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打印装置,包括壳体、色带匣、位于色带匣的下方的打印头、第一驱动马达以及第二驱动马达。色带匣的色带转盘的旋转中心轴线穿过壳体的底面,且打印头的撞针用以撞击色带匣的色带而将色带的颜料打印于纸张,而第一驱动马达用以驱动色带匣的色带转盘转动以移动色带,第二驱动马达用以驱动打印头于壳体的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之间移动。本发明专利技术可降低打印装置的高度与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打印装置,且特别涉及一种撞针式打印装置。
技术介绍
在现代社会中,打印机是不可或缺的工具且形式种类繁多,包括撞针式打印机、激光式打印机、喷墨式打印机以及热转印式打印机等。一般来说,由于撞针式打印机价格低、耗材便宜,故其仍广泛应用于印制发票、单据或传票等需要复写的领域。请参阅图I 图4,图I为现有的撞针式打印机的外观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所示的撞针式打印机在一视角的部分内部结构(含色带和打印头)示意图,图3为图I所示的撞针式打印机在另一视角的部分内部结构(含色带和打印头)示意图,图4为图2所示的撞针式打印机的色带匣的内部结构侧视图。撞针式打印机I的壳体11具有一开口 111,·用以供纸张Pl置入以进行打印动作,而撞针式打印机I的内部包括色带匣12、打印头13以及驱动马达14(标示于图5)。其中,色带匣12固定设置在第一侧壁112与第二侧壁113之间,并用以收纳一长条型色带121。长条型色带121被折叠以便可被容纳于色带匣12之内。色带匣12具有一色带供应端122与一色带回收端123,且色带供应端122上设置有一色带转盘124。而色带匣12底面具有两通孔125、126,用以供色带穿过121。当色带转盘124转动时可带动色带供应端122的色带121a由通孔125离开色带匣12,且暴露于色带匣12外的色带121b则可由通孔126进入色带匣12的色带回收端123,也就是说,色带121系循环传输于色带供应端122与色带回收端123之间。此外,打印头13位于色带匣12的下方,并可在第一侧壁112与第二侧壁113之间反复移动,且打印头13下方具有多支撞针131,这些撞针131用以撞击暴露于色带匣12之外且介于撞针131与纸张P之间的色带121b,使色带121b的颜料打印于纸张Pl上。接下来说明现有的撞针式打印机I的动力来源,现有的撞针式打印机I是通过单一驱动马达14所提供的动力而驱动色带匣12内的色带转盘124转动以及驱动打印头13在第一侧壁112与第二侧壁113之间反复移动。请参阅图5,其为图I所示的撞针式打印机的动力传递示意图。驱动马达14包括一动力轴141,动力轴141穿过并固接于一动力传输齿轮15,因此,当驱动马达14提供动力给动力轴141而使动力轴141转动时,动力传输齿轮15则随动力轴141共同转动。此外,撞针式打印机I内部还包括有一传动皮带16,传动皮带16的一面形成有齿状结构161,且齿状结构161与动力传输齿轮15互相啮合,因此,传动皮带16会随着动力传输齿轮15的转动而循环或来回移动。另外,打印头13连接于传动皮带16,因此,当驱动马达14提供动力给动力轴141时,该动力经由动力传输齿轮15及齿形结构161而传输至传动皮带16,进而驱动打印头13随着传动皮带16来回移动。此外,撞针式打印机I内部还包括有一连接齿轮组17、一色带驱动齿轮18以及一圆椎状的色带驱动元件19,其中,连接齿轮组17由至少一个以上的平面齿轮结构所组成,其一端啮合于动力传输齿轮141,而其另一端则啮合于色带驱动齿轮18,且色带驱动元件19的面积大的一端连接于色带驱动齿轮18,以随着色带驱动齿轮18的转动而旋转,而色带驱动元件19的面积小的一端则用以卡合于色带转盘124的旋转中心,以使色带转盘124可随着色带驱动元件19的单向旋转而单向循环转动。因此,当驱动马达14提供动力给动力轴141时,该动力则可经由动力传输齿轮15、连接齿轮组17、色带驱动齿轮18以及色带驱动元件19而传输至色带转盘124。特别说明的是,由于色带匣12是垂直设置于打印头13的上方,也即色带匣12内的色带转盘124的旋转中心轴线1241平行于撞针式打印机I的壳体11的底面,如此会增加撞针式打印机I的整体高度而使其体积庞大。然而,如今电子产品是需要朝着轻、薄、短小的外形发展才能够符合消费者的需求,故现有的撞针式打印机I仍具有改善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提供一种缩小高度以缩小体积的打印装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提供一种制造成本低廉的打印装置。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打印装置,包括一壳体,具有一第一侧壁、一第二侧壁与一底面;一色带匣,设置于该第一侧壁与该第二侧壁之间,并具有一色带供应端、一色带回收端以及一色带,且该色带供应端及该色带回收端中的任一者上设置一色带转盘,以于该色带转盘转动时,使该色带传输于该色带供应端与该色带回收端之间;其中,该色带转盘的一旋转中心轴线穿过该底面;一打印头,位于该色带匣的下方,并具有至少一撞针,该撞针用以撞击该色带而将色带的颜料打印于一纸张;一第一驱动马达,用以驱动该色带转盘轴进行转动;以及一第二驱动马达,用以驱动该打印头在该第一侧壁与该第二侧壁之间反复移动。在一较佳实施例中,该色带转盘的该旋转中心轴线垂直穿过该底面。在一较佳实施例中,该第一驱动马达为一直流马达或步进马达。在一较佳实施例中,该第一驱动马达为一单向马达。在一较佳实施例中,该色带匣具有一色带转盘齿轮,且该色带转盘齿轮与该色带转盘共轴设置,以使该色带转盘随着该色带转盘齿轮的旋转而转动。在一较佳实施例中,该第一驱动马达包括具有一蜗杆蜗轮的一第一动力轴,该蜗杆蜗轮哨合于该色带转盘齿轮,以于该第一驱动马达提供一动力给该第一动力轴时,该动力经由该蜗杆蜗轮而传输至该色带转盘齿轮,进而驱动该色带转盘进行转动。在一较佳实施例中,该第二驱动马达为一步进马达或直流马达。在一较佳实施例中,该第二驱动马达为一双向马达。在一较佳实施例中,该第二驱动马达包括穿过一动力传输齿轮的一第二动力轴,且该动力传输齿轮固接于该第二动力轴,并哨合于一传动皮带的一齿形结构,其中,该打印头连接于该传动皮带,以于该第二驱动马达提供一动力给该第二动力轴时,该动力经由该动力传输齿轮及该齿形结构而传输至该传动皮带,进而驱动该打印头随着该传动皮带移动。在一较佳实施例中,该色带被循环传输于该色带供应端与该色带回收端之间。在一较佳实施例中,该第一驱动马达的中心轴线为非平行于该第二驱动马达的中心轴线。在一较佳实施例中,该第一驱动马达的中心轴线为垂直于该第二驱动马达的中心轴线。附图说明图I为现有的撞针式打印机的外观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所示的撞针式打印机在一视角的部分内部结构(含色带和打印头)示意图。图3为图I所示的撞针式打印机在另一视角的部分内部结构(含色带和打印头)·示意图。图4为图2所示的撞针式打印机的色带匣的内部结构侧视图。图5为图I所示的撞针式打印机的动力传递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打印装置在一较佳实施例的外观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所示的打印装置在一视角的部分内部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6所示的打印装置在另一视角的部分内部结构示意图。图9A为图6所示的打印装置的色带匣的内部结构上视图。图9B为图6所示的打印装置的色带匣的底视图。图10为打印装置在一实施例的动力传递示意图。图11为打印装置在另一较佳实施例中的动力传递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I:撞针式打印机2:打印装置 11壳体12色带匣 13打印头14:驱动马达 15动力传输齿轮16:传动皮带 17连接齿轮组18:色带驱动齿轮 19色带驱动元件20第二连接齿轮组 21壳体22:色带匣 23打印头24:驱动马达'2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壳体,具有一第一侧壁、一第二侧壁与一底面;一色带匣,设置于该第一侧壁与该第二侧壁之间,并具有一色带供应端、一色带回收端以及一色带,且该色带供应端及该色带回收端中的任一者上设置一色带转盘,以于该色带转盘转动时,使该色带传输于该色带供应端与该色带回收端之间;其中,该色带转盘的一旋转中心轴线穿过该底面;一打印头,位于该色带匣的下方,并具有至少一撞针,该撞针用以撞击该色带而将色带的颜料打印于一纸张;一第一驱动马达,用以驱动该色带转盘轴进行转动;以及一第二驱动马达,用以驱动该打印头在该第一侧壁与该第二侧壁之间反复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管建国,
申请(专利权)人: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