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099424 阅读:1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0 00: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导线,该导线的远端部难以变形,转矩传递性优良,并且向病变部的贯穿性优良。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导线包括:芯轴,具有包含最前端部的前端区域和包含最后端部的后端区域;外侧线圈构件,覆盖所述前端区域;以及内侧线圈构件,配置在所述外侧线圈构件的内部,且覆盖所述前端区域,所述外侧线圈构件包括:圆筒状的大径区域,位于所述最后端部侧;圆筒状的小径区域,位于所述最前端部侧;以及锥形区域,通过连接部连接所述大径区域和所述小径区域,且从所述最后端部侧朝向所述最前端部侧缩径,所述内侧线圈构件至少配置在所述大径区域、所述小径区域、所述连接部和所述锥形区域中的所述锥形区域的内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ー种导线
技术介绍
以往,作为在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中使用的医疗用器械的ー种,已知用于将球囊或支架等设备导向病变部的导线。作为此类导线,例如在专利文献I (美国专利第5345945号说明书)中公开了ー种导线,该导线包括芯轴,具有细径的前端区域和大径的后端区域;以及线圈构件,缠绕在前端区域的外周上,且具有朝向前端区域的最前端部侧缩径的锥形区域。另外,在导线中,芯轴的前端区域侧是导线的远端部,芯轴的后端区域侧是导线的 近端部。导线的远端部插入体内,导线的近端部由医师等手术者操作。由于专利文献I记载的以往导线采用的线圈构件具有朝向最前端部侧缩径的锥形区域,所以可以认为对病变部的贯穿性高。然而,在使该导线进入病变部并转动或按压的情况下,存在线圈构件容易以锥形区域为中心发生变形的问题。特别是在为了提高对病变部的贯穿性而使导线的远端部细径化的情况下,S卩,在使线圈构件细径化的情况下,这种倾向较为显著。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人对线圈构件变形的原因进行研究,其结果发现原因在于,锥形区域的形状从大径向小径逐渐变化,与具有均匀外径的圆筒状的区域相比,扭转カ和弯曲力等外カ容易集中。根据该结论,专利技术人进ー步深入研究,结果发现,通过在原本容易变形的锥形区域的内部进ー步配置其他线圈构件来增强锥形区域,可以防止变形,从而完成了本专利技术的导线。即,本专利技术的导线包括芯轴,具有包含最前端部的前端区域和包含最后端部的后端区域;外侧线圈构件,覆盖所述前端区域;以及内侧线圈构件,配置在所述外侧线圈构件和所述芯轴之间,且覆盖所述前端区域,所述导线的特征在于,所述外侧线圈构件包括圆筒状的大径区域,位于所述最后端部侧;圆筒状的小径区域,位于所述最前端部侧;锥形区域,连接所述大径区域和所述小径区域,且从所述最后端部侧朝向所述最前端部侧缩径;第ー连接部,连接所述大径区域和所述锥形区域;以及第ニ连接部,连接所述小径区域和所述锥形区域,所述内侧线圈构件至少配置在所述锥形区域和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内部。下面使用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导线的结构和效果。图I是示意性表示将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导线沿其长度方向切断的状态的剖视图,图2是将图I所示的导线的远端部附近放大表示的放大剖视图。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导线的远端部和芯轴的前端区域,且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导线的近端部和芯轴的后端区域。此外,通过用虚线表示线圈构件的一部分,省略了线圈构件的一部分的图示。图I所示的本专利技术的导线I包括芯轴10,具有包含最前端部11的前端区域12和包含最后端部13的后端区域14 ;外侧线圈构件20,覆盖前端区域12 ;以及内侧线圈构件30,配置在外侧线圈构件20的内部,且覆盖前端区域12。外侧线圈构件20包括圆筒状的大径区域21,位于最后端部13侧;圆筒状的小径区域22,位于最前端部11侧;以及锥形区域25,通过连接部23、24连接大径区域21和小径区域22,且从最后端部13侧朝向最前端部11侧缩径。锥形区域25随着从大径区域21朝向小径区域22而缩径,与均匀外径的大径区域21或小径区域22相比,弯曲力等外力容易集中,且容易变形。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连接部是指从最后端部侧朝向最前端部侧使大体均匀外径的圆筒状的大径区域缩径而开始变为锥形区域的单线数次缠绕部分的区域(第一连接部),或从最后端部侧朝向最前端部侧使缩径的锥形区域开始变为大体均匀外径的圆筒状的小径区域的单线数次缠绕部分的区域(第二连接部)。在各图中,连接部表示单线一次缠绕部分的区域,但是,这是为了图示的简化而将形成外侧线圈构件的单线大径化表示,与实际不同。内侧线圈构件30至少配置在大径区域21、小径区域22、连接部23、24和锥形区域25中的锥形区域25的内部。在图I所示的导线的示例中,内侧线圈构件30配置在小径区域22、将小径区域22和锥形区域25连接的第二连接部24、以及锥形区域25的内部。另外,内侧线圈构件30只要至少配置在大径区域21、小径区域22、连接部23、24和锥形区域25中的锥形区域25的内部即可。例如,如后述的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那样,内侧线圈构件30可以配置在整个大径区域21、小径区域22、连接部23、24和锥形区域25的内部。这样,在本专利技术的导线I中,在原本弯曲力和扭转カ等外力容易集中且容易变形的锥形区域25的内部配置有内侧线圈构件30,增强了锥形区域25。因此,即使在手术时操作导线1,包含锥形区域25的外侧线圈构件20也难以变形,且外侧线圈构件20难以破损。此外,通过在锥形区域25的内部配置内侧线圈构件30,从而使导线I的包含锥形区域25的部分成为双层线圈结构。因此,导线I的近端部14转动而产生的转矩通过外侧线圈构件20和内侧线圈构件30高效地传递到导线I的远端部12的最前端部。这样,本专利技术的导线I的转矩传递性优良。另外,导线I具有外侧线圈构件20,该外侧线圈构件20形成有从芯轴10的最后端部13侧朝向最前端部11侧缩径的锥形区域25,由于导线I的远端部12具有前端细的形状,所以向病变部的贯穿性优良。在本专利技术的导线中,优选的是,所述内侧线圈构件配置在所述锥形区域、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内部。在本专利技术的导线中,优选的是,所述内侧线圈构件配置在所述锥形区域的内部、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内部和所述小径区域的内部。在本专利技术的导线中,优选的是,所述小径区域位于所述外侧线圈构件的最前端侧。在本专利技术的导线中,优选的是,所述芯轴的最前端部、所述小径区域的最前端部和所述内侧线圈构件的最前端部通过前端接头部相互固定。在本专利技术的导线中,优选的是,所述前端接头部的形状是圆锥状。在本专利技术的导线中,优选的是,所述前端接头部由含Au的焊料形成。在本专利技术的导线中,优选的是,所述内侧线圈构件由多股线圈形成,所述多股线圈由多条单线缠绕而成。在本专利技术的导线中,优选的是,还包括焊接部,所述焊接部在所述第一连接部将所 述外侧线圈构件固定于所述内侧线圈构件。附图说明图I是示意性表示将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导线沿其长度方向切断的状态的剖视图。图2是将图I所示的导线的远端部附近放大表示的放大剖视图。图3是将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方式的导线的远端部附近放大表示的放大剖视图。图4是将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方式的导线的远端部附近放大表示的放大剖视图。图5是将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方式的导线的远端部附近放大表示的放大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I 导线10 芯轴11最前端部12前端区域13最后端部14后端区域20外侧线圈构件21大径区域22小径区域23连接部(第一连接部)24连接部(第二连接部)25锥形区域30内侧线圈构件具体实施例方式(第一实施方式)下面參照附图说明作为本专利技术导线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第一实施方式。由于本实施方式的导线具有与上述本专利技术的导线相同的结构,所以在以下的说明中,參照图I和图2进行说明。另外,对与本专利技术的导线的说明重复的部分,省略了说明。图I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导线I包括芯轴10,具有包含最前端部11的前端区域12和包含最后端部13的后端区域14 ;外侧线圈构件20,覆盖前端区域12 ;以及内侧线圈构件30,配置在外侧线圈构件20的内部,覆盖前端区域12。下面详细说明导线I的详细结构。芯轴10包括细径的前端区域12,包含最前端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导线,包括:芯轴,具有包含最前端部的前端区域和包含最后端部的后端区域;外侧线圈构件,覆盖所述前端区域;以及内侧线圈构件,配置在所述外侧线圈构件和所述芯轴之间,且覆盖所述前端区域,所述导线的特征在于,所述外侧线圈构件包括:圆筒状的大径区域,位于所述最后端部侧;圆筒状的小径区域,位于所述最前端部侧;锥形区域,连接所述大径区域和所述小径区域,且从所述最后端部侧朝向所述最前端部侧缩径;第一连接部,连接所述大径区域和所述锥形区域;以及第二连接部,连接所述小径区域和所述锥形区域,所述内侧线圈构件至少配置在所述锥形区域和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内部。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长野聪槇英昭金沢祐弥
申请(专利权)人:朝日英达科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