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式轧车快速换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113057 阅读:1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2 02:39
一种立式轧车快速换辊装置,下轧辊通过轴承盖、轴承座固定在墙板,下轧辊的另一端通过万向联轴节与主传动电机相联,主传动电机固定在电机支座上,另一支座固定在电机支座的侧面用以托住万向联轴节,左右两墙板固定在撑架的两端,左右两支架通过两横撑联接,平导轨及V形导轨固定在横撑上,支板联接在V形导轨上,支板一边与支板相联,另一边与撑架相联,轴通过两个支座联接在墙板上,平滚轮及V形滚轮通过偏心套联接在轴的两端,蜗轮联接在轴上,蜗杆通过两支板、支架与墙板相联,把手套在蜗杆上,传动轴通过两端的联轴节与蜗杆相联,使得左右两块墙板外侧的平滚轮及V形滚轮同时升降。当需要清洗或更换下轧辊时,首先将联接着下轧辊的万向联轴节脱开,再转动的套在蜗杆上的把手,带动蜗轮及轴上偏心套同步转动,使得墙板外侧的平滚轮及V形滚轮下降到最低点,而墙板连同下轧辊等一起上升至最高处,这时就可将下轧辊连同墙板、撑架等整体移开等待处理;之后将另一套已经处理好的下轧辊推至此处,转动把手,带动蜗轮及轴上偏心套同步转动,使得墙板外侧的平滚轮及V形滚轮上升到最高点,而墙板则落到支架上,锁定后整条线又可以重新启动。(*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纺织行业中立式轧车
,具体涉及到轧车下轧辊的更换。
技术介绍
通常立式轧车的上轧辊是通过气缸带动加压的,而联接下轧辊的机架墙板则是固定不动的,而下轧辊通常是根据织物品种不同而需要经常更换的。由于下轧辊均是比较笨重的,当需要更换或清洗下轧辊时,要么通过人工,要么增加吊葫芦,这样需要整机停车等待的时间比较长,严重影响生产效率,而且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节省人力物力,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本技术设计了一种下轧辊快速更换装置,它具有在更换及清洗下轧辊省时省力的特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下轧辊通过轴承盖、轴承座固定在墙板,下轧辊的另一端通过万向联轴节与主传动电机相联,主传动电机固定在电机支座上,其特征在于另一支座固定在电机支座的侧面用以托住万向联轴节,左右两墙板固定在撑架的两端,左右两支架通过两横撑联接,平导轨及V形导轨固定在横撑上,支板联接在V形导轨上,支板一边与支板相联,另一边与撑架相联,轴通过两个支座联接在墙板上,平滚轮及V形滚轮通过偏心套联接在轴的两端,蜗轮联接在轴上,蜗杆通过两支板、支架与墙板相联,把手套在蜗杆上,传动轴通过两端的联轴节与蜗杆相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立式轧车快速换辊装置,下轧辊(4)通过轴承盖(3)、轴承座(2)固定在墙板(1),下轧辊(4)的另一端通过万向联轴节(5)与主传动电机(6)相联,主传动电机(6)固定在电机支座(7)上,其特征在于:支座(8)固定在电机支座(7)的侧面用以托住万向联轴节(5),左右两墙板(1)固定在撑架(10)的两端,左右两支架(13)通过两横撑(9)联接,平导轨(14)及V形导轨(20)固定在横撑(9)上,支板(12)联接在V形导轨(20)上,支板(11)一边与支板(12)相联,一边与撑架(10)相联,轴(21)通过两个支座(22)联接在墙板(1)上,平滚轮(16)及V形滚轮(19)通过偏心套(15)联接...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立式轧车快速换辊装置,下轧辊(4)通过轴承盖(3)、轴承座(2)固定在墙板(I),下轧辊(4)的另一端通过万向联轴节(5)与主传动电机(6)相联,主传动电机(6)固定在电机支座(7)上,其特征在于支座(8)固定在电机支座(7)的侧面用以托住万向联轴节(5),左右两墙板(I)固定在撑架(10)的两端,左右两支架(13)通过两横撑(9)联接,平导轨(14)及V形导轨(20)固定在横撑(9)上,支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岳小红毛际明朱光辉
申请(专利权)人:邵阳纺织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