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能电气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097013 阅读:1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15 03: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风能电气柜,包括柜体,柜体内设置有用于给柜体内外器件配电的主配电回路和用于实现发电机与电网通断的并网回路,主配电回路和并网回路相电连接;其中,组成主配电回路的多个器件设置在柜体内左侧,组成并网回路的多个器件设置在柜体内右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主配电回路与并网回路分设在柜体内左右两侧,使得风能电气柜内功率流更加顺畅,电气柜整体紧凑、协调、美观、空间利用率高,节省连接铜排,且便于维护,安装时更加符合国内外安规要求。(*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能源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风能电气柜
技术介绍
风能作为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我国风能资源丰富,风电产业链逐步走向完善。变流器作为风机系统的核心部件,实现对发电机的变速恒频控制,获得最佳的发电效率和发电质量。其中并网和配电回路实现变流器与电网的并网脱网,满足内部供电和外部供电的需求,因此变流器内的电气布局以及功率流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的风能电气柜中器件布局如图I所示,其中将开关组件I、并网接触器2、接线组件3按从上至下顺序设置在柜体8的左侧,将并网开关4、主开关5、主接触器6和防雷组件7按从上至下的顺序设置在柜体8的右侧。这种布局存在以下缺点(I)、并网开关回路和主配电回路交叉在一起,导致接线不方便,且通过铜排连接会导致较大浪费;(2)、柜体8内功率流不顺畅;(3)、柜体8内空间利用率不高,不便于安装维护。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布局合理、成本低、便于维护且空间利用率高的风能电气柜。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风能电气柜,包括柜体,所述柜体内设置有用于给所述柜体内外器件配电的主配电回路和用于实现发电机与电网连接的并网回路,所述主配电回路和所述并网回路相电连接,其中,组成所述主配电回路的多个器件设置在所述柜体内左侧,组成所述并网回路的多个器件设置在所述柜体内右侧。本技术所述的风能电气柜,其中,所述并网回路包括用于与电网相连接的网侧接口单元、用于避免变流器遭受雷击的防雷单元、用于实现发电机与电网通断的并网单元、和用于与发电机相连接的定子接口单元;其中,所述定子接口单元、所述并网单元、所述防雷单元和所述网侧接口单元按从上至下顺序设置在所述柜体右侧。本技术所述的风能电气柜,其中,所述并网回路包括两个并联连接的所述并网单元,且两个所述并网单元呈前后方向设置在所述柜体右侧。本技术所述的风能电气柜,其中,连接所述网侧接口单元与所述并网单元的铜排、以及连接所述定子接口单元与所述并网单元的铜排均沿所述柜体深度方向延伸设置。本技术所述的风能电气柜,其中,所述主配电回路包括用于给所述柜体内部供电的配电单元、用于给所述柜体外部配电的主配电单元、用于给变流器内部提供电源的供电单元、用于给用户预留供电接口的用户配电单元;其中,所述配电单元、主配电单元、供电单元和用户配电单元按从上至下顺序设置在所述柜体左侧。本技术所述的风能电气柜,其中,所述配电单元包括多个呈前后设置的低压开关器件。本技术所述的风能电气柜,其中,所述柜体内还设置有用户接口单元,所述用户接口单元设置在所述柜体内左侧下方,且所述用户接口单元与所述主配电回路相隔离。本技术所述的风能电气柜,其中,所述柜体由相互独立、可拆分的左侧部和右侧部拼接组成。本技术所述的风能电气柜,其中,所述柜体上设置有左侧门和右侧门,所述右侧门可相对转动的连接在所述柜体右侧板上; 所述左侧门可相对转动的连接在所述柜体左侧板上,或者,在所述柜体中间沿上下方向设置有隔板,所述左侧门可相对转动的连接在所述隔板上。本技术所述的风能电气柜,其中,所述柜体内左侧与右侧内分别设置有用于通风和散热的风道,且所述柜体左侧的风道与所述柜体右侧的风道相互独立。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将主配电回路与并网回路分设在柜体内左右两侦牝使得风能电气柜内功率流更加顺畅,电气柜整体紧凑、协调、美观、空间利用率高,节省连接铜排,且便于维护,安装时更加符合国内外安规要求。附图说明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图I是现有技术中风能电气柜内布局不意图;图2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风能电气柜内部结构正面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风能电气柜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风能电气柜内功率流走向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加设有防护板的风能电气柜内部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中大功率要求下的风能电气柜内部结构正面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中大功率要求下的风能电气柜立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风能电气柜结构如图2所示,同时参阅图3,该风能电气柜包括柜体10,在柜体10内设置有用于给柜体10内外器件配电的主配电回路20和用于实现发电机与电网连接的并网回路30,主配电回路20和并网回路30相电连接。其中,组成主配电回路20的多个器件设置在柜体10内左侧11,组成并网回路30的多个器件设置在柜体10内右侧12。柜体10内功率流走向如图4中的黑实线箭头方向所示,可以看出功率流从柜体10右侧12底部122的电网侧沿柜体10右侧12上升,并左转向柜体10左侧11,给主配电回路20供电,这样可使得电气柜内功率流更加顺畅,且电气柜整体紧凑、协调、美观、空间利用率高,使得电气柜在现场安装使用时更便于达到国内外安规要求,便于维护。上述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主配电回路20与并网回路30通过铜排40连接。具体包括主配电回路20内部的各个器件之间通过铜排40连接、并网回路30内部的各个器件之间通过铜排40连接、主配电回路20与并网回路30相连接处通过铜排40连接,以使得连接更加可靠,并提高抗电磁干扰能力。由于主配电回路20与并网回路30是分开设置,能节省连接的铜排。同时在铜排40露于柜体10前面的部分设置有防护板,以提高风能电气柜的安全性。防护板的设置如图5所示,包括设置在柜体10左侧11的主配电回路防护板63,以及设置在柜体10右侧12的定子接口单元 防护板61和网侧接口单元防护板62。同时,也可以用电缆或柔性铜排替代铜排实现主配电回路20与并网回路30各器件之间的连接。进一步地,上述实施例的风能电气柜中,如图2所示,并网回路30包括用于与电网相连接的网侧接口单元31、用于避免变流器遭受雷击的防雷单元32、用于实现发电机与电网通断的并网单元33和用于与发电机相连接的定子接口单元34。其中,定子接口单元34、并网单元33、防雷单元32和网侧接口单元31按从上至下顺序设置在柜体10的右侧12。这样定子接口单元34和网侧接口单元31分别设置在柜体10右侧12的顶部121和底部122,可使得定子接口单元34和网侧接口单元31进出线更加方便,从发电机机舱引出的定子侧线缆可直接从柜体10顶部121通过电缆防护装置接入电气柜中的定子接口单元34,网侧线缆则可通过底部122线缆夹接入网侧接口单元31,走线更加合理。同时由于将较重的并网单元33设置在了柜体10的中部或中部靠下的位置,使得其更加便于装配。进一步地,当需要提高风能电气柜功率密度时,可在柜体10右侧12设置两个并联连接的并网单元33,且两个并网单元33在柜体10内沿深度方向呈前后位置关系设置在柜体10右侧12,这样可以充分利用柜体10的深度空间,提高空间利用率,使得柜体10内器件布局更加紧凑,便于在现在安装时满足国内外安规要求。为便于在接入多个并网单元33时接线方便,优选地,将连接网侧接口单元31与并网单元33的铜排、以及连接定子接口单元34与并网单元33的铜排均沿柜体10深度方向延伸设置。这样当沿柜体10深度方向前后设置并联的并网单元33时,可以给并网单元33提供多个接线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风能电气柜,包括柜体,所述柜体内设置有用于给所述柜体内外器件配电的主配电回路和用于实现发电机与电网连接的并网回路,所述主配电回路和所述并网回路相电连接;其特征在于,组成所述主配电回路的多个器件设置在所述柜体内左侧,组成所述并网回路的多个器件设置在所述柜体内右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军余远建
申请(专利权)人:艾默生网络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