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点到点伪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09576 阅读:2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2 00: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从称为叶装置的多个终端装置向称为根装置的另一终端装置传送数据流的方法,所述叶装置和根装置构成基于所述终端装置所属的分组交换网络的多点到点伪链路的两端,该方法包括:由也属于该分组交换网络的切换装置接收由第一叶装置向该根装置发射的第一数据流的步骤,由该切换装置接收由第二叶装置向该根装置发射的第二数据流的步骤,将所述第一和第二数据流聚合为第三数据流的步骤,该切换装置已被配置为借助于伪链路建立请求中包括的被称为聚合参数的参数,来聚合所述第一和第二数据流,向该根装置传送该第三数据流的步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信的领域,并更具体地,涉及分组交换网络的领域。
技术介绍
在分组交换网络(PSN)(英文使用的术语)中,要传送的数据在它们达到它们的目的地之前采取该网络的切换装置所处理的分组的形式。要从源向目的地传送的分组的集合形成数据流。用于路由数据分组的分组交换网络中使用的方法的示例是MPLS (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方法的目的是向数据分组的报头添加一个或多个标签,所述一个或多个标签包括允许网络交换装置确定分组必须完成的下一跳以便达到其目的地的信息。MPLS方法在IETF (“因特网工程工作小组”,因特网标准化组)所公布的文献(参考RFC 3031 (其中RFC 表示“要求注释”))中有详细记载。然而,MPLS仅可用于对符合已知为IP (因特网协议)的协议的分组进行路由。为了克服该问题,IETF的PWE3 (边缘到边缘的伪线仿真)标准化组已定义了 “伪线”的概念,用于两个装置之间的点到点链路的仿真,该链路是基于使用IP/MPLS技术的分组交换网络的。可使用文献RFC 3985中定义的这类伪线来传送不符合IP协议的数据分组,诸如符合 ATM 协议的数据分组。文献 “Signa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0.02.11 FR 10509751.一种用于从称为叶装置的多个终端装置向称为根装置的另ー终端装置传送数据流的方法,所述叶装置和根装置形成基于所述終端装置所属的分组交换网络的多点到点伪线的两端,该方法包括 -其中也属于该分组交换网络的切換装置接收由第一叶装置向该根装置发送的第一数据流的步骤, -其中该切换装置接收由第二叶装置向该根装置发送的第二数据流的步骤, -其中将所述第一和第二数据流聚合为第三数据流的步骤,该切換装置已被配置为借助于伪线建立请求中包括的被称为聚合參数的參数,来聚合所述第一和第二数据流, -其中向该根装置传送该第三数据流的步骤。2.一种用于建立多点到点伪线的方法,数据流意欲经由该伪线从称为叶装置的多个终端装置向称为根装置的另ー终端装置传送,所述叶装置和根装置形成该伪线的两端,该伪线基于所述终端装置所属的分组交换网络,该方法包括 -其中也属于该分组交换网络的切換装置接收对于建立伪线的请求的步骤,该请求包括该根装置的标识符、至少ー个叶装置的标识符、该伪线的标识符、和被称为聚合參数的參数, -其中借助于该聚合參数来配置该切换装置的步骤,在该步骤结束吋,该切换装置能够将该叶装置所发送的第一数据流和另ー叶装置所发送的第二数据流聚合为要向该根装置发送的第三数据流; -其中该切换装置向目的装置传送所述对于建立伪线的请求的步骤。3.根据权利要求2的建立方法,其中,在第一叶装置已经发送该建立请求之后,该方法包括一旦该切换装置接收到第二叶装置发送的对于建立伪线的第二请求,确定该切換装置的容量以将该第一数据流和该第二数据流聚合为第三数据流的步骤,在该情况下,所述对于建立伪线的第二请求没有向该根装置传送。4.根据权利要求2的建立方法,其中在该根装置已发送所述建立伪线的请求之后,该方法包括向形成该伪线的一端的叶装置传送该建立请求的步骤,该请求包括该根装置的标识符、包括至少两个根装置的标识符的列表、和聚合參数。5.一种属于分组交换网络的切換装置,该分组交换网络也包括形成多点到点伪线的两端的終端装置,数据流意欲经由该伪线从称为叶装置的某些终端装置向称为根装置的另ー終端装置传送,该切换装置包括 -也属于该分组交换网络的切換装置接收第一叶装置向该根装置发送的第一数据流的部件, -该切换装置接收第二叶装置向该根装置发送的第二数据流的部件, -将所述第一和第二数据流聚合为第三数据流的部件,该切换装置已被配置为借助于在伪线建立请求中包括的称为聚合參数的參数来聚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P尼格F朱奈
申请(专利权)人:法国电信公司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