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粒装置用脱粒筒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082783 阅读:2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14 18: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脱粒装置用脱粒筒,其能够谋求在制作时使加工省时省力而降低成本。该脱粒装置用脱粒筒构成为,通过被驱动旋转对供给到脱粒室(14)的谷秆进行脱粒处理,并且具有以沿着旋转轴心方向的姿势在圆周方向上隔着间隔排列的多个棒状部件(47),在各棒状部件(47)上分别安装有向径向的外方突出且沿着旋转轴心方向隔着排列的多个脱粒齿(48),脱粒齿(48)通过焊接固定安装在棒状部件(47)的表面上。(*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ー种脱粒装置用脱粒筒,其构成为通过被驱动旋转对供给到脱粒室的谷杆进行脱粒处理,并且具有沿着旋转轴心方向的姿势在圆周方向上隔着间隔排列的多个棒状部件,在各所述棒状部件上分別安装有向径向外侧突出且沿着所述旋转轴心方向隔着间隔排列的多个脱粒齿。
技术介绍
在现有技术中,在上述脱粒装置用脱粒筒上,作为所述棒状部件使用圆管材料,作为所述脱粒齿使用圆棒部件,并且,在由圆管材料构成的棒状部件上沿着与轴心方向正交的方向形成有贯穿孔,以将脱粒齿插入该贯穿孔以使其穿过棒状部件中心部的状态将脱粒齿与棒状部件通过焊接或者螺纹紧固来进行固定(例如參照专利文件I)。·专利文件I :(日本)特开2008-178417号公报在上述现有构成中,当制造脱粒筒吋,必须进行在棒状部件上形成多个用于安装脱粒齿的贯穿孔的穿孔作业,并且还要进行将脱粒齿固定在棒状部件上的脱粒齿固定作业,即需要将穿孔作业和脱粒齿固定作业分别进行,因此在加工上费时费力,存在与之相应地增加成本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制作时使加工省时省力从而谋求成本降低的脱粒装置用脱粒筒。本技术的脱粒装置用脱粒筒,其通过被驱动旋转对供给到脱粒室的谷杆进行脱粒处理,并且具有以沿着旋转轴心方向的姿势在圆周方向上隔着间隔排列的多个棒状部件,在各所述棒状部件上分別安装有向径向外侧突出且沿着所述旋转轴心方向隔着间隔排列的多个脱粒齿,本技术的第一特征构成在于,所述脱粒齿通过焊接固定安装在所述棒状部件的表面上。根据第一特征构成,由于脱粒齿通过焊接固定安装在棒状部件的表面上,因此,不需要进行在棒状部件上形成用于贯穿脱粒齿的贯穿孔的孔加工作业,所以,当制造脱粒筒时,仅通过将脱粒齿焊接在棒状部件的表面上的脱粒齿固定作业即可应对。由此,能够谋求提供一种在制造脱粒筒时使加工省时省力而降低成本的脱粒装置用脱粒筒。本技术的第二特征构成在第一特征构成的基础上,所述棒状部件的表面形成为平坦面。本技术的第三特征构成在第一特征构成的基础上,所述棒状部件构成为方形的方管状。本技术的第四特征构成在第一特征构成的基础上,所述棒状部件构成为截面形状为圆管状。根据第二特征构成,由于棒状部件的表面形成为平坦面,因此,可以使脱粒齿接触并焊接在棒状部件的形成为平坦面的表面上,从而容易进行脱粒齿的定位,能够谋求提高组装作业性。本技术的第五特征构成在第一特征构成的基础上,所述脱粒齿在各所述棒状部件上安装为,在脱粒处理物从所述旋转轴心方向的一端侧被移送到另一端侧的移送終端侧所对应的位置沿着所述旋转轴心方向上排列的间隔,小于在移送始端侧所对应的位置沿着所述旋转轴心方向上排列的间隔。根据第五特征构成,脱粒处理物从脱粒筒的旋转轴心方向的一端侧被移送到另ー端侧,并且脱粒齿在脱粒处理物的移送始端侧所对应的位置沿着旋转轴心方向排列的间隔宽,而脱粒齿在脱粒处理物的移送终端侧所对应的位置沿着旋转轴心方向排列的间隔,小于脱粒齿在移送始端侧所对应的位置沿着旋转轴心方向的间隔。在脱粒装置中,在对供给到脱粒室的谷杆进行脱粒处理时,在脱粒处理物的移送始端侧所对应的位置,因为很多谷杆处于带粒状态,所以即使脱粒齿的打击次数少,也容易 充分发挥脱粒性能。而且,因为在移送始端侧很多谷杆处于带粒状态,所以整体的处理物量多,如果增加脱粒齿的打击次数,则驱动负荷变大。另ー方面,在脱粒处理物的移送终端侧所对应的位置,很多谷杆已经脱粒,该脱粒的谷粒以夹杂在脱粒茎杆等处理物中的状态存在,如果不对这样的夹杂稻谷増加打击次数,则很难分离它们。因此,通过使脱粒齿在移送终端侧所对应的位置沿着旋转轴心方向的间隔缩小,能够使打击次数増加,从而发挥充分的脱粒性能,并且,通过使脱粒齿在移送始端侧所对应的位置沿着旋转轴心方向的间隔放宽,能够在充分发挥脱粒性能的同时减少脱粒筒整体的脱粒齿数量,从而能够简化结构,而且,通过减少打击次数,还能够减轻驱动负荷。因此,根据第五特征构成,在不降低脱粒性能的前提下,能够通过简化结构进一歩谋求低成本化,并且能够谋求减轻驱动负荷。本技术的第六特征构成在于,在第一至第五特征构成中任一特征构成的基础上,所述脱粒齿通过焊接固定安装在所述棒状部件中的位于旋转方向下游侧的表面上。根据第六特征构成,棒状部件中的位于旋转方向下游侧的表面是通过脱粒筒被旋转驱动对供给到脱粒室的谷杆进行打击作用的部分,因为在该位于旋转方向下游侧的表面上焊接固定有脱粒齿,因此,在该棒状部件的表面上通过脱粒齿形成有突起部。这样,能够通过棒状部件中形成有突起部的表面来对谷杆进行脱粒作用,因此与利用平坦的表面进行脱粒作用的情况相比,棒状部件对谷杆的脱粒作用更强,与之相应地能够提闻脱粒性能。附图说明图I是联合收割机的整体侧视图。图2是联合收割机的整体俯视图。图3是脱粒装置的纵剖侧视图。图4(a)是棒状部件的纵剖主视图,图4(b)是具有脱粒齿的棒状部件的局部立体图。图5是脱粒装置的纵剖主视图。图6是筛网的分解立体图。图7是筛网的纵剖侧视图。图8是侧部罩开放状态下的支撑部的立体图。图9(a) 图9(c)是其他实施方式的脱粒筒的纵剖主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4脱粒室17 筛网47棒状部件47A 表面48脱粒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參照附图说明将本技术涉及的脱粒装置用脱粒筒应用于全喂入联合收割机的脱粒装置的情況。图I是以稻子、小麦等作为收获对象的全喂入联合收割机的整体侧视图,该联合收割机构成为,在车架I上安装有发动机2、未图示的变速装置等,在车架I的下部装配有通过经由变速装置等传递到的来自发动机2的动カ来驱动的左右一对履带式行驶装置3,在车架I的前部上以可升降摆动的方式连接有收割作为收获对象的植立谷杆并向后方输送的收割输送装置4,在车架I的左半部上安装有对来自收割输送装置4的收割谷杆进行脱粒处理且对经过该脱粒处理得到的处理物进行清选处理的脱粒装置5,在车架I的右半部上安装有存积来自脱粒装置5的谷粒且能够将该存积的谷粒装袋的装袋装置6,在车架I的装袋装置6的前方位置具有搭乘驾驶部7。如图I和图2所示,收割输送装置4构成为,随着车体的行驶,装配在其前部左右两端的分禾器9将植立谷杆划分为收获对象植立谷杆和非收获对象的植立谷杆,配备在其前部上方的旋转轮10将被左右分禾器9划分为收获对象的植立谷杆向后方拨入,由装配在其底部的推子型切断机构11切断收获对象的植立谷杆的茎根侧,配备在切断机构11后方的绞龙12将被切断机构11切断的收割谷杆收集到左右方向的规定位置,并在该规定位置向后方送出,包括从该规定位置延伸到脱粒装置5的前上部的输送传送带的中间输送槽13将来自绞龙12的收割谷杆向脱粒装置5输送。如图3和图5所示,脱粒装置5在形成于其上部的脱粒室14中具有脱粒筒16和筛网17,其中,脱粒筒16以沿着收割谷杆的输送方向架设的前后向的支撑轴15为支点旋转,筛网17位于该脱粒筒16的下方且形成为圆弧状,并且,在脱粒室14的靠近机体后方侧的位置形成有排杆ロ 18。筛网17的下方具有对从筛网17漏出的处理物进行清选的摆动清选机构19、送出清选用风的清选风机20、回收由摆动清选机构19清选的谷粒的第一回收部21、回收带枝梗谷粒和秸杆屑等掺杂物的二次处理物的第二回收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脱粒装置用脱粒筒,其通过被驱动旋转对供给到脱粒室(14)的谷秆进行脱粒处理,并且具有以沿着旋转轴心方向的姿势在圆周方向上隔着间隔排列的多个棒状部件(47),在各所述棒状部件(47)上分别安装有向径向外侧突出且沿着所述旋转轴心方向隔着间隔排列的多个脱粒齿(48),该脱粒装置用脱粒筒的特征在于,所述脱粒齿(48)通过焊接固定安装在所述棒状部件(47)的表面上。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近藤博幸米田丰松本健太乙宗拓也西田和彦长野文男滨砂大吾小林宜泰阿瀬勇丸山纯一村山贤多坂井孝次日田定范熊谷雅行内孝广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久保田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