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印装饰品的制造方法、转印装饰装置以及转印装饰品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108771 阅读:1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1 18: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对被装饰体的表面简易并且可靠地实施由转印层所进行的装饰的转印装饰品的制造方法、转印装饰装置以及转印装饰品。转印装饰品的制造方法具备以下工序:将被装饰体(20)配置于第一模(1)的工序;将具有转印层的转印片(12)配置于与被装饰体(20)的表面对置的位置的工序;对第一模(1)与第二模(2)进行合模,从而在第二模(2)与转印片(12)之间形成型腔的工序;以及将介质(30)注入型腔,并通过该介质(30)将转印片(12)按压于被装饰体(20)从而将转印层转印至被装饰体(20)的工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对被装饰体的一个面施行了由转印所进行的装饰的转印装饰品的制造方法、转印装饰装置以及转印装饰品
技术介绍
对金属、树脂等成形品的表面实施了装饰的产品在汽车、家庭用电气化产品、移动电话、个人计算机等所有的领域中使用。对成形品的表面实施的装饰,例如,通过使具有转印层的转印片与成形品的表面接触来转印转印层的图案而进行。然而,在被转印的成形品的表面形状为立体形状的情况下,为了使转印片沿着成形品的表面接触,例如还存在使用专利文献I所示的压空成形装置的情况。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2002-79573号公报 在对作为被装饰体的金属体进行转印装饰的情况下,若相对于金属体按压转印片的压力没有大到某种程度,则转印层无法与金属体的表面紧贴。另外,在被装饰体的表面为拉伸较深的形状等的立体形状的情况下,即使使用了压空成形装置,也很难以使转印片与被装饰体的表面均匀地紧贴的方式均匀地付与足够的压力,为了付与所需的压力设备本身也会成为大规模的装置。另外,已有对复合品进行装饰的技术(日本专利申请2009-272836,参照图7),该复合品具有金属部与成形树脂部连续的表面。通过该技术制造的产品由以下部分构成具有开口的金属部;以填充该开口的方式与金属部的背面侧一体化的成形树脂部;以及与金属部的表面、开口部分的成形树脂部的表面连续而形成的转印层。在该制造方法中,在金属注射成形模具内将转印片与金属部配置于规定的位置,并将熔融树脂注射至型腔,由此,同时进行成形树脂部的注射成形与由转印层所进行的表面装饰。根据产品形状、成形条件,在该制造方法中,由于熔融树脂的流动与热量,而使开口部分的转印片向熔融树脂的流动方向延伸,从而抑制金属部的转印片移动,因此转印片往往在位于熔融树脂的流动的前端的成形树脂部与金属部的边界附近产生皱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获得对被装饰体的表面简易并且可靠地实施由转印层所进行的装饰的转印装饰品的制造方法、转印装饰装置以及转印装饰品。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防止装饰时的转印片的皱褶,利用转印层对复合品的表面进行简易并且可靠地装饰的、转印装饰品的制造方法以及转印装饰装置及转印装饰品。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转印装饰品的制造方法的第一特征方案在于具备以下工序将被装饰体配置于第一模的工序;将具有转印层的转印片配置于与上述被装饰体的表面对置的位置的工序;对上述第一模与第二模进行合模,在上述第二模与上述转印片之间形成型腔的工序;以及将介质注入上述型腔从而通过该介质将上述转印片按压于上述被装饰体,并且通过该介质对上述转印片进行加热从而使上述转印层转印至上述被装饰体的工序。这样,在将转印片配置于与被装饰体的表面对置的位置后,将介质注入形成在第二模与转印片之间的型腔,从而通过介质将转印片按压于被装饰体,因此即使被装饰体的表面为拉伸较深的形状等的立体形状,也很难在转印片与被装饰体之间产生空气积存,从而提高转印片与被装饰体的紧密性,将转印层可靠地转印至被装饰体。另外,作为将转印片朝向被装饰体按压的介质,例如使用熔融树脂,从而相对于转印片施加压力与热量。该结果,能够通过介质的热量使转印片软化并且按压于被装饰体,从而能够容易将转印层转印至被装饰体。并且,不使用大规模的制造装置,利用简易的注射金属模就能够制造转印装饰品。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转印装饰品的制造方法的第二特征方案在于上述介质为热塑性树脂。被注入形成于第二模与转印片之间的型腔的介质是仅为了将转印片按压于被装饰体的表面而使用的介质,且丝毫不包含于最终所制造的转印装饰品。因此,使用完毕的介质被直接废弃的可能性增高,例如在介质为熔融树脂的情况下还会对环境带来负面影响。但是,若介质为热塑性树脂,则在将转印片按压于被装饰体的表面时,即使在高温的状态下被注射,然后降至低温而固化通过再次加热使其软化。因此,为了将转印片按压于被装饰体 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转印装饰品的制造方法的第三特征方案在于具备在合模前,以使上述转印片与上述被装饰体抵接的方式进行减压吸引的工序。根据本特征方案,由于在将转印片按压于被装饰体的表面的介质的注入前,转印片成为与被装饰体抵接的状态,因此在介质将转印片按压于被装饰体的表面时,很难产生转印片相对于被装饰体的表面的抵接偏差。因此,提高转印片与被装饰体的紧密性,从而将转印层可靠地转印至被装饰体。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转印装饰品的制造方法的第四特征方案在于具备沿着上述第一模与上述第二模的合模方向夹持上述转印片的工序。根据本特征方案,由于沿着第一模与第二模的合模方向夹持转印片,所以能够抑制转印片从被装饰体的表面移动,并且能够以可靠地夹持转印片的方式与被装饰体的表面抵接分离。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转印装饰装置的第一特征结构在于具备第一模以及第二模,在该第一模以及第二模内部形成型腔且该第一模以及第二模能够相互合模;载置部,其能够以使被装饰体与具有转印层的转印片抵接的状态载置被装饰体,并形成于上述第一模的内表面;以及介质注入机构,其将介质注入上述型腔,该介质将上述转印片按压于上述被装饰体。根据本结构,能够以使被装饰体与转印片抵接的状态将被装饰体载置于载置部,并从介质注入机构将介质注入形成于第二模与转印片之间的型腔通过介质将转印片按压于被装饰体,该结果,能够可靠地制造转印有转印层的转印装饰品。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转印装饰装置的第二特征结构在于具备夹持压板,其沿着上述第一模与上述第二模的合模方向夹持上述转印片,从而使上述转印片相对于上述被装饰体接近分离。根据本结构,由于转印片在被夹持压板夹持的状态下相对于被装饰体抵接分离,因此被可靠地保持在转印片与被装饰体的表面抵接的状态与转印片从被装饰体的表面分离的状态。该结果,在转印片与被装饰体的表面抵接的状态下,容易抑制转印片相对于被装饰体的位置移动,在转印片从被装饰体的表面分离的状态下,容易进行被装饰体向第一模的载置部的载置以及,转印装饰品从第一模的取出。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转印装饰装置的第三特征结构在于,以在将上述被装饰体载置于上述载置部的状态下、上述被装饰体的周缘部从上述第一模的内表面分离的方式设定上述载置部的高度。如本结构那样,以在将被装饰体载置于载置部的状态下、被装饰体的周缘部从第一模的内表面分离的方式设定载置部的高度,从而能够使转印片一直蔓延到被装饰体的周缘部的内侧,能够扩大被装饰体的表面的转印区域。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转印装饰装置的第四特征结构在于在对上述第一模的内表面实施附着防止涂层,该附着防止涂层防止从上述转印片转印有转印层。如本结构那样,若在第一模的内表面实施附着防止涂层,该附着防止涂层防止从 转印片转印有转印层,则能够可靠地防止转印层向金属模的内表面的转印。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转印装饰装置的第五特征结构在于具备加压机构,其在将上述介质注入上述型腔的状态下,提高上述介质的压力。如本结构那样,若具备加压机构,其在将上述介质注入上述型腔的状态下,提高上述介质的压力,则能够将注入型腔的介质压缩转而使印片向被装饰体的表面的推压力在整体上进一步地增加,从而能够更加可靠地进行转印层向被装饰体的表面的转印。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转印装饰品的特征结构在于,使用上述第一特征方案 第四特征方案对形成于被装饰体的表面的凹部或者凸部转印有转印层。如本结构那样,若使用上述第一特征方案 第四特征方案对形成于被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丰冈尚登吉田刚规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写真印刷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