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接触器模块、逆变器柜以及光伏并网逆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096984 阅读:2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15 03: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接触器模块,其包括一组或多组接触器基本单元,每组接触器基本单元包括支撑板和两个接触器,所述两个接触器分别安装在所述支撑板相对设置的两个面上,所述两个接触器的接线端连接后引出形成接线端子,所述多组接触器基本单元中的多个接线端子并联后引出。该接触器模块成本低,结构紧凑,运行可靠,且搬运、安装和维护方便。(*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接触器模块、具有该接触器模块的逆变器柜以及包括有该逆变器柜的光伏并网逆变装置。
技术介绍
太阳能是一种新兴的绿色能源,由于其清洁、高效、永不衰竭、且不受地域资源限制,因此具有安全可靠、无噪声、无污染、制约少、故障率低、维护简便等优点,可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特别是应用于光伏并网电站系统。大功率光伏并网逆变装置是光伏电站的核心设备,其包括并网逆变器、交流接触器等多种器件。在光伏并网逆变装置中,并网逆变器的输入端与光伏阵列的输出端相连接,光伏阵列中产生的直流电在逆变器中或者进一步经过升压变压器转换成符合电网要求的 交流电,交流电通过与并网逆变器输出端连接的交流接触器直接接入电网。目前,在光伏并网逆变装置中,输出交流电的交流接触器一般采用具有三路接触开关的交流接触器模块,即该交流接触器分别具有三路进线端和三路出线端。在大功率光伏并网逆变装置中,尤其是对于超大规模、兆瓦(MW)级的并网逆变装置而言,根据功率=电压*电流(P = UI),由于并网逆变器的输出功率较大,在输出电压不变的情况下,输出功率越大其输出的电流就越大,这就对并网逆变器交流输出端上的交流接触器的过电流等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并网逆变器的输出端需要采用过电流等级相对较高(最高值接近2000A)的交流接触器。但是,目前市场上大电流的交流接触器很少,而且价格也很昂贵,为了方便器件的选型和节约成本,目前常采用多个交流接触器并联的方式来获得可靠的、较大的过电流以满足超大规模、兆瓦级的并网逆变装置的大电流需求。但是,由于交流接触器的增加,对逆变器柜中的容纳空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交流接触器通常放置在逆变器柜中),也使逆变器柜中的器件布局和接线变得更加复杂;同时,由于交流接触器重量大(单个交流接触器的重量在30kg以上)、体积大(例如ABB AF1650的一种交流接触器,体积为438*392*244mm),给其搬运、安装和后期维护也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因此,在通过增加交流接触器数量来降低成本的前提下,为了使逆变器柜中现有其他器件的布局和接线尽量不发生改变,如何对并联接触器的结构和安装进行设计,使其结构更合理、安装和接线更方便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接触器模块、具有该接触器模块的逆变器柜以及包括有该逆变器柜的光伏并网逆变装置,该接触器模块成本低,结构紧凑,运行可靠,且搬运、安装方便,维护方便。解决本技术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接触器模块包括一组或多组接触器基本单元,每组接触器基本单元包括支撑板和两个接触器,所述两个接触器分别安装在所述支撑板相对设置的两个面上,所述两个接触器的接线端连接后引出形成接线端子,所述多组接触器基本单元中的多个接线端子并联后引出。优选的是,所述每个接触器基本单元中,每个接触器的接线端包括进线端和出线端,所形成的接线端子包括进线端子和出线端子,所述两个接触器的进线端通过进线铜排连接后再引出形成进线端子,其出线端通过出线铜排连接后再引出形成出线端子;所述多组接触器基本单元中,多个进线端子采用并联方式连接形成该接触器模块的进线端口,所述多个出线端子采用并联方式连接形成该接触器模块的出线端口。更优选的是,所述进线铜排和出线铜排采用U型铜排或母排,所述多组接触器基本单元中的多个进线端子采用铜排、电缆或软铜排并联连接以形成该接触器模块的进线端口,所述多个出线端子采用铜排、电缆或软铜排并联连接以形成该接触器模块的出线端口。优选的是,所述支撑板为方形面板,支撑板的高度和长度分别与单个接触器的高度和长度相适,单组接触器基本单元中的两个接触器的背面通过螺栓或螺钉分别固定连接在支撑板相对设置的两个板面上。优选所述支撑板采用覆铝锌板制成,所述支撑板的厚度大于或等于2. 5mmο·优选的是,该接触器模块包括多组接触器基本单元,所述多组接触器基本单元并排排列为一行或多行。一种逆变器柜,包括柜体,柜体内设有接触器模块,所述接触器模块采用上述的接触器模块。优选的是,所述柜体内还设有支撑单元,所述接触器模块中还包括有导向单元,所述单组接触器基本单元中的支撑板固定在所述导向单元上,所述导向单元支撑在所述支撑单元上。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导向单元包括导轨,所述导轨采用两组,所述两组导轨相对设置于一组或多组接触器基本单元的两侧;所述支撑单元包括固定在柜体内的滑轨,所述滑轨采用两组,所述两组滑轨分别设置在所述两组导轨的下方以用于分别支撑两组导轨,所述导轨能够在滑轨上滑动;所述接触器模块中还包括有支架,所述支架设于支撑板的顶部,且支架的两端从支撑板的顶部两端分别伸出,以使支架的两端能够分别支撑在两组导轨上。更优选的是,所述每组导轨中包括有两根导轨条,所述两根导轨条沿单个接触器的高度方向平行排列,所述接触器模块中还包括有限位单元,所述限位单元包括限位块,所述限位块设置在每组导轨中两根平行的导轨条之间,限位块的两端分别与两根导轨条连接,以用于限定接触器模块在支撑单元上的位置。优选所述导轨条采用覆铝锌板制成,所述导轨条的厚度大于或等于2. 5mm。一种光伏并网逆变装置,包括逆变器柜,所述逆变器柜采用所述的逆变器柜。本技术通过将成本较低的多个接触器并联连接即可得到满足较高过电流要求的接触器模块,同时结构紧凑、布局合理,能有效地节约逆变器柜中的空间,其具有如下有效效果I.由于接触器模块中的各接触器采用支撑板固定连接的方式形成接触器基本单元,其结构紧凑、布局合理,能有效地节约逆变器柜中的空间;2.各个接触器基本单元通过导向单元安装在逆变器柜中的安装方式,有利于接触器模块的进一步扩展,即有利于安装更多的接触器模块;3.单个接触器之间采用U型铜排连接,各个接触器基本单元采用铜排或电缆或软铜排连接,使连接更简短,能有效减小电路中的引线电感;4.各接触器基本单元中的进线铜排和出线铜排能够充分露出,使得出线方便,有利于接触器模块的安装以及与其他器件的连接;5.当接触器模块中具有多个接触器基本单元时,各接触器基本单元中的进线端子和出线端子采用先并联后引出的方式,有利于各接触器基本单元(支路)的电流均匀分布;6.由于该接触器模块通过导轨安装在逆变器柜中,使得接触器模块的安装和后期维护变得更为便利。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实施例I中单个接触器基本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I中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I中接触器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_第一接触器;2_第二接触器;3_支撑板;4-U型铜排;5_第一导轨;6-第二导轨;7_限位块;8_支撑单元;9-连接块;10_支架。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一种接触器模块,其包括一组或多组接触器基本单元,每组接触器基本单元包括支撑板和两个接触器,所述两个接触器分别安装在所述支撑板相对设置的两个面上,所述两个接触器的接线端连接后引出形成接线端子,所述多组接触器基本单元中的多个接线端子并联后引出。一种逆变器柜,包括柜体,柜体内设有接触器模块,所述接触器模块采用上述的接触器模块。一种光伏并网逆变装置,包括逆变器柜,所述逆变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接触器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组或多组接触器基本单元,每组接触器基本单元包括支撑板和两个接触器,所述两个接触器分别安装在所述支撑板相对设置的两个面上,所述两个接触器的接线端连接后引出形成接线端子,所述多组接触器基本单元中的多个接线端子并联后引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若奇陈长安梁欢迎
申请(专利权)人:特变电工新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特变电工西安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