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相英专利>正文

新型颈椎药物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098817 阅读:1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19 22:10
新型颈椎药物枕,涉及药物枕头,前沿低后沿高,后沿为高度一致或基本一致的平直状,前沿中部设置有凹弧,枕头的中央设置有与人平躺时头部对应的圆形或椭圆形凹穴;前沿、凹穴、后沿,均采用坡面过渡。所述枕头内置柱形枕芯与C形枕芯。所述的枕芯内设置有药物。药物的组成是:麝香、冰片、羌活、麻黄、桂枝、红花、当归、川芎、伸筋草、透骨草;或制川乌、制草乌、制附子、肉桂、桂枝、麻黄、细辛、羌活、丁香、川椒、艾叶、红花、当归、川芎、威灵仙、伸筋草、透骨草,按一定比例配伍而成。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枕头模仿人体头部生理结构设置枕头,可使颈部完全放松;适合各种睡姿的人们需求。枕头内放置中药,可防治头颈病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日常生活的床上用品,进一步是枕头,尤其是具有符合人体生理特征的药物枕头。
技术介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脑、手机的普及应用,人们上网时间次数增加,长时间的伏案工作及使用电脑、驾车、高枕、睡软床等诸多因素,使人长时间保持单一姿势,肌肉韧带疲劳,从而加速了颈椎疾病的发生。近年来,我国颈椎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颈椎病在中老年人中有25%的发病率。但这一数据近年来明显年轻化,发病比例增加。有50%的人年龄在30至40岁之间,主要是每天长时间伏案工作者。40岁以下患者人数过半,其中年龄最小的只有两岁。调查显示,全国大约有7% 10%的人患颈椎病。而且,颈椎病发病出现低龄 化趋势,其中中小学生的颈椎病发病率急速上升。长期伏案工作者的颈椎病发病几率是非低头工作人群的4到6倍,整体发病率已达15%。为此,人们专利技术了颈椎药物枕,颈椎药物枕可有效预防、治疗颈椎病所引起的颈项僵直、疼痛、僵硬,甚至头痛眩晕、耳鸣、恶心、视物模糊等,但是现有的颈椎枕往往不能适使用于任何人群,(如有人喜欢仰卧位睡姿,有人喜欢侧卧位睡姿)一个药枕不能满足特殊人群的需求,而且,药物效果有待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颈椎药物枕,它采用符合人体生理特征的结构,加以中药药物,从而起到防治颈椎病的作用。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方案实现的 新型颈椎药物枕,俯视呈长方形或长圆形,其特征在于前沿低后沿高,后沿为高度一致或基本一致的平直状,前沿中部设置有凹弧,枕头的中央设置有与人平躺时头部对应的圆形或椭圆形凹穴;前沿、凹穴、后沿,均采用坡面过渡。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可通过以下方案进一步实现 所述枕头前部或前下部设置有横向拉链,内置柱形枕芯;后部或后下部设置有横向拉链,内置C形枕芯;柱形枕芯堵住C形枕芯的缺口,C形枕芯与柱形枕芯之间凹陷,对应枕头的凹穴。所述C形枕芯,其缺口部的枕芯厚度低于后部的枕芯厚度。所述坡面过渡由厚度不同的枕布及填充物实现。所述柱形枕芯高度为5 - 10厘米,C形枕芯的高度为10 - 16厘米,凹穴直径为10 - 12厘米,高度为I 一 3厘米。所述枕芯内设置有药物。再进一步 所述药物的组成是枕芯I呈C形,装入中药及丝绵,厚度为15cm,中药组成,以芳香开窍,活血通络为主组成,麝香10 - Hg、冰片8 - 12g、羌活18 - 22g、麻黄8 — 12g、桂枝8 — 12g、红花8 —12g、当归8 — 12g、川芎8 — 12g、伸筋草28 — 32g、透骨草28 — 32g,研成细面,过60 — 90目筛,装入枕芯。优选是麝香12g、冰片10g、羌活20g、麻黄10g、桂枝10g、红花10g、当归10g、川芎log、伸筋草30g、透骨草30g,研成细面,过60 - 90目筛,装入枕芯。枕芯II呈柱状,长宽厚各10cm,中药组成以温通经络、活血化瘀、为主中药组成,制川乌18 - 22g、制草乌18 - 22g、制附子18 — 22g、肉桂13 — 17g、桂枝18 — 22g、麻黄 28 - 32g、细辛 13 - 17g、羌活 18 — 22g、丁香 13 — 17g、川椒 13 — 17g、艾叶 18 —22g、红花18 — 22g、当归18 — 22g、川芎18 — 22g、威灵仙28 — 32g、伸筋草28 — 32g、透骨草28 - 32g,研成细面,过60 - 90目筛,装入枕芯。 优选是制川乌20g、制草乌20g、制附子20g、肉桂15g、桂枝20g、麻黄30g、细辛15g、羌活20g、丁香15g、川椒15g、艾叶20g、红花20g、当归20g、川芎20g、威灵仙30g、伸筋草30g、透骨草30g,研成细面,过60 — 90目筛,装入枕芯。当患者仰卧位时窄的一端在下,药枕的枕芯II呈圆柱状设计托起颈椎,厚度为5 — 10厘米(届时可设置大中小不同的型号),头在药枕的中央匝实不留空隙的区域,保持颈椎生理曲度,药物并经过皮肤渗透达到治疗目的。当患者侧卧位时宽的一端在下,枕芯I呈C型设计,装入中药及丝绵,厚度为10 — 16厘米(届时可设置大中小不同的型号),正好成人一肩同宽,从而使患者保持颈椎生理曲度。药物并经过皮肤渗透及芳香药物从口鼻而入达到治疗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模仿人体头部生理结构,设置枕头形状;头部有专门对应的凹穴,可使颈部完全放松;同时前低后高,平躺时用正常使用,侧卧时用180度反转枕头,适合各种睡姿的人们需求。此外,枕头内放置中药,其温通经络、芳香开窍等成份,可防治头颈病发生,经临床试验58例,有效率达98. 2%。以下通过观察试验,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所述药物的有益效果。试验资料 I、应用范围颈椎骨质增生、颈椎椎间盘退行性变、颈椎生理曲线改变、椎管狭窄、颈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脊髓型等各类颈椎病;预防头颈病发生。2、使用方法睡眠时使用本专利技术,连续使用3个月。3、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症状消失,功能完全或基本恢复正常,能恢复工作生活能力,观察半年疗效巩固者。显效原症状大部分消除,功能大部分恢复,部分恢复工作与生活能力。有效原症状部分改善,功能部分恢复。无效原症状无变化或无明显变化。4、效果统计应用58例,患者中,男性30例、女性28例,年龄分布为30岁以下6例,31 40岁10例,41 50岁17例,51 60岁16例,60岁以上9例,最大年龄67岁,最小年龄12岁。经使用,治愈25例,占43. 1% ;显效20例,占34. 5% ;有效12例,占20. 7% ;无效I例,占I. 8%,总有效率98. 2%。5、典型病例介绍 典型病例I :刘某某,男,54岁,河南省长垣县人。主诉头颈后部痛、左侧偏头痛已I年余。每次早晨醒来觉左拇指麻、痛。两上肢抬举活动正常,但头转向右侧时觉左颈根部及肩部有牵拉感。平时常有眩晕、左耳耳鸣、视物模糊等发作。不敢骑自行车,曾因眩晕而摔倒。天气转变时似症状加重。检查颈椎X线摄片示颈生理前凸消失,第4 一 6颈椎骨质增生,第5 — 6颈椎间隙狭窄,钩椎关节骨质增生。诊断为颈椎病、脑供血不足。经常多方治疗无效,试用本药物枕I个月上述症状明显好转,使用3个月症状基本消失。典型病例2 :周某某,男性,37岁,河南省滑县人。主诉头颈部疼痛无力、不能抬头2个月。患者无外伤史,但经常加班工作(木工),感觉较疲劳,逐渐感到后头部、颈部上端疼痛,并不能任意抬头,须用手掌支托,严重时,不能起床,只能卧床休息。经服“止痛药”治疗,疼痛不见减轻,同时视物模糊,有如烟雾样感觉。无全身发热。过去也未有同样症状发生过,但常有颈后及肩后疼痛。发病前有“感冒”史。检查颈部无红肿,在枕寰关节及上颈 椎刺突有明显压痛,旋转头部或抬头均有困难卧床后症状减轻。颈部X线摄片示有明显颈椎生理前凸消失,第4 一 6颈椎体骨质轻度增生,而上颈椎及枕寰关节(包括张口正位摄片)未发现异常。血沉IOmm/h。诊断为颈椎病、上颈椎关节炎。经常多方治疗无效,试用本药物枕10天上述症状明显好转,使用一个月症状基本消失。典型病例3 :王某某,女性,30岁,河南省延津县人。主诉右侧颈项痛及偏头痛I个多月。患病前有着凉史及“感冒”史,随即服药治愈,但10天后,出现右侧颈部痛,2天后,疼痛扩散至右侧颈后及头部,并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新型颈椎药物枕,俯视呈长方形或长圆形,其特征在于:前沿低后沿高,后沿为高度一致或基本一致的平直状,前沿中部设置有凹弧,枕头的中央设置有与人平躺时头部对应的圆形或椭圆形凹穴;前沿、凹穴、后沿,均采用坡面过渡。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相英谭菊燕
申请(专利权)人:刘相英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