹簧。当所述刀模向下冲切双面胶半成品时,所述二刀片211、212向下切割双面胶半成品,并将切割下的双面胶成品置于装配槽213内,第一弹性件300在双面胶成品的挤压下向底座100方向移动,并带动挡板层400 —起向底座100移动,此时第二弹性件500在挡板层400的作用下收缩。当所述刀模离开双面胶半成品向上运动时,双面胶成品受到向底座100方向的作用力消失,第二弹性件500回弹,并带动挡板层400向刀板层的方向移动,第一弹性件300在挡板层400的作用下向装配槽213内移动,同时,将双面胶成品推出并脱离装配槽213,完成自动脱料,节省人工成本。本技术保护的刀模用于生产双面胶,但不限于生产双面胶,可以用于生产胶质类或者具有粘性的产品,特别是间隙较小的产品。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而已,故不能依此限定本技术实施的范围,即依本技术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 型涵盖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刀模,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底座;及一装接在所述底座的刀板层,所述刀板层具有至少一能切割双面胶半成品的刀片组,所述刀片组具有二刀片,所述二刀片分为大刀片和小刀片,大刀片套在小刀片外且二刀片之间形成与双面胶成品形状相同且能放置双面胶成品的装配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刀模,其特征在于它包括 一底座;及 一装接在所述底座的刀板层,所述刀板层具有至少一能切割双面胶半成品的刀片组,所述刀片组具有二刀片,所述二刀片分为大刀片和小刀片,大刀片套在小刀片外且二刀片之间形成与双面胶成品形状相同且能放置双面胶成品的装配槽。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刀模,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槽上下贯穿刀板层,所述刀模还包括多个活动装接在所述装配槽的第一弹性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刀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刀板层与底座上下间隔布置,且双面胶成品的厚度与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厚度大于所述装配槽的高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刀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件上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海华,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澳普林特通讯器材组件有限公司厦门分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