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松监测仪手指及前臂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111749 阅读:2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2 01: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是一种使用肌松监测仪进行肌松监测时用于固定手掌和前臂的肌松监测仪手指及前臂固定装置。其由前臂固定器(1)和手掌固定器(2)组成,前臂固定器(1)呈扁长方体形,左右两侧设有前臂固定带(1.1)和臂部手架固定带(1.2),前端端面中央设有连接槽(1.3);手掌固定器(2)呈扁长方体形,左右两侧设有手掌固定带(2.4)和掌部手架固定带(2.5),手掌固定器(2)的手掌面上设有手指固定环(2.2)和拇指固定环(2.3),手掌固定器(2)后端端面中央设有连接杆(2.1),用于插入连接槽(1.3)与前臂固定器(1)连接并调整与前臂固定器(1)之间的距离。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有效固定手掌、前臂、食指、中指和拇指,有利于确保肌松监测仪对肌松的准确监测。(*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是ー种使用肌松监测仪进行肌松监测时用于固定手掌和前臂的肌松监测仪手指及前臂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在临床医疗活动中,外科手术的病人常需要接受全身麻酔,全身麻酔过程中使用肌松药后的病人肌肉松弛,无法活动、呼吸,需要用呼吸机等辅助装置維持生命。若在肌松药作用未完全消除时患者脱离呼吸机等辅助装置,即会出现不能正常呼吸而危及生命,因此往往需要进行肌松药作用监测,以指导肌松药的临床应用,决定肌松药逆转的时机和拮抗药的用量以及减少术后肌松药残余引起的呼吸抑制。临床常用的肌松监测方法包括肌机械描记法、肌电描记法、肌音描记法和肌加速度描记法。其中肌加速度描记法所使用的肌松 监测仪具有便于携带安装、价格相对低廉、监测结果较精确等优点,已成为临床上最为常用的监测方法。尺神经-拇内收肌是目前公认最准确、最方便的使用的肌松监测仪进行外周监测的部位,已成为监测肌松的金标准,通过电刺激该处神经引起肌肉颤动的程度来评价肌松程度。临床上用肌加速度描记法监测肌松吋,需要将拟监测手掌进行固定以减少监测过程的手掌移动造成的测量误差,固定越好,測量精确性就越高。通常方法是将病人的ー侧手臂放置在手术床搭手架上,使用配套固定装置固定,此装置手柄部为片状,可被食指与中指夹住,其上有一弧形支架可使拇指固定其上,通过固定带将固定装置与拇指以外的其他四指固定在掌面上,固定后手掌呈自然张开状态。连接好线路后通过加速度仪刺激体表神经并监测效应部位肌肉的运动幅度来反映肌肉松驰的程度。但这样的加速度仪配套固定装置仅仅是将拇指及手掌固定起来,对尺神经进行电刺激时都会不同程度的导致前臂、手掌及手指的晃动,从而影响肌松监测效果。为解决此问题,通常需要额外使用固定带将手掌、手臂与搭手架固定在一起,但这样做増加了准备工作的复杂性,缺少经验的使用者需摸索才能掌握最佳的固定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ー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有效固定前臂、手掌和手指的肌松监测仪手指及前臂固定装置。本技术由前臂固定器、手掌固定器两部分組成。所说的前臂固定器呈扁长方体形,扁长方体的上表面呈弧形凹陷,凹陷面的形状与前臂的背面匹配,以使前臂搁置在上感觉舒适,前臂固定器的左右两侧设有固定带,位于上表面两侧的为前臂固定带,用于将前臂固定于前臂固定器,位于下表面两侧的为手架固定带,用于将前臂固定器固定于搭手架,前臂固定器的前端端面中央设有ー个连接槽,该连接槽用于与手掌固定器连接;所说的手掌固定器呈扁长方体形,扁长方体的上表面凹陷,其为手掌面,凹陷面的形状与手背匹配,以使手背搁置在上感觉舒适,手掌固定器的左右两侧设有固定带,位于上表面两侧的为手掌固定带,用于将手掌固定于手掌固定器,位于下表面两侧的为手架固定带,用于将手掌固定器固定于搭手架,手掌固定器的手掌面上设有手指固定环,两个相邻的手指固定环固定于手掌面上食指和中指的相应部位,用于套在食指和中指的指跟处将食指和中指固定,另一拇指固定环通过固定杆设于上述两环斜上方拇指功能位的相应位置,以使拇指以功能位固定在手掌固定器上,手掌固定器的后端端面中央设有ー个连接杆,连接杆的形状大小与前臂固定器前端端面中央所设的连接槽匹配,用于插入该连接槽与前臂固定器连接并调整与前臂固定器的之间的距离。使用时将食指与中指套入手掌固定器内,拇指固定在拇指固定杆上的拇指固定环,用手掌固定带将手掌固定在手掌固定器上,将手掌固定器的连接杆插入前臂固定器的连接槽并根据手掌和前臂的长度调整手掌固定器和前臂固定器之间的间距,用前臂固定带将前臂固定于前臂固定器,分别用掌部手架固定带和臂部手架固定带将手掌固定器和前臂固定器固定于搭手架。此时,手掌、拇指及前臂的位置都被稳妥固定,即可按常规进行肌松监测。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有效固定手掌、前臂、食指、中指和拇指,在对 尺神经进行电刺激时不再出现前臂、手掌及手指的晃动,有利于确保肌松监测仪对肌松的准确监測。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前臂固定器的前端端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手掌固定器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现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详细描述。本技术由前臂固定器I和手掌固定器2组成。前臂固定器I呈扁长方体形,扁长方体的上表面呈弧形凹陷,凹陷面的形状与前臂的背面匹配,前臂固定器的左右两侧设有固定带,位于上表面两侧的为前臂固定带1.1,位于下表面两侧的为臂部手架固定带I.2,前臂固定器I的前端端面中央设有ー个连接槽I. 3 ;手掌固定器2呈扁长方体形,扁长方体的上表面凹陷,其为手掌面,凹陷面的形状与手背匹配,手掌固定器的左右两侧设有固定带,位于上表面两侧的为手掌固定带2. 4,位于下表面两侧的为掌部手架固定带2. 5,手掌固定器2的手掌面上设有手指固定环2. 2,两个相邻的手指固定环2. 2固定于手掌面上食指和中指的相应部位,用于套在食指和中指的指跟处将食指和中指固定,姆指固定环2. 3通过固定杆设于手指固定环2. 2斜上方拇指功能位的相应位置,以使拇指以功能位固定在手掌固定器2上,手掌固定器2的后端端面中央设有ー个连接杆2. 1,连接杆2. I的形状大小与前臂固定器I前端端面中央所设的连接槽I. 3匹配,用于插入连接槽I. 3与前臂固定器I连接并调整与前臂固定器I之间的距离。本技术可根据需要做成不同的规格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肌松监测仪手指及前臂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由前臂固定器(1)和手掌固定器(2)组成,前臂固定器(1)呈扁长方体形,扁长方体的上表面呈弧形凹陷,凹陷面的形状与前臂的背面匹配,前臂固定器的左右两侧设有固定带,位于上表面两侧的为前臂固定带(1.1),位于下表面两侧的为臂部手架固定带(1.2),前臂固定器(1)的前端端面中央设有一个连接槽(1.3);手掌固定器(2)呈扁长方体形,扁长方体的上表面凹陷,其为手掌面,凹陷面的形状与手背匹配,手掌固定器的左右两侧设有固定带,位于上表面两侧的为手掌固定带(2.4),位于下表面两侧的为掌部手架固定带(2.5),手掌固定器(2)的手掌面上设有手指固定环,两个相邻的手指固定环(2.2)固定于手掌面上食指和中指的相应部位,拇指固定环(2.3)通过固定杆设于手指固定环(2.2)斜上方拇指功能位的相应位置,手掌固定器(2)的后端端面中央设有一个连接杆(2.1),连接杆(2.1)的形状大小与前臂固定器前端端面中央所设的连接槽(1.3)匹配,用于插入连接槽(1.3)与前臂固定器(1)连接并调整与前臂固定器之间的距离。

【技术特征摘要】
1.肌松监测仪手指及前臂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由前臂固定器(I)和手掌固定器(2)组成,前臂固定器(I)呈扁长方体形,扁长方体的上表面呈弧形凹陷,凹陷面的形状与前臂的背面匹配,前臂固定器的左右两侧设有固定带,位于上表面两侧的为前臂固定带(I. I),位于下表面两侧的为臂部手架固定带(I. 2),前臂固定器(I)的前端端面中央设有ー个连接槽(I. 3);手掌固定器(2)呈扁长方体形,扁长方体的上表面凹陷,其为手掌面,凹陷面的形状与手背匹配,手掌固定器的左右两侧设有固定带,位于上表面两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振猛张金旻张成密俞卫锋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