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太阳能与CT结合的供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097317 阅读:2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15 08: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太阳能与CT结合的供电装置,其包括用于将CT所输出的电流转换为第一直流电压的CT取电单元、用于将太阳能辐射能转化为电能的太阳能电池板、用于将所述电能转化为第二直流电压的太阳能转化单元、用于切换所述第一直流电压和所述第二直流电压的取电切换单元、用于为负载供电和管理电池的电池管理单元,其中,所述CT取电单元、所述取电切换单元和所述电池管理单元依次连接,所述太阳能电池板通过所述太阳能转化单元与所述取电切换单元连接。该技术方案提高了供电的可靠性;并且采用开启式CT取电方式,可带电进行安装,该安装方式方便且节省了空间;另外,采用太阳能作为主电源提高了绿色能源的利用率。(*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供电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太阳能与CT结合的供电装置
技术介绍
在配电自动化网络中,配电自动化设备的电源取电方式基本采用交流220V或者PT ((Potential Transformer,电压互感器)取电。但是,现有的PT取电装置体积大,从而占用了环网柜中的大部分空间,并且PT取电存在不可靠因素,容易造成PT烧毁。由于PT的不可靠性,CT (Current Transformer,电流互感器)取电越来越多被当作供电电源。在绿色电源能源利用中,太阳能已经成为ー种十分具有潜力的新能源,若将太阳能和CT供电集成到此配网自动化设备的供电系统中,可为负载供电提供了多重保障,提高了设备供电的可靠性,阳光充足时采用太阳能供电,阳光不足时采用CT供电,当光照和 CT都不足时采用负载电池供电。因此,迫切需要一种太阳能与CT结合的供电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干,针对现有技术PT取电不可靠的缺陷,提供一种提高供电的可靠性的太阳能与CT结合的供电装置。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太阳能与CT结合的供电装置,其包括用于将CT所输出的电流转换为第一直流电压的CT取电单元、用于将太阳能辐射能转化为电能的太阳能电池板、用于将所述电能转化为第二直流电压的太阳能转化単元、用于切换所述第一直流电压和所述第二直流电压的取电切换単元、用于为负载供电和管理电池的电池管理単元,其中,所述CT取电单元、所述取电切换单元和所述电池管理単元依次连接,所述太阳能电池板通过所述太阳能转化单元与所述取电切换单元连接。在本技术所述的太阳能与CT结合的供电装置中,所述CT带电安装于线缆。在本技术所述的太阳能与CT结合的供电装置中,所述CT为穿心式开启互感器。在本技术所述的太阳能与CT结合的供电装置中,所述CT取电单元包括依次连接的过流保护器、AC/DC转换器以及DC/DC转换器。在本技术所述的太阳能与CT结合的供电装置中,所述取电切换单元包括主电源、开关管Ml、继电器SW1、开关K1、ニ极管D4、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光耦开关U1、备用电源、开关管M2、继电器SW2、开关K2、ニ极管D2;其中,所述开关管Ml的栅极分别通过所述电阻Rl连接所述主电源和通过所述电阻R2接地,所述开关管Ml的源极接地,所述主电源还分别连接所述开关Kl输出供电电压以及通过所述继电器SWl连接至光耦开关Ul的第一管脚,所述ニ极管D4与所述继电器SWl并联,所述开关管Ml的漏极连接至所述光耦开关Ul的第二管脚,所述光耦开关Ul的第三管脚分别通过电阻R3连接所述备用电源、连接所述开关管M2的栅极以及通过电阻R4接地,所述备用电源还分别连接开关K2输出供电电压以及通过继电器SW2连接至所述开关管M2的漏极,所述ニ极管D2与所述继电器SW2并联,所述开关管M2的源极接地。在本技术所述的太阳能与CT结合的供电装置中,所述主电源为太阳能供电。在本技术所述的太阳能与CT结合的供电装置中,所述备用电源为CT供电。实施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采用太阳能与CT结合的供电装置取代原有的PT供电,提高了供电的可靠性;并且采用开启式CT取电方式,可带电进行安装,该安装方式方便且节省了空间;另外,采用太阳能作为主电源提高了緑色能源的利用率。附图说明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ー步说明,附图中图I是本技术太阳能与CT结合的供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取电切换单元的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歩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 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參阅图1,图I是本技术太阳能与CT结合的供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I所示,该装置包括CT取电单元I、取电切换単元2、太阳能电池板3、太阳能转化単元4以及电池管理単元5,其中,所述CT取电单元I、所述取电切换单元2和所述电池管理単元5依次连接,所述太阳能电池板3通过所述太阳能转化単元4与所述取电切换单元2连接。下面简述各个部分的作用CT取电单元1,用于将CT所输出的电流转换为第一直流电压的CT取电单元。需要解释的是,CT取电单元I内部包括依次连接的过流保护器、AC/DC转换器以及DC/DC转换器,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了解,在此不再赘述。在本实施例中,该CT采用穿心式开启互感器,可带点安装,安装时可直接套在线缆上。太阳能电池板3,用于将太阳能辐射能转化为电能。太阳能转化単元4,用于利用光电效应将所述电能转化为第二直流电压。取电切换単元2,用于切换所述第一直流电压和所述第二直流电压。电池管理単元5,用于为负载供电和管理电池。需要说明的是,电池管理単元5 —部分完成负载的供电,另ー方面完成对电池的管理,当取电切换単元2有电时,电池管理单元5 —部分为负载供电,一部分对电池充电,且具有过充保护功能,当取电切换単元2没电时,将切换成电池供电,并且具有过放保护功能,从而延长了电池的寿命。需要注意的是,上述CT取电单元I、取电切换単元2、太阳能电池板3、太阳能转化単元4以及电池管理単元5均为独立的装置构造,在此不再赘述。请參阅图2,图2是本技术取电切换单元的电路图,如图2所示,所述取电切换单元包括主电源、开关管Ml、继电器SWl、开关Kl、ニ极管D4、电阻Rl、电阻R2、电阻R3、电阻R4、光耦开关U1、备用电源、开关管M2、继电器SW2、开关K2、ニ极管D2;其中,所述开关管Ml的栅极分别通过所述电阻Rl连接所述主电源和通过所述电阻R2接地,所述开关管Ml的源极接地,所述主电源还分别连接所述开关Kl输出供电电压以及通过所述继电器SWl连接至光耦开关Ul的第一管脚,所述ニ极管D4与所述继电器SWl并联,所述开关管Ml的漏极连接至所述光耦开关Ul的第二管脚,所述光耦开关Ul的第三管脚分别通过电阻R3连接所述备用电源、连接所述开关管M2的栅极以及通过电阻R4接地,所述备用电源还分别连接开关K2输出供电电压以及通过继电器SW2连接至所述开关管M2的漏极,所述ニ极管D2与所述继电器SW2并联,所述开关管M2的源极接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主电源为太阳能供电;所述备用电源为CT供电。结合图I和图2简述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当主电源有电压吋,开关管Ml导通,继电器SWl通电后,开关Kl处于闭合状态,同时开关管M2关断,继电器SW2没电,开关K2处于关状态,输出的供电电压VO由主电源供电;当主电源电压低于预设值时,开关管Ml关断,继电器SWl失电后,开关Kl处于关状态,同时在备用电源有电时开关管M2导通,继电器SW2通电,开关K2处于闭合状态,输出的供电电压VO由备用电源供电。也就是说,当太阳电 池板电能充足时采用太阳能供电,关断CT供电;当太阳能电池板的电量不足时,开通CT取电。相较于现有技术,通过采用太阳能与CT结合的供电装置取代原有的PT供电,提高了供电的可靠性;并且采用开启式CT取电方式,可带电进行安装,该安装方式方便且节省了空间;另外,采用太阳能作为主电源提高了緑色能源的利用率。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太阳能与CT结合的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用于将CT所输出的电流转换为第一直流电压的CT取电单元、用于将太阳能辐射能转化为电能的太阳能电池板、用于将所述电能转化为第二直流电压的太阳能转化单元、用于切换所述第一直流电压和所述第二直流电压的取电切换单元、用于为负载供电和管理电池的电池管理单元,其中,所述CT取电单元、所述取电切换单元和所述电池管理单元依次连接,所述太阳能电池板通过所述太阳能转化单元与所述取电切换单元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之明
申请(专利权)人:航天科工深圳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