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是ー种使用肌松监测仪进行肌松监测时用于固定手掌和前臂的肌松监测仪手指及前臂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在临床医疗活动中,外科手术的病人常需要接受全身麻酔,全身麻酔过程中使用肌松药后的病人肌肉松弛,无法活动、呼吸,需要用呼吸机等辅助装置維持生命。若在肌松药作用未完全消除时患者脱离呼吸机等辅助装置,即会出现不能正常呼吸而危及生命,因此往往需要进行肌松药作用监测,以指导肌松药的临床应用,决定肌松药逆转的时机和拮抗药的用量以及减少术后肌松药残余引起的呼吸抑制。临床常用的肌松监测方法包括肌机械描记法、肌电描记法、肌音描记法和肌加速度描记法。其中肌加速度描记法所使用的肌松 监测仪具有便于携带安装、价格相对低廉、监测结果较精确等优点,已成为临床上最为常用的监测方法。尺神经-拇内收肌是目前公认最准确、最方便的使用的肌松监测仪进行外周监测的部位,已成为监测肌松的金标准,通过电刺激该处神经引起肌肉颤动的程度来评价肌松程度。临床上用肌加速度描记法监测肌松吋,需要将拟监测手掌进行固定以减少监测过程的手掌移动造成的测量误差,固定越好,測量精确性就越高。通常方法是将病人的ー侧手臂放置在手术床搭手架上,使用配套固定装置固定,此装置手柄部为片状,可被食指与中指夹住,其上有一弧形支架可使拇指固定其上,通过固定带将固定装置与拇指以外的其他四指固定在掌面上,固定后手掌呈自然张开状态。连接好线路后通过加速度仪刺激体表神经并监测效应部位肌肉的运动幅度来反映肌肉松驰的程度。但这样的加速度仪配套固定装置仅仅是将拇指及手掌固定起来,对尺神经进行电刺激时都会不同程度的导致前臂、手掌 ...
【技术保护点】
肌松监测仪手指及前臂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由前臂固定器(1)和手掌固定器(2)组成,前臂固定器(1)呈扁长方体形,扁长方体的上表面呈弧形凹陷,凹陷面的形状与前臂的背面匹配,前臂固定器的左右两侧设有固定带,位于上表面两侧的为前臂固定带(1.1),位于下表面两侧的为臂部手架固定带(1.2),前臂固定器(1)的前端端面中央设有一个连接槽(1.3);手掌固定器(2)呈扁长方体形,扁长方体的上表面凹陷,其为手掌面,凹陷面的形状与手背匹配,手掌固定器的左右两侧设有固定带,位于上表面两侧的为手掌固定带(2.4),位于下表面两侧的为掌部手架固定带(2.5),手掌固定器(2)的手掌面上设有手指固定环,两个相邻的手指固定环(2.2)固定于手掌面上食指和中指的相应部位,拇指固定环(2.3)通过固定杆设于手指固定环(2.2)斜上方拇指功能位的相应位置,手掌固定器(2)的后端端面中央设有一个连接杆(2.1),连接杆(2.1)的形状大小与前臂固定器前端端面中央所设的连接槽(1.3)匹配,用于插入连接槽(1.3)与前臂固定器(1)连接并调整与前臂固定器之间的距离。
【技术特征摘要】
1.肌松监测仪手指及前臂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由前臂固定器(I)和手掌固定器(2)组成,前臂固定器(I)呈扁长方体形,扁长方体的上表面呈弧形凹陷,凹陷面的形状与前臂的背面匹配,前臂固定器的左右两侧设有固定带,位于上表面两侧的为前臂固定带(I. I),位于下表面两侧的为臂部手架固定带(I. 2),前臂固定器(I)的前端端面中央设有ー个连接槽(I. 3);手掌固定器(2)呈扁长方体形,扁长方体的上表面凹陷,其为手掌面,凹陷面的形状与手背匹配,手掌固定器的左右两侧设有固定带,位于上表面两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振猛,张金旻,张成密,俞卫锋,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