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支撑装置,用于支撑电子装置,该支撑装置包括支撑组件、固定座,该固定座用于与电子装置连接,该支撑装置还包括调整板及多个弹性件,该支撑组件与调整板固定连接,每个弹性件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调整板与所述固定座上。所述支撑装置能有效避免了电子装置因遭受剧烈撞击或晃动而影响到电子装置的使用性能及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支撑装置,特别涉及ー种用于支撑具有显示屏的电子装置的支撑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平板电脑、便携式导航仪等具有显示屏的电子装置由于其携帯方便、娱乐功能强等倍受消费者的青睐。消费者可以在旅行车、自驾车上通过所述电子装置随时随地的进行观看各种节目。但是,由于车在行驶过程中会产生颠簸而导致该电子装置在手中晃动,从而使观看、操作等极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情况,有必要提供一种用于支撑该具有显示功能的电子装置的支撑装置。一种支撑装置,用干支撑电子装置,该支撑装置包括支撑组件、固定座,该固定座用于与电子装置连接,该支撑装置还包括调整板及多个弹性件,该支撑组件与调整板固定连接,每个弹性件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调整板与所述固定座上。所述支撑装置的调整板与固定座通过弹性件相互连接,使得固持于该支撑装置的固定座上的电子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即便在行车过程中遇到车子的剧烈颠簸,通过弹性件的缓冲伸縮,使得所述调整板及固定座之间产生一个与车子晃动一致的相对运动,有效避免了电子装置因遭受剧烈撞击或晃动而影响到电子装置的使用性能及稳定性。附图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支撑装置使用时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支撑装置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支撑装置的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支撑装置的第一支撑组件的立体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电子装置 し200 支撑装置 100 第一支撑组件 10 支撑杆11杆体部111 . 套接部_111_ 轴套1131. 套接孔1133 装设部_1135螺纹部1137:较接部115 :装配槽_1116球形较接槽 [TrT连接杆_17_杆体_171较接球173外螺纹部172 : 第二支撑组件 30 支撑杆31杆体部311 . 套接部_313_轴套_3131套接孔3133装设部3135.较接部315 :装配槽316 : 球形较接槽 317连接杆_3^_杆体_371较接球373外螺纹部372 : 角度调整组件 50 调整件51 :调整帽511调节杆513螺纹部515 :节齿53安装孔531 :弹性件55 :调整板70基部71 连接孔_螺纹孔713凸起部73 :弹性件80 :固定座_90本体91固持部_93 '弧面 931卡钩_[97 '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ー步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方式请參阅图I及图2,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支撑装置100用于固定及支撑平板电脑、便携式导航仪等具有显示功能的电子装置200。支撑装置100包括第一支撑组件10、第二支撑组件30、角度调整组件50、调整板70、弹性件80以及固定座90。第一支撑组件10与第ニ支撑组件30通过角度调整组件50可相对旋转调节地装设于一起,以调节第二支撑组件30相对第一支撑组件10的角度。调整板70连接于第二支撑组件30的末端,并通过弾性件80与固定座90弾性地装设于一起。固定座90用于固定平板电脑、导航仪等具有显示屏的电子装置200。请同时參阅图4,第一支撑组件10包括支撑杆11及可旋转地铰接于支撑杆11的一末端的连接杆17。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撑杆11包括一个杆体部111以及分别相对设于杆体部111两端的一个套接部113与一个铰接部115。杆体部111呈大致圆柱体杆状。套接部113呈大致中空柱体状,沿垂直干支撑杆11方向一体形成于杆体部111的一末端位置处。套接部113包括与杆体部111的末端相接的轴套1131及沿垂直于支撑杆11的轴向方向贯通开设的套接孔1133,套接部113的一端沿轴向方向凹设形成ー个与套接孔1133相互连通的且呈大致圆柱形的装设部1135,套接部113另ー端的套接孔1133的内壁上形有螺纹部1137。铰接部115呈大致倒圆锥台状,一体形成于杆体部111的另ー末端位置处。铰接部115的远离杆体部111及套接部113的末端呈大致球体状,并对应朝向杆体部111方向凹设形成ー个装配槽116。装配槽116的底部大致中部位置处凹设有ー个球形铰接槽117。连接杆17包括圆柱形的杆体171及凸设于杆体171 —端的铰接球173,杆体171的另一端设有外螺纹部172。连接杆17的铰接球173端对应可旋转地铰接于支撑杆11的铰接部115的球形铰接槽117内。请參阅图2及3,第二支撑组件30的结构与第一支撑组件10的结构相似,第二支撑组件30包括支撑杆31及可旋转地铰接于支撑杆31的一末端的连接杆37。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撑杆31包括一个杆体部311以及分别相对设于杆体部311两端的一个套接部313 与一个铰接部315。杆体部311呈大致圆柱体杆状。套接部313呈大致中空柱体状,沿着垂直于杆体部311方向一体形成于杆体部311的一末端位置处。套接部313包括与杆体部311的末端相接的轴套3131及沿轴向方向贯通开设的套接孔3133。套接部313的一端沿轴向方向凹设形成ー个与套接孔1133相互连通的且呈大致圆柱形的装设部3135。铰接部315呈大致倒圆锥台状,一体形成于杆体部311的另ー末端位置处。铰接部315的远离杆体部311及套接部313的末端呈大致球体状,并对应朝向杆体部311方向凹设形成一个装配槽316。装配槽316的底部大致中部位置处凹设有ー个球形铰接槽317。连接杆37包括圆柱形杆体371及凸设于杆体371 —端的铰接球373,杆体371的另一端设有外螺纹部372。连接杆37的铰接球373端对应可旋转地铰接于支撑杆31的铰接部315的球形铰接槽317内。请再次參阅图2,角度调整组件50包括调整件51、两个调节齿53及弹性件55。调整件51呈大致T形螺杆状,用以连接该第一支撑组件10及第ニ支撑组件30的套接部113,313。调整件51包括调整帽511及与调整帽511垂直相接的调节杆513。调整帽511的横截面呈多边形状,以便于用户握持旋转。调节杆513上远离调整帽511的末端对应第一支撑组件10的支撑杆11的套接部113的螺纹部1137设有螺纹部515。两个调节齿53分别相对装设于第一支撑组件10及第ニ支撑组件30的装设部1135,3135内,并相互啮合以将该第一支撑组件10及第ニ支撑组件30可相互旋转调节地铰接于一起。每个调节齿53均呈圆柱体状,其沿轴向方向对应调整件51的调节杆513贯通开设有安装孔531。弹性件55套设于调整件51的调节杆513上并夹设于两个调节齿53之间。在本实施方中,弹性件55为螺旋弹簧,当然,其也可以为弹性垫圈。请參阅图2,调整板70呈台阶形柱状,包括基部71及凸设于基部71上的凸起部73。在本较佳实施方式中,调整板70整体呈阶梯型圆柱体状。基部71呈圆盘状,其周缘上开设多个连接孔711,凸起部73呈圆柱体状,凸设于基部71的端面中部位置处,并与基部71同轴设置。凸起部73的中央开设有一贯通该凸起部73及基部71的螺纹孔713,用以与第二支撑组件30相连接。弾性件80为螺旋拉簧,且其簧径沿其中部朝两端逐渐减小,在本实施方式中弾性件80的数量为四个。固定座90呈板状,其包括本体91及由本体91的周缘向外对称地延伸弯折形成的四个固持部93。四个固持部93与本体91共同形成一个容纳并装设待固定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支撑装置,用于支撑电子装置,该支撑装置包括支撑组件、固定座,该固定座用于与电子装置连接,其特征在于:该支撑装置还包括调整板及多个弹性件,该支撑组件与调整板固定连接,每个弹性件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调整板与所述固定座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孟谕,王聪聪,游景辉,
申请(专利权)人:富泰华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