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兴旺专利>正文

一种治疗黄疸型肝炎的中药组合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099226 阅读:1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19 23: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治疗黄疸型肝炎的中药组合物,涉及中医药技术领域。其由半枝莲、沉香、蟾蜍、牛蒡子、金银花、黄芩、石见穿七味中药材制成,原料纯天然、简单易得,无刺激,无毒副作用,制法简单易操作。本发明专利技术各味药物相互作用,相互协同,可以起到清热利湿、解毒退黄之功效,同时可清热解毒、化瘀散结、解毒利胆、抗毒护肝,祛瘀生新,适用于黄疸型肝炎的治疗。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具有疗程短、效果显著、治病除根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中医药
,具体涉及一种治疗黄疸型肝炎的中药组合物
技术介绍
黄疸肝炎就是由于肝炎病毒使肝细胞破坏、肝组织破坏重构、胆小管阻塞,导致血中结合胆红素与非结合胆红素均增高,所引起的皮肤、黏膜和眼球巩膜等部份发黄的症状。通常,血液的胆红素浓度高于2-3mg/dL时,这些部份便会出现肉眼可辨别的颜色。不注意日常饮食卫生、接触该病的患病者以及一些医源性传播等因素都会引起黄疸型肝炎病证的产生,主要临床表现为恶心、肝区疼痛、食欲不振、黄疸、肝功能检查异常等。如不加以及时有效的控制和治疗,将对肝脏功能产生极大的损害,如肝脏组织发生充 血、水肿、渗出、肝细胞变性和坏死等一系列变化,严重者引发胆红素脑病或危及生命,近年临床发病率有不断上升的趋势。临床上对黄疸型肝炎尚无明确的治疗方案,现代医学针对临床某一症状治疗,往往达不到预期效果,找不到合适的治疗方法。西医主要采用抗病毒疗法,但是目前常用的抗病毒药物各自存在不同程度的缺点,如短效干扰素存在疗效不佳、副作用大、病毒清除率低的缺点,长效干扰素尽管疗效有所提高,但仍不能达到理想疗效,核苷类似物如贺普丁、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尽管副作用小,抑制病毒疗效好,但存在病毒变异和停药后病情反复等问题。现有的中医治疗方法主要是内服清热利湿,解毒退黄煎剂,费用较高,且不良反应明显,并且病毒清除率不高,药物利用率低,还存在着用药复杂,煎药麻烦,药味苦,服用携带不方便,长期应用刺激胃肠道,病人难以接受等缺点。专利技术专利CN101785800B,公开了一种治疗肝病的中药组合物。它的有效成分由蟾蜍,半支莲,石见穿,六月雪,茵陈蒿等组成。主治肝炎,肝硬化,黄疸型肝炎、急性肝炎、传染性肝炎、肝硬化、肝腹水等;同时也有活血祛瘀,通脉活络,抑制血小板聚集和增强脑血流量功能,对脑络瘀阻、中风偏瘫、心脉瘀阻、胸痹心痛、冠心病、心绞痛及高血压、高血脂等有特效,但需要长期服药,少则半月多则数月,给患者带来一定程度的不便,且治愈率仅为80%。专利技术专利CN101757509A公开了一种新的治疗黄疸型肝炎病证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可显著改善黄疸型肝炎引起的黄疸、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肝区胀痛、腹胀、便秘或腹泻、皮肤瘙痒,肝多肿大,质地充实有压痛、叩击痛,肝功能异常等症状,临床疗效确切,疗效显著,见效迅速。但本专利技术用药复杂,由茵陈、黄连、葛根、金银花、菊花、生石膏、知母、柴胡、桅子、板蓝根、大青叶、鱼腥草、紫草、龙胆草、苦参、秦皮、大黄、羚羊角、桑叶、茯苓、滑石等多达40味中药组成,增加了组方配伍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在祖传秘方的基础上,基于中医治疗黄疸型肝炎病证的辨病与辩证相结合的原则加以改良,提供了一种标本兼治、疗效显著、疗程短、见效快、适合口服的治疗黄疸型肝炎的中药组合物。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专利技术治疗黄疸型肝炎的中药组合物,原料组分重量份如下半枝莲6-18份、沉香12-24份、蟾蜍6-12份、牛蒡子13-26份、金银花18-36份、黄芩18-38份、石见穿10-18份。本专利技术治疗黄疸型肝炎的中药组合物,优选原料组分重量份如下半枝莲8份、沉香14份、蟾蜍8份、牛蒡子20份、金银花30份、黄芩30份、石见穿12份。本专利技术中药组合物加入制备不同剂型时所需的各种常规辅料,例如崩解剂、润滑齐U、黏合剂等以常规的中药制剂方法制备成任何一种常用的口服制剂,例如可以是丸剂、胶囊剂、片剂、散剂、颗粒剂或口服液等。优选为胶囊剂。本专利技术胶囊剂的制备方法如下 按照本专利技术处方,称取原料药材半枝莲、沉香、蟾蜍、牛蒡子、金银花、黄芩、石见穿,分别进行干燥、粉碎,过200目筛,将粉碎后的药材粉末充分混合均匀后经灭菌处理,装入胶囊,即得专利技术胶囊剂。用法用量本专利技术的用药量取决于具体剂型,病人年龄、体重、健康状况等因素。本专利技术胶囊剂每天三次,每次服2-4粒,每粒含药量0.5克,温水送服。10天一疗程。本专利技术治疗观察300余例黄疸型肝炎患者,治疗两个疗程痊愈274例(91. 3%),显效21例(7%),有效4例(I. 4%),无效I例(0. 3%),总有效率可达99. 7%. 本专利技术对现有技术做出的贡献 I、本专利技术处方用药精简,仅由半枝莲、沉香、蟾蜍、牛蒡子、金银花、黄芩、石见穿等七味中药材制成,原料全部为纯天然药材,且简单易得,无刺激,无毒副作用,制法简单易操作。经临床实践证明此七味中药相互作用,相互协同,具有清热解毒、化瘀散结、解毒利胆、抗毒护肝,祛瘀生新之功效;该七味中药配伍亦可以起到清热利湿、解毒退黄之功效。2、本专利技术针对黄疸型肝炎患者的治疗见效快,疗程短、疗效高,各种原料药相互协调在一起能够起到最大程度发挥药效,可有效提高患者机体的自我协调能力,具有无毒副作用、费用较低等优点。本专利技术制剂工艺简单无需通过水提及醇提工艺,直接粉碎混合均匀按常规制剂工艺制备即可。具体实施例方式现通过以下制剂实施例更详细的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专利技术。实施例I :称取原料药材半枝莲6g,沉香12g,蟾蜍6g,牛蒡子13g,金银花18g,黄芩18g,石见穿12g,净选干燥,粉碎,过200目筛,将粉碎后的药材粉末充分混合均匀后经灭菌处理,装入0号胶囊,每粒装0. 5g,即得本专利技术的胶囊剂。实施例2 :称取原料药材半枝莲18g,沉香24g,蟾蜍12g,牛蒡子20g,金银花36g,黄芩38g,石见穿18g,净选干燥,粉碎,过200目筛,将粉碎后的药材粉末充分混合均匀后经灭菌处理,装入0号胶囊,每粒装0. 5g,即得本专利技术的胶囊剂。实施例3 :称取原料药材半枝莲8g,沉香14g,蟾蜍8g,牛蒡子20g,金银花30g,黄芩30g,石见穿12g,净选干燥,粉碎,过200目筛,将粉碎后的药材粉末充分混合均匀后经灭菌处理,装入0号胶囊,每粒装0. 5g,即得本专利技术的胶囊剂。 实施例4 :称取原料药材半枝莲10g,沉香14g,蟾蜍10g,牛蒡子15g,金银花20g,黄芩20g,石见穿15g,净选干燥,粉碎,过200目筛,将粉碎后的药材粉末充分混合均匀后经灭菌处理,装入0号胶囊,每粒装0. 5g,即得本专利技术的胶囊剂。实施例5 :称取原料药材半枝莲6g,沉香18g,蟾蜍10g,牛蒡子18g,金银花18g,黄芩20g,石见穿12g,净选干燥,粉碎,过200目筛,将粉碎后的药材粉末充分混合均匀后经灭菌处理,装入0号胶囊,每粒装0. 5g,即得本专利技术的胶囊剂。 实施例6 :称取原料药材半枝莲16g,沉香20g,蟾蜍8g,牛蒡子20 g,金银花20g,黄芩20g,石见穿10g,净选干燥,粉碎,过200目筛,将粉碎后的药材粉末充分混合均匀后经灭菌处理,装入0号胶囊,每粒装0. 5g,即得本专利技术的胶囊剂。药效学实验 I、本专利技术动物急性毒性试验药物本专利技术实施例I处方。试验动物普通级NIH小鼠,体重18g±2g,雌雄各半。方法与结果 1)药物配制将IOg药料粉碎,用含2%阿拉伯树胶的生理盐水配至150g/ L悬液 2)实验采用灌胃给药方式。一次性给药,容积0.2ml/10g体重,密切观察8h并作记录,继续观察7d ;3)7d中小鼠无死亡,行为活泼,摄食量如常,毛色光亮无疏松污,无惊厥嗜唾,目艮、口、鼻、耳及肛周无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治疗黄疸型肝炎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原料组份重量份如下:半枝莲6?18份、沉香12?24份、蟾蜍6?12份、牛蒡子13?26份、金银花18?36份、黄芩18?38份、石见穿10?18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后勤
申请(专利权)人:陈兴旺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