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其凤专利>正文

一种净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101382 阅读:1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0 03: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污水净化再利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净水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彼此连通设置的用于排入污水的浑水箱、作为中间污水处理的中间箱以及用于析出净水的供水箱,所述中间箱与浑水箱间连通口均开设于两者底部位置处,所述净水装置还包括用于清除浑水箱和/或中间箱底部杂物的杂物排除单元,所述中间箱上的与净水箱间连通口开设于中间箱箱体中上部处。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而其占地面积小,可快速而持续的实现对于污水的净化处理,工作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污水净化再利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净水装置
技术介绍
在社会产业化运行中,污水,作为企业以及日常生活的必然产物,如何能够行之有效的最大化实现其净化和再利用,是目前的大环境下所迫待解决的技术难题。目前对于生活污水及部分企业污水,多采用沉淀静置方式来实现其净化再利用;具体来说,则为首先根据污水排放量来设置露天污水沉淀池,依靠排入污水的长时间静置并逐渐自行沉淀分层后,再提取较清澈的符合要求的上层水来实现其再生利用。上述传统方式存在的缺陷在于一方面,每一个污水沉淀池,都必须确保有足够的占地面积方能实现,导致其占地面积过大,投资成本高;另一方面,一个污水沉淀池从注入污水到最后的自行静置分层完成,往往耗费大量时间,从而极大的扼制了其污水的处理效率;为保证其工作效率,厂家往往不得不·同时设置多个污水处理池,这又势必增加了厂家的投资成本,致使其实际获取效益受到极大影响,从而给厂家带来极大困扰。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净水装置,其占地面积小,可快速而持续的实现对于污水的净化处理,工作效率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净水装置,包括彼此连通设置的用于排入污水的浑水箱、作为中间污水处理的中间箱以及用于析出净水的供水箱,所述中间箱与浑水箱间连通口均开设于两者底部位置处,所述净水装置还包括用于清除浑水箱和/或中间箱底部杂物的杂物排除单元,所述中间箱上的与净水箱间连通口开设于中间箱箱体中上部处。本专利技术的主要优点在于通过布置上述箱体式净水装置,从而摒弃了传统的占地面积大的露天沉淀池方式而向其空间发展,其占地面积显著减少;此外,由于整个装置被划分为多组模块,实际使用时,污水不断的流入浑水箱并得以沉淀,沉淀的杂物随即被杂物排除单元排出装置外,同时,经过初次沉淀后的处理污水再经由位于其底部的连通口 a输入中间箱底部并在由中间箱底部上升过程中再次沉淀,同理其沉淀的杂物也亦被杂物排除单元排出装置外;经过中间箱二次沉淀后的污水已经达到初步使用要求,再经由注入净水箱并三次沉淀后,即可完全满足厂家生产所需,从而可快速而持续的实现对于污水的净化处理,工作效率极高。当然,中间箱的布置个数,可依实际情况而设置相应数目,只要确保沉淀后上层水质满足实际处理要求即可,此处就不再一一赘述。附图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I结构的俯视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一种净水装置,包括彼此连通设置的用于排入污水的浑水箱10、作为中间污水处理的中间箱20以及用于析出净水的供水箱30,所述中间箱20与浑水箱10间连通口 a均开设于两者底部位置处,所述净水装置还包括用于清除浑水箱10和/或中间箱20底部杂物的杂物排除单元40,所述中间箱20上的与净水箱30间连通孔b开设于中间箱20箱体中上部处。本专利技术通过摒弃了传统的占地面积大的露天沉淀池方式而向其空间发展,其占地面积显著减少;此外,即使污水不断 的流入浑水箱10内并搅浑其内污水,由于整个装置被划分为多组模块,其对其他模块如中间箱20及净水箱30内水体品质也不会产生任何干涉性影响;而浑水箱10与中间箱20只在底部互联,同时亦在其底部布置杂物排除单元40,从而一方面使其沉淀污泥能得以快速排出,另一方面,则是依靠浑水箱10的箱体高度而将将冲入浑水箱10内的污水动能削减至最低,从而避免外部污水在快速冲入浑水箱10时直接由连通口 a处灌入中间箱20内而影响其内水体质量。在实际使用时,污水不断的流入浑水箱10并得以沉淀,沉淀的杂物随即被位于其底部的杂物排除单元40排出装置外;同时,经过初次沉淀后的处理污水再经由位于其底部的连通口 a输入中间箱20底部并在由中间箱20底部上升过程中再次沉淀,同理其沉淀的杂物也亦被杂物排除单元40排出装置外;经过中间箱20 二次沉淀后的污水已经达到初步使用要求,再经由注入净水箱30并三次沉淀后,即可完全满足厂家生产所需,从而可快速而持续的实现对于污水的净化处理,工作效率极高。当然,中间箱20的布置个数,可依实际情况而设置相应数目,或一个或两个或更多,只要确保沉淀后上层水质满足实际处理要求即可,此处就不再一一赘述。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方案如图1-2所示,所述净水装置外形呈箱体状,所述净水装置还包括设置与其内的用于分隔其内空间的隔板50,所述浑水箱10、中间箱20及净水箱30均为隔板50划隔而成;所述隔板50包括位于浑水箱10与中间箱20间的第一隔板51以及位于中间箱20与净水箱30间的第二隔板52,所述浑水箱10、中间箱20及净水箱30三者间由前至后顺序依次布置;浑水箱10与中间箱20整体外形呈由第一隔板51对半剖分的漏斗状,所述杂物排除单元40位于两者漏斗状箱体的最底部位置处。换句话说,本专利技术依靠设置上述隔板50,从而将净化装置的整个箱体划分成三大区域,也即浑水箱10、中间箱20及净水箱30三大部分;其各区域连通处则由预先开设于隔板50上的孔路来实现,从而最小化其空间体积,确保其投资成本的最优化。由于浑水箱10与中间箱20本身在处理污水时必然仍旧含有大量杂物如污泥瓦块等,因此,将其布置成漏斗状显然更有利于其沉淀杂质的快速排除,从而保证其工作效率及工作可靠性。进一步的,所述杂物排除单元40为螺旋输送机,所述杂物排除单元40的输送端顺延并探入浑水箱10与中间箱20的箱体最底部位置处并与第一隔板51间存有间隙,所述间隙构成中间箱20与浑水箱10间的连通口。这样,一方面在使用时可直接依靠螺旋输送机来实现对于浑水箱10及中间箱20内的大颗粒沉淀杂物的迅速排出,另一方面,依靠其输送端也即螺旋滚轴段与第一隔板51所必然产生的间隙来作为浑水箱10与中间箱20间的连通口,从而达到各部分功能的合理利用目的,一举两得。更进一步的,如图I所示,所述中间箱20与净水箱30间连通孔b开设于第二隔板52的中上段板体处,所述净水箱30在其底部位置处开设有用于清理沉余物的启闭门60 ;所述位于第二隔板52上的连通孔b呈密布孔筛状布置于其板体上。由于第一隔板51的存在,中间箱20内水体基本处于静置状态,此时其内部分层应当较为明显,此处将其连通孔b布置于第二隔板52的中上段板体处,从而在保证中间箱20内初步分层后的较为洁净的水体可直接由连通孔b注入净水箱30内的同时,确保不会被中间箱20底部的升腾污水附着而产生二次污染,以最终由净水箱30完成其最后静置目的,此时,再通过外部抽取泵,即可抽取净水箱30内的净水来进行再生利用了。考虑到注入净水箱30内的水不一定完全处于洁净状态,因此在其底部还开设有用于清理沉余物的启闭门60,从而可在一定时间段时人工或机器实现净水箱30内部沉余物的清理目的,以防止其沉余物过多而影响净水箱30内的水体品质。综上述,本专利技术体积较小而污水处理效率高,实际使用时可利用厂房边角等有限的空间直接布置,就可将源源不断产出的污水迅速而持续的得以净化并再生利用,其结构 简单而工作效率高,市场前景广阔。权利要求1.一种净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彼此连通设置的用于排入污水的浑水箱(10)、作为中间污水处理的中间箱(20)以及用于析出净水的供水箱(30),所述中间箱(20)与浑水箱(10)间连通口均开设于两者底部位置处,所述净水装置还包括用于清除浑水箱(10)和/或中间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净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彼此连通设置的用于排入污水的浑水箱(10)、作为中间污水处理的中间箱(20)以及用于析出净水的供水箱(30),所述中间箱(20)与浑水箱(10)间连通口均开设于两者底部位置处,所述净水装置还包括用于清除浑水箱(10)和/或中间箱(20)底部杂物的杂物排除单元(40),所述中间箱(20)上的与净水箱(30)间连通孔开设于中间箱(20)箱体中上部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其凤
申请(专利权)人:王其凤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