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线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096563 阅读:1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15 03: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接线盒,包括盒体、位于盒体内的若干铜板、连接在每一铜板上的弹片及汇流带,每一铜板包括水平延伸的主体部及自主体部两侧缘向上延伸的侧壁,两侧壁设有相对的定位部;弹片包括与主体部相对的抵压部、套在所述定位部的枢轴及扣持部,汇流带位于抵压部与主体部之间,扣持部向下与侧壁扣持时,抵压部抵压汇流带并与汇流带面接触,如此可以更好的夹紧汇流带。(*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ー种接线盒,尤其涉及ー种光伏接线盒。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的光伏接线盒一般包括盒体及位于盒体内部的若干铜板,相邻铜板之间电性连接有ニ极管,铜板的一端连接有弾片。为了使接线盒与光伏模组保持电性连接,两者之间连接有汇流带,接线盒通过弹片来压接汇流带,然而在现有技术中,弹片压接不够牢固,容易导致汇流带意外脱落。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接线盒以克服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ー种牢固夹紧汇流带的接线盒。相应地,本技术的ー种接线盒,包括盒体、位于盒体内的若干铜板、连接在姆一铜板上的弾片及汇流带,每ー铜板包括水平延伸的主体部及自主体部两侧缘向上延伸的侧壁,两侧壁设有相対的定位部;所述弹片包括与主体部相対的抵压部、套在所述定位部的枢轴及扣持部,所述汇流带位于抵压部与主体部之间,所述扣持部向下与侧壁扣持时,所述抵压部抵压汇流带并与汇流带面接触。作为本技术的进ー步改进,所述抵压部末端设有上翘的平板部,该平板部与所述汇流带面接触。作为本技术的进ー步改进,所述侧壁向前设有凸部,所述扣持部的末端设有锁止部,所述锁止部与所述凸部锁扣。作为本技术的进ー步改进,相邻铜板之间电性连接有ニ极管,所述ニ极管包括焊接在一块铜板上的基部及焊接在相邻铜板上的焊脚。作为本技术的进ー步改进,所述一块铜板上设有第二凹陷部,基部焊接在第ニ凹陷部内,所述相邻铜板设有第一凹陷部,焊脚焊接在第一凹陷部内。作为本技术的进ー步改进,至少第一凹陷部、第二凹陷部中的ー个的周边设有挡壁。作为本技术的进ー步改进,相邻ニ极管错位分布。作为本技术的进ー步改进,所述铜板上设有定位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弾片的抵压部与汇流带面接触,可以更好的夹紧汇流带。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ー实施方式接线盒的立体图;图2为图I所示接线盒中的铜板模组的立体图;图3为图2所示铜板模组的部分分解图;图4为图3所示铜板模组中的弹片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技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如图I至图4所示,本技术ー实施方式接线盒包括盒体I及容纳在盒体I内的铜板模组2。铜板模组2包括若干并排排列的铜板21、电性连接相邻铜板21的ニ极管22及连接在每ー铜板21上的弹片23。所述若干铜板21通过ー连接带24连接在一起,在本实施方式中,铜板总共有四块,即四块铜板由同一片材冲压弯折而成,这样可以保证相邻铜板的共面度良好。每ー铜 板21包括水平延伸的主体部211、自主体部211 —侧缘竖直向上延伸的第一侧壁212及自 主体部211另ー侧缘竖直向上延伸并与第一侧壁212相対的第二侧壁213。主体部211在长度方向上设有若干定位孔219用以定位,另外,主体部211还设有第一凹陷部214及第ニ凹陷部215,当然,对于外侧的两块铜板,每个铜板上只设有第一凹陷部214或第二凹陷部215。第一侧壁212上设有贯穿自身的第一定位部216,第二侧壁213上设有贯穿自身的第ニ定位部217,第一定位部216与第二定位部217相对设置。另外,两侧壁212,213上还设有向前一体延伸的凸部210。ニ极管22包括基部221及自基部221 —侧延伸而出的若干焊脚222,在本实施方式中焊脚222数量为两个。在焊接过程中,ニ极管22的焊脚222焊接在一块铜板21上的第一凹陷部214内,ニ极管22基部221焊接在相邻的铜板21的第二凹陷部215内,如此可以使ニ极管22得到很好的定位,方便焊接。另外,在第二凹陷部215两侧还设有向上延伸的挡壁218,进ー步防止ニ极管22偏移,当然,也可在第一凹陷部214的周围设置挡壁。相邻的ニ极管22错位排开,方便散热。弹片23安装在铜板21上以夹持汇流带(未图示),弹片23由金属材料冲压弯折而成,包括水平延伸的抵压部231、与抵压部231呈一定角度倾斜延伸的连接部232、连接连接部232与抵压部231的枢轴233及自连接部232远离枢轴233的一端斜向下延伸的扣持部234。枢轴233 —端套在第一定位部216,另一端套在第二定位部217,如此可以实现弹片23的初步定位。此时,抵压部231与主体部211相対。扣持部234的末端两侧设有锁止部235。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首先将弹片23的枢轴233套在第一定位部216与第二定位部217,然后将汇流带放入主体部211与抵压部231之间,最后下压扣持部234,使扣持部234与侧壁扣持,具体地,使锁止部235抵持在凸部210的下方实现锁扣。在扣持部234下压过程中将带动抵压部231向下夹紧汇流带防止其脱落。由于抵压部231与汇流带平行设置,两者之间为面接触,可以达到更好的夹紧效果。为了使枢轴233容易套入第一、第二定位部216,217,加工过程中,第一、第二定位部尺寸一般大于枢轴233的尺寸,在下压扣持部234的过程中,枢轴233会在第一、第二定位部内向上移动,从而导致抵压部231与汇流带不平行。为了保证两者之间的面接触,抵压部231的末端设有上翘的平板部236,这样平板部236将与汇流带实现面接触。由于抵压部231与汇流带始終保持面接触,可以更牢固的夹紧汇流帯。需要焊接ニ极管22时,首先将连接在一起的铜板21通过主体部211上的定位孔219固持在ー块治具(未图示),然后依次在相邻铜板上焊接ニ极管22,确定焊接牢固后将铜板模块2装入I盒体内,最后将连接带24位于相邻铜板21之间的部分剪切棹。本技术弾片的抵压部与汇流带面接触,可以更好的夹紧汇流帯。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ー个整体,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技术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技术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ー种接线盒,包括盒体、位于盒体内的若干铜板、连接在姆ー铜板上的弹片及汇流带,其特征在干每ー铜板包括水平延伸的主体部及自主体部两侧缘向上延伸的侧壁,两侧壁设有相対的定位部;所述弹片包括与主体部相対的抵压部、套在所述定位部的枢轴及扣持部,所述汇流带位于抵压部与主体部之间,所述扣持部向下与侧壁扣持时,所述抵压部抵压汇流带并与汇流带面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抵压部末端设有上翘的平板部,该平板部与所述汇流带面接触。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向前设有凸部,所述扣持部的末端设有锁止部,所述锁止部与所述凸部锁扣。4.根据权利要求I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接线盒,其特征在于相邻铜板之间电性连接有ニ极管,所述ニ极管包括焊接在一块铜板上的基部及焊接在相邻铜板上的焊脚。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ー块铜板上设有第二凹陷部,基部焊接在第二凹陷部内,所述相邻铜板设有第一凹陷部,焊脚焊接在第一凹陷部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接线盒,包括盒体、位于盒体内的若干铜板、连接在每一铜板上的弹片及汇流带,其特征在于:每一铜板包括水平延伸的主体部及自主体部两侧缘向上延伸的侧壁,两侧壁设有相对的定位部;所述弹片包括与主体部相对的抵压部、套在所述定位部的枢轴及扣持部,所述汇流带位于抵压部与主体部之间,所述扣持部向下与侧壁扣持时,所述抵压部抵压汇流带并与汇流带面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正刚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快可光伏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