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辊立式轧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086108 阅读:1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14 21: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二辊立式轧机,包括轧机底座、轧机机架和安装在轧机机架内的相互平行设置的两个竖立轧辊(3、2)以及轧辊间隙调整机构,其中:所述轧机底座(5)包括竖立端板(5-1)和分别与竖立端板(5-1)的四个角连接的水平横梁(52),该水平横梁(52)垂直于竖立端板并向同一方向延伸,所述轧机机架为浮动式机架(11),镶嵌在轧机底座的四个水平横梁中,所述轧辊间隙调整机构安装在轧机的传动侧或操作侧,在具有轧辊间隙调整机构的同一侧还设置有辊缝对中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进行两轧辊间隙调整的同时,能够使两轧辊的辊缝自动对中,设备简单,便于操作和检修;并换辊操作方便、快捷。(*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ニ辊轧机,特别涉及能够对矩形钢、管材、棒材和型材进行轧制的ニ辊立式轧机。
技术介绍
ニ辊立式轧机包括轧机底座和固定在轧机底座上的轧机机架,安装在轧机机架内相互平行设置的两个竖立轧辊和轧辊平衡机构及安装在轧机机架上的轧辊间隙调整机构。其中轧机底座安装在地基上;轧机机架是ー个具有空腔的长方体,在空腔长方体的四个长方形的壁上开有窗ロ,形成一个长方体形的空心框架;两个竖立轧辊分别通过轧辊轴承座相对于轧制中心线F-F(參见图8)垂直的平行地安装在轧机机架的空腔内,轧辊轴承座能够在轧机机架窗口内壁上进行水平位移调节。轧制时,轧件从轧机机架的输入侧进料,穿过两个轧辊之间的辊缝,由两个轧辊的辊身对轧件进行横向水平轧制,轧制后的轧件由轧机机架的输出侧输出。为保证轧辊轴承座在轧机机架窗ロ内壁上进行水平移动效果,在·轧辊轴承座和轧机机架窗口内壁相配合的面设置有导向滑板。轧辊平衡机构是安装在两个轧辊的轴承座之间的弹性平衡部件,通过弹性平衡部件的弾性压缩量所具有的预紧反力,消除轧辊与轴承座和轴承座与轧辊间隙调整机构之间的间隙,减小轧件咬入时对轧辊的冲击。轧辊间隙调整机构为两个,用于调整两轧辊间隙,分别安装在轧机机架的传动侧和操作侧的端板上,由液压伺服缸或电动机传动丝杠螺母机构组成,该两套轧辊间隙调整机构分别对传动侧轧辊的轴承座、操作侧轧辊的轴承座进行相对等距离的移动,实现两轧辊间隙的调整,并保持两轧辊的辊缝中心不变。另外,为了实现在调节过程中两个轧辊相对同步等距离的位移,在上述两个轧辊间隙调整机构之间设置同步联锁机构,即上述两个液压伺服缸设置有位移传感器或两个电动机、減速机通过离合器、同步轴相连接。轧制前,液压伺服缸的位移传感器发出信号或离合器分离,两个轧辊间隙调整机构分别单独动作,调节各自轧辊的初始位置,使两轧辊的辊缝中心设定在轧制中心线上;随后,两个液压伺服缸的位移传感器接收信号或离合器接合,两个轧辊间隙调整机构在线经同步轴相对于轧制中心线进行同步地等距离地位移两个轧辊。上述轧机的结构不足之处在于所述轧辊间隙调整机构为分别移动两个轧辊,两个轧辊的移动通过位移传感器或离合器、同步轴进行同步联锁,在相对位移减小或增大两轧辊间隙的同时,对两个轧辊同步等距离移动进行调节控制,结构比较复杂,造价高;位于轧机操作侧端板上的轧辊间隙调整机构和其附属管线给轧制操作和设备检修带来不便。现有轧机考虑到更换两竖立轧辊的方便,通常将轧辊的传动机构设置在轧机机架的下方,这样换辊时,两个轧辊便可以从轧机机架的上方吊出或吊入。但是,由于轧辊传动机构位于轧机机架的下方,其传动机构的电动机和附属电缆管线等均处于带氧化铁皮和轧制冷却水的浸泡及冲刷中,甚至因氧化铁皮在其轧机周围的堆积,轧机机架下部的工作环境恶劣,检修维护不方便,导致生产作业率降低,维修成本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在进行两轧辊间隙调整的同时,还能够使两轧辊的辊缝自动对中的ニ辊立式轧机,设备简单,便于操作和检修。本技术ニ辊立式轧机,包括轧机底座、轧机机架和安装在轧机机架内的相互平行设置的两个竖立轧辊以及轧辊间隙调整机构。其中所述轧机底座包括竖立端板和分别与竖立端板的四个角连接的水平横梁,该水平横梁垂直于竖立端板井向同一方向延伸;所述轧机机架为浮动式机架,镶嵌在轧机底座的四个水平横梁中;所述轧辊间隙调整机构安装在轧机的传动侧或操作侧,在具有轧辊间隙调整机构的同一侧还设置有辊缝对中机构。本技术ニ辊立式轧机,其中所述轧辊间隙调整机构和辊缝对中机构设置在 传动侧时,操作侧轧辊轴承座设置在浮动式机架朝向操作侧的端板的内壁上;所述轧辊间隙调整机构和辊缝对中机构设置在操作侧时,传动侧轧辊轴承座设置在浮动式机架朝向传动侧的端板的内壁上。本技术ニ辊立式轧机,其中所述辊缝对中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轧机底座的竖立端板或水平横梁端部上的活动式顶盖、以及安装在该顶盖上具有位移传感器的液压式传动机构或具有编码器的机械式传动机构;所述轧辊间隙调整机构具有与浮动式机架连接的位移传感器的液压式传动机构或具有编码器的机械式传动机构。本技术ニ辊立式轧机,其中所述轧辊间隙调整机构的液压式传动机构,包括一个或两个伺服液压缸,该伺服液压缸安装在所述浮动式机架的端板上,其活塞杆的端面与相对应的轧辊轴承座顶靠。本技术ニ辊立式轧机,其中所述轧辊间隙调整机构的机械式传动机构为ー套或两套压下蜗轮蜗杆机构,每套压下蜗轮蜗杆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浮动式机架端板上的一个压下螺母和与压下螺母螺纹连接的压下螺杆,所述压下螺杆的一端顶靠在相对应的轧辊轴承座上,另一端通过连接键安装有压下蜗轮,该压下蜗轮与压下蜗杆啮合,压下蜗轮、压下蜗杆和轴承一起安装在減速器箱体内,減速器箱体与浮动式机架端板固定连接;所述压下蜗轮与连接键紧固连接,连接键与压下螺杆的键槽滑动配合。当为两套压下蜗轮蜗杆机构时,两套机构中的一个压下蜗杆通过联轴器与压下电动机连接,两个压下蜗杆之间设置有离合器。本技术ニ辊立式轧机,其中所述辊缝对中机构的液压式传动机构,包括安装在所述顶盖上的一个或两个对中液压缸。所述对中液压缸的移动行程为伺服液压缸移动行程的1/2,所述对中液压缸的移动方向与所述伺服液压缸的移动方向相反。当为ー个对中液压缸吋,活塞杆穿过顶盖通过连接座与所述伺服液压缸的缸体串接,或活塞杆穿过顶盖与所述浮动式机架端板连接;当为两个对中液压缸时,活塞杆穿过顶盖与浮动式机架端板连接。本技术ニ辊立式轧机,其中所述辊缝对中机构的机械式传动机构为ー套或两套对中蜗轮蜗杆机构,每套对中蜗轮蜗杆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顶盖上的对中螺母和与对中螺母螺纹连接的对中螺杆。所述对中螺母上安装有对中蜗轮,对中蜗轮与对中蜗杆啮合,所述对中螺杆的移动行程为压下螺杆移动行程的1/2,所述对中螺杆的移动方向与压下螺杆移动方向相反。当为ー套对中蜗轮蜗杆机构时,对中螺杆穿过顶盖通过连接座与所述減速器箱体串接,或对中螺杆穿过顶盖与所述浮动式机架端板连接;当为两套对中蜗轮蜗杆机构时,两个对中螺杆分别穿过顶盖与所述浮动式机架端板连接,两个对中蜗杆通过离合器相连接。本技术ニ辊立式轧机,其中所述对中蜗轮的ー侧具有环形凸台,所述顶盖上具有与对中蜗轮的环形凸台相配合的环形槽,所述顶盖上位于对中蜗轮的轮缘处设置有蜗轮压板。本技术ニ辊立式轧机,其中所述轧辊间隙调整机构的机械式传动机构为ー套或两套压下对中蜗轮蜗杆机构,每套压下对中蜗轮蜗杆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浮动式机架端板内的压下螺母和与压下螺母螺纹连接的压下对中螺杆,该压下对中螺杆的一端顶靠 在相对应的轧辊轴承座上,另一端通过连接键安装有压下蜗轮,该压下蜗轮与具有编码器 的压下蜗杆啮合,压下蜗轮、压下蜗杆和轴承一起安装在減速器箱体内,減速器箱体与浮动式机架端板固定连接,所述压下蜗轮与连接键紧固连接,连接键与压下对中螺杆的键槽滑动配合。当为两套压下对中蜗轮蜗杆机构吋,两个压下蜗杆中的一个通过联轴器与压下电动机连接,两个压下蜗杆之间设置有离合器,或两个压下蜗杆分别通过联轴器与各自的压下电动机连接,两个压下蜗杆之间设置有离合器。本技术ニ辊立式轧机,其中所述辊缝对中机构的机械式传动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顶盖上的对中螺母,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二辊立式轧机,包括轧机底座、轧机机架和安装在轧机机架内的相互平行设置的两个竖立轧辊(3、2)以及轧辊间隙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轧机底座(5)包括竖立端板(5?1)和分别与竖立端板(5?1)的四个角连接的水平横梁(5?2),该水平横梁(5?2)垂直于竖立端板并向同一方向延伸,所述轧机机架为浮动式机架(11),镶嵌在轧机底座的四个水平横梁中,所述轧辊间隙调整机构安装在轧机的传动侧或操作侧,在具有轧辊间隙调整机构的同一侧还设置有辊缝对中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宏生贾庆春陈南宁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京诚之星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