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中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Slice级编解码端联合时间最小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108097 阅读:2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1 12: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Slice级编解码端联合时间最小化方法,包括Slice级编解码端联合时间最小化模型,所述Slice级编解码端联合时间最小化模型包括编码器端和若干个解码器端,所述解码器端与编码器端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Slice级编解码端联合时间最小化模型来描述使得编码时间和解码时间总和最小的联合最优值,同时在符合H.264国际视频编码标准的编码器和解码器上使用Slice级并行算法,以达到编码端和解码端的联合最优化,使得编解码端负载均衡、所需的总时间最小,更好地满足了视频通信系统对实时性的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视频编解码器设计和优化领域,特别是。
技术介绍
在视频编解码研究领域,随着压缩比的不断提高,编解码器的计算复杂度也迅速上升,因而使用多核处理器来实现并行编解码成为一个热门的研究课题。目前,视频编解码并行技术主要有指令级并行(ILP)、数据级并行(DLP)和线程级并行(TLP)。其中,线程级并行(TLP)技术的主要目标是在多核处理器中均衡负载计算量,它根据线程粒度的不同,又可以分为 GOP 级、Frame 级、Slice 级和 Macroblock 级。由于Slice间参数的独立性,使得在Slice级实现并行编解码相对容易。在Slice 级线程并行技术中,每一个视频帧内的计算复杂度并不是均匀分布的,所以需要解决如何对视频帧进行自适应分片的问题,以达到均衡负载每个Slice计算量的目的。在已有的分片算法中,Zhang和Wu依据前一编码帧的复杂度进行自适应分片,但该方法应用于场景突变较大的视频效果并不好。因此,Jung等人使用快速Macroblock模式选择来作一个预处理,使得复杂性计算不仅仅依赖于前一帧,避免了上述问题,自适应分片与平均分片的效果对比见说明书附图I、图2。然而,上述方法仅仅是针对编码端或者解码端进行单独的并行优化,由于视频编码器和解码器有不同的模块组成和计算复杂度,编码端最优的分片方法和位置对解码端来说往往不是最优的。当考虑到一个视频通信系统的瓶颈在于解码端的时候,就需要设计一个方法在编码端计算解码所需的时间,从而实现编码端和解码端的联合并行优化。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供,实现编码端和解码端的联合并行优化。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Slice级编解码端联合时间最小化模型,所述Slice级编解码端联合时间最小化模型包括编码器端和若干个解码器端,所述解码器端与编码器端连接,其特征在于,该方法为 1)对视频序列前3帧采用均衡分片初始化,并记录边界位置; 2)令编码器巾贞序号Frame_Number=Frame_Number+l,使用符合H.264国际标准的编码器和解码器,得到系统方程式T=Te+a *Td的计算负载;其中Te表示编码耗费时间,Td表示解码耗费时间,a表示解码端的权重;T表示系统编解码所需的总时间; 3)检查Frame_Number-l是否等于被测试视频序列的巾贞数,若不等于则还有下一巾贞,则计算边界的调整量和下一帧的边界,然后跳到2),若等于则结束。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所具有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提出了 Slice级编解码端联合时间最小化模型来描述使得编码时间和解码时间总和最小的联合最优值,同时在符合H. 264国际视频编码标准的编码器和解码器上使用Slice级并行算法,以达到编码端和解码端的联合最优化,使得编解码端负载均衡、所需的总时间最小,更好地满足了视频通信系统对实时性的要求。附图说明图I为平均分片效果 图2为自适应分片效果 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联合最小化模型示意 图4为blue_sky序列不同分片位置解码端和编码端耗费时间示意 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第10帧到第20帧的RAMD示意图; 图6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QP=22,D=5时不同a取值的加速性能对比 图7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QP=22时,在不同延迟情况下针对blue_Sky序列的加速性能对比 图8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D=5时,不同QP取值情况下针对blue_sky序列的加速性能对比图。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首先使用符合H. 264国际视频编码标准的并行编码器X. 264和解码器FFmpeg,利用强力搜索算法,验证了不同分片位置会造成编码端和解码端耗费时间的不同。经过分析后,我们发现如果忽略这一问题,随着解码端负载的增大,这个系统的性能也会随之主见下降。因此对于不同数量的编码器和解码器,很有必要实现每一帧的自适应分片来达到两者联合性能的最优化。本专利技术构造了一个编码器和解码器联合的简化模型,如图3所示,假设在该模型中有I个编码器和3个解码器,并且所有的解码器都具有相同的计算能力。基于此模型,本专利技术提出了检验联合分片方法性能的系统方程式T=Te+ a *Td,当T达到最小值时,联合分片方法的性能达到最优,其中Te表示编码耗费时间,Td表示解码耗费时间,a表示解码端的权重,并按一定规则赋值,即如果编码端和解码端对于系统的重要性相同,则a等于实际解码端的数量,若系统瓶颈在于编码端,则a赋值减小,反之则增大,实验时a取值范围是0到100。本专利技术在Intel Core-i7-2670QM(2. 2GHz)CPU,8GB 内存,运行 Linux 操作系统的计算机上得到实现。其中,编码端采用符合H. 264国际标准的X. 264开源编码器,解码端采用同样符合札264国际标准的FFmpeg编码器。其中,编码器参数配置如表I所示表1编码器参数配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Slice级编解码端联合时间最小化方法,包括Slice级编解码端联合时间最小化模型,所述Slice级编解码端联合时间最小化模型包括编码器端和若干个解码器端,所述解码器端与编码器端连接,其特征在于,该方法为:1)对视频测试序列前3帧采用均衡分片初始化,并记录边界位置;2)令编码器帧序号Frame_Number=Frame_Number+1,使用符合H.264国际标准的编码器和解码器,得到系统方程式?T=Te+α*Td的计算负载;其中Te表示编码耗费时间,Td表示解码耗费时间,α表示解码端的权重,T表示系统编解码所需的总时间;3)检查Frame_Number?1是否等于视频测试序列的帧数,若不等于则还有下一帧,则计算边界的调整量和下一帧的边界,然后跳到2),若等于则结束。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Slice级编解码端联合时间最小化方法,包括Slice级编解码端联合时间最小化模型,所述Slice级编解码端联合时间最小化模型包括编码器端和若干个解码器端,所述解码器端与编码器端连接,其特征在于,该方法为 1)对视频测试序列前3帧采用均衡分片初始化,并记录边界位置; 2)令编码器巾贞序号Frame_Number=Frame_Number+l,使用符合H.264国际标准的编码器和解码器,得到系统方程式T=Te+a *Td的计算负载;其中Te表示编码耗费时间,Td表示解码耗费时间,α表示解码端的权重,T表示系统编解码所需的总时间; 3)检查Frame_Number-...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昊朱小玉檀丰锋龙军
申请(专利权)人:中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