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胶球清洗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104261 阅读:2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1 00: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种胶球清洗装置,该装置包括二次滤网、收球网、装球室和胶球泵;所述的收球网包括壳体,壳体内设有由对称的2块半锥状网板组成的锥台状收球网体,所述的锥台状收球网体的下端与收球管连接,锥台状收球网体上端的外壁上设有一圈支撑环;2块半锥状网板的上部分别通过对称设置的支撑轴支撑连接在壳体上;在锥台状收球网体的下部外侧上固定设有对称设置的2个丝杆支撑座,穿过锥台状收球网体和2个丝杆支撑座设有丝杆,丝杆与2个丝杆支撑座分别通过正、反螺纹连接,丝杆的一端通过传动装置与电机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装置结构设计合理、操作方便,经试验验证,其胶球回收率高,可达96%以上,同时还具有性能稳定,抗变形能力强,水阻小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轮发电机组在运行中对凝汽器冷却管进行清洗的设备,特别是一种胶球清洗装置
技术介绍
胶球清洗装置是汽轮发电机组在运行中对凝汽器冷却管进行有效清洗的最佳设备。该装置使用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凝汽器的清洁程度和传热效率。它是提高电厂经济性,保障凝汽器安全运行不可缺少的设备。胶球清洗技术于本世纪50年代初由前西德人专利技术,首先在德国使用。该项技术问 世不久,就以它独具的优势引起了世界各国同行的重视,并在经济发达国家陆续应用,60年代塔布诺格公司又专利技术了循环水二次过滤装置(简称二次滤网)。这对提高循环水净化效果和保证胶球清洗系统正常运行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胶球清洗技术在我国的发展过程同塔布诺格公司的经历基本相同。该项技术的试验、研究在我国起步较晚,但不断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和经验,并结合多年的实践对产品不断改进、完善,使产品在设计、制造、使用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第一代胶球清洗装置在胶球清洗系统中采用的是固定锥形收球网和水力喷射器(胶球循环动力设备),清洗球是硬质空心胶球(也有塑料球)。终因球的寿命短,收球率越来越低,清洗效果明显下降等问题于I960年前后大部分电厂都自行停止了使用。自1980年起,胶球清洗技术的推广、应用在我国开始进入了鼎盛时间。为适应形势、满足不同容量机组和各种循环水系统布置方式的需求,必须加速产品系列化的进程。于1983年完成了胶球清洗装置和循环水二次滤网装置第二代产品的标准化、系列化工作。125SS— 9、125SS—12型胶球泵、活动栅格方箱型收球网、旋转水流型二次滤网作为第一代换代产品,在国内广为应用。随着胶球清洗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并结合第二代产品几年来大量使用的实践,逐步发现,第二代收球网,外形尺寸虽比第一代产品小,但仍有些偏大,有时安装困难,结构复杂、材料消耗多、操作和维护不便、故障率较高;旋转水流型二次滤网,过滤效果和清除硬质杂物效果好,但清楚纤维状杂物时,效果不够理想。所以进一步研发出新的胶球清洗装置具有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操作方便、胶球回收率高的胶球清洗装置。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专利技术是一种胶球清洗装置,其特点是该装置包括二次滤网、收球网、装球室和胶球泵,所述的二次滤网下部与进水管路连接、上部与清洗入水管路连接,清洗入水管路的上端与凝汽器入口端连接,凝汽器的出口端与清洗出水管路连接,清洗出水管路与收球网的进口端连接,收球网的出口端与排水管路连接,装球室分别通过输球管路与清洗入水管路、收球网连接,所述的胶球泵设在连接装球室和收球网的输球管路上; 所述的收球网包括壳体,壳体内设有由对称的2块半锥状网板组成的锥台状收球网体,所述的锥台状收球网体的下端与收球管连接,锥台状收球网体上端的外壁上设有一圈支撑环,支撑环下方设有固定在壳体内壁上的一圈承接环,支撑环置于承接环上,2块半锥状网板的上部分别通过对称设置的支撑轴支撑连接在壳体上;在锥台状收球网体的下部外侧上固定设有对称设置的2个丝杆支撑座,穿过锥台状收球网体和2个丝杆支撑座设有丝杆,丝杆通过轴承座连接在壳体上,丝杆的左右两部份上设有正反螺纹,丝杆与2个丝杆支撑座分别通过正、反螺纹连接,丝杆的一端通过传动装置与电机连接。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胶球清洗装置技术方案中,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或者技术特征是 I.在2块半锥状网板上分别设有横向和纵向的加强筋。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半锥状网 板的强度。2.所述的收球管通过支撑板固定在收球网的壳体上。这样方便将收球管固定。3.所述的装球室通过输球管路与一个胶球分配器连接,胶球分配器分别通过若干条输球管路与若干条清洗入水管路连接,为多个凝汽器提供清洗用胶球。这样,一个装球室就可以向2套清选装置提供胶球。所述的分配器可以是一个三通(管)阀。通过其中导向板的切换可使胶球进入需要清洗的一侧凝汽器中。也可作为收球网胶球引出管的汇合和接球管的分流三通管使用。4.所述的锥台状收球网体的锥度为32-35°。该锥度范围内的锥台状收球网体的收球效果是最好的。本专利技术装置使用时,选用合适的海绵胶球,胶球的湿态直径比凝汽器的冷却管内径大I一2mm,且湿态比重和水接近。将胶球投入装球室内,数量为凝汽器进水室铜管数的8-12%,然后启动胶球泵,打开阀门,胶球就在此循环水进口压力略高一些的水流带动下,进入凝汽器水室。因胶球是一个多微孔柔软的弹性体,在循环水进口压力差的作用下,被挤压通过冷却管,对冷却管内径进行一次抹擦,使管内壁污垢随水流带出,胶球随循环水经出水管进入收球网,在锥台状收球网体的阻拦下,把胶球分离出来,由胶球泵抽出重新回到装球室,如此循环往复对凝汽器冷却管实现连续自动清洗。本专利技术收球网使用时能把胶球从冷却水中分离出来,且保证不漏球、不卡球。从凝汽器流出夹带胶球的水经过收球网时,球被回收并由弓I出管从收球网中引出。收球网的锥台状收球网体可以转动,在胶球循环运动时锥台状收球网体置于“收球”位置,在不投运胶球清洗时锥台状收球网体置于“反冲洗”位置,此时电机带动丝杆转动,正反设置的螺纹将2块半锥状网板向两边推,使支撑环和承接环之间产生间隙,网板上的杂物被水冲走,同时又减少了网板的水阻。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胶球清洗装置是一种结构设计合理、操作方便的机构,经试验验证,其胶球回收率高,可达96%以上,同时还具有性能稳定,抗变形能力强,水阻小等优点。附图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框图;图2为收球网的一种剖视结构示意 图3为收球网的另一种剖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进一步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具体技术方案,以便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地理解本专利技术,而不构成对其权利的限制。实施例1,参照图1-3,一种胶球清洗装置,该装置包括二次滤网4、收球网3、装球室I和胶球泵2,所述的二次滤网4下部与进水管路连接、上部与清洗入水管路连接,清洗入 水管路的上端与凝汽器入口端连接,凝汽器的出口端与清洗出水管路连接,清洗出水管路与收球网3的进口端连接,收球网3的出口端与排水管路连接,装球室I分别通过输球管路与清洗入水管路、收球网3连接,所述的胶球泵2设在连接装球室I和收球网3的输球管路上; 所述的收球网3包括壳体34,壳体34内设有由对称的2块半锥状网板组成的锥台状收球网体35,所述的锥台状收球网体35的下端与收球管39连接,锥台状收球网体35上端的外壁上设有一圈支撑环31,支撑环31下方设有固定在壳体34内壁上的一圈承接环32,支撑环31置于承接环32上,2块半锥状网板的上部分别通过对称设置的支撑轴33支撑连接在壳体34上;在锥台状收球网体35的下部外侧上固定设有对称设置的2个丝杆支撑座36,穿过锥台状收球网体35和2个丝杆支撑座36设有丝杆37,丝杆37通过轴承座连接在壳体34上,丝杆37的左右两部份上设有正反螺纹,丝杆37与2个丝杆支撑座36分别通过正、反螺纹连接,丝杆37的一端通过传动装置与电机40连接。实施例2,实施例I所述的胶球清洗装置中在2块半锥状网板上分别设有横向和纵向的加强筋41。实施例3,实施例I或2所述的胶球清洗装置中所述的收球管39通过支撑板38固定在收球网35的壳体34上。实施例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胶球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二次滤网、收球网、装球室和胶球泵,所述的二次滤网下部与进水管路连接、上部与清洗入水管路连接,清洗入水管路的上端与凝汽器入口端连接,凝汽器的出口端与清洗出水管路连接,清洗出水管路与收球网的进口端连接,收球网的出口端与排水管路连接,装球室分别通过输球管路与清洗入水管路、收球网连接,所述的胶球泵设在连接装球室和收球网的输球管路上;所述的收球网包括壳体,壳体内设有由对称的2块半锥状网板组成的锥台状收球网体,所述的锥台状收球网体的下端与收球管连接,锥台状收球网体上端的外壁上设有一圈支撑环,支撑环下方设有固定在壳体内壁上的一圈承接环,支撑环置于承接环上,2块半锥状网板的上部分别通过对称设置的支撑轴支撑连接在壳体上;在锥台状收球网体的下部外侧上固定设有对称设置的2个丝杆支撑座,穿过锥台状收球网体和2个丝杆支撑座设有丝杆,丝杆通过轴承座连接在壳体上,丝杆的左右两部份上设有正反螺纹,丝杆与2个丝杆支撑座分别通过正、反螺纹连接,丝杆的一端通过传动装置与电机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乃昌
申请(专利权)人:连云港正航电力节能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