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杆和两侧倾斜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081863 阅读:1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14 12:58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课题是提供一种使相对于匹配部件的插入性良好,不发生振动、噪音的连杆和两侧倾斜机构,前述连杆利用剪断加工切断为规定长度,至少在两端部形成非圆形截面的旋转传递部。在连杆(13)的至少一方的端部,从末端侧起形成:小径圆柱部(101),该小径圆柱部(101)的直径小于前述旋转传递部(T)的直径;锥部(103),该锥部(103)连接设置于前述小径圆柱部(101),并且直径逐渐增大;前述旋转传递部(T),该旋转传递部(T)连接设置于前述锥部(103)。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连杆和具有该连杆的两侧倾斜机构,所述连杆是通过剪断加工被切断为规定长度的连杆,且至少在两端部形成有非圆形截面的旋转传递部。
技术介绍
在将使座椅靠背相对于坐垫倾斜运动的倾斜机构设于座椅的两侧的两侧倾斜机构中,为了将一方的倾斜机构的动作传递给另一方的倾斜机构,使用形成有齿槽、锯齿的连杆(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专利文献I记载的连杆,通过挤压成形在长条的棒料的周面全部区域上形成齿槽,并利用剪切加工切断为规定长度而制造。 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日本专利特开2002 - 10199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但是,将长条的棒料切断为规定长度的方法为使用可动刀和固定刀的剪断加工。因此,在切断了的棒料的切断面上,发生塌角(圆的部分)、剪断面(光泽面)、断裂面(梨皮面)、飞边(飞翅)。进而,在切断面附近的周面上也发生塌角。即,切断面附近的的齿槽或锯齿塑形变形。如图7所示,虽然在连杆I的切断部分上进行倒角加工形成倒角部3,但是会在齿槽、锯齿上残留塌角D。由于在连杆I的齿槽或锯齿上残留塌角D,因此存着在将连杆I插入到匹配部件的孔(内周面上形成有齿槽或锯齿的孔)时的插入性变坏的问题。另外,为了使插入性变好,若增大匹配侧部件的孔的内径,则齿槽或锯齿变为有间隙地啮合,存在着在连杆I和匹配侧部件之间发生振动、噪音的的问题。另外,如果进行完全消除塌角D的倒角,图8所示,倒角部5成为末端尖的圆锥状,会造成危险。本专利技术鉴于上述问题点,其课题是提供相对于匹配部件插入性良好,并且不发生振动、噪音的连杆及两侧倾斜机构。解决问题的手段解决上述课题的第I专利技术为一种连杆,该连杆通过剪断加工被切断为规定长度,并且至少在两端部形成非圆形截面的旋转传递部,在至少一方的端部,从末端侧起形成有小径圆柱部,该小径圆柱部的直径小于前述旋转传递部的直径;锥部,该锥部连接设置于前述小径圆柱部,并且直径逐渐增大;前述旋转传递部,该旋转传递部连接设置于前述锥部。第2专利技术为在第I专利技术的另一方端部,从末端侧起形成有防脱部,该防脱部可抵接到前述旋转传递部所插入的孔的开口周缘上;锥部,该锥部连接设置于前述防脱部,并且随着从末端远离直径逐渐增大;前述旋转传递部,该旋转传递部连接设置于前述锥部。第3专利技术为一种两侧倾斜机构,该两侧倾斜机构将使座椅靠背相对于坐垫倾斜运动的倾斜机构设在座椅的两侧,其中,在将一方的倾斜机构的动作传递给另一方的倾斜机构的连杆中,使用第I专利技术的连杆。第4专利技术为一种两侧倾斜机构,该两侧倾斜机构将使座椅靠背相对于坐垫倾斜运动的倾斜机构设在座椅的两侧,其中,在将一方的倾斜机构的动作传递给另一方的倾斜机构的连杆中,使用第2专利技术的连杆。专利技术效果根据第I、第3专利技术,在至少一方的端部,从末端侧起形成小径圆柱部,该小径圆柱部的直径小于前述旋转传递部的直径;锥部,该锥部连接设置于前述小径圆柱部,并且直 径逐渐增大;前述旋转传递部,该旋转传递部连接设置于前述锥部。利用切削加工在旋转传递部上形成小径圆柱部、锥部,直至消除塌角,借此,使相对于匹配部件的孔的插入性变得良好。进而,通过使插入性变得良好,可以使旋转传递部和匹配部件的间隙变小,因此不发生振动、噪音。另外,锥部成为在插入到匹配侧部件的孔时的导向件。进而,小径圆柱部可以不会带给旋转传递部不良影响地切断。另外,也可以将小径圆柱部冲压加工,并作为防脱而利用。作为旋转传递部,具有在连杆的周面上形成的齿槽、锯齿。另外,可以将截面形状形成为椭圆形、多边形等。根据第2、第4专利技术,在另一方的端部,从末端侧起形成可抵接到前述旋转传递部所插入的孔的开口周缘上的防脱部,借此,构成连杆的插入方向的防脱。附图说明图I为实施方式的连杆的侧面图。图2为图I的II方向向示图。图3为说明图I的小径圆柱部和锥部的形成方法的图。图4为一方侧的倾斜装置的纵截面图。图5为将图4所示的倾斜装置去掉上臂和下臂而表示的左侧面图。图6为图4所示的倾斜装置的主要部件的分解立体图。图7为说明现有的连杆的端部的图。图8为说明现有的连杆的端部的图。具体实施例方式首先,使用图4 图6说明使用本实施方式的连杆的两侧倾斜装置。图4为一方侧的倾斜装置的纵截面图,图5为将图4所示的倾斜装置去掉上臂和下臂而表示的左侧面图,图6为图4所示的倾斜装置的主要部件的分解立体图。图4中表示一部分截面的下臂10,通过螺栓等固定到坐垫的支架(未图示)上。在该下臂10中的座椅靠背的倾斜运动中心位置(与座椅靠背的倾斜运动中心轴相交的部位)的周围,以位于同一圆周上的方式穿设有6个(图4表示了其中的2个)的嵌合孔11。上臂20通过螺栓等固定到座椅靠背的支架(未图示)上。在该上臂20中的座椅靠背的倾斜运动中心位置(与座椅靠背的倾斜运动中心轴相交的部位)的周围,以位于同一圆周上的方式穿设有6个(图4表示了其中的2个)的嵌合孔21。齿轮机构30安装于下臂10和上臂20之间,用于调整上臂20的倾斜角,在该齿轮机构30内的外齿轮31和内齿轮32中,设有嵌合到下臂10的嵌合孔11和上臂20的嵌合孔21中的多个固定突起31a、32a。如图4、图6所示,外齿轮31为近似圆板状,在外周面形成外齿31b,在中央形成有圆筒部31c。在圆筒部31c的周围形成环状的凹部31d。该外齿轮31通过将形成于侧面的6个固定突起31a嵌入到下臂10的嵌合孔11中而被定位,并在该定位后焊接到下臂10上。如图4、图6所示,内齿轮32也为近似圆板状。在内齿轮32中设有齿数比外齿轮 31的外齿31b至少多一个地形成的、与外齿31b内接的内齿32b。另外,在内齿轮32的中央穿设有圆形的贯通孔(圆形孔)32c。贯通孔32c形成在圆筒肋状部32f的内侧,圆筒肋状部32f和内齿32b之间的区域形成有环状的凹部32d。内齿轮32通过将侧面的6个固定突起32a嵌入到上臂20的嵌合孔21中而被定位,并在该定位后焊接到上臂20上。在外齿轮31的圆筒部31c中,可自由旋转地嵌入有图6所示的旋转轴(楔解除部件)33的圆筒轴部33a。旋转轴33以该圆筒部31c的内筒面的中心为转轴正反旋转。旋转轴33在圆筒轴部33a的末端具有圆板状的凸缘部33b,并且具有从该凸缘部33b向以转轴(圆筒轴部33a的轴线)为中心的外径方向突出的扇形的撞击部33c。在圆筒轴部33a的内筒面上形成有连结用的锯齿33d。在内齿轮32的贯通孔32c中,嵌入并固定有耐磨损性能优异的圆筒形的垫圈34。进而,在由外齿轮31的圆筒状31c的外筒面构成的内筒导向面SI和由垫圈34的内筒面构成的外筒导向面S2之间,以相对于两导向面S1、S2可滑动地接触的方式插入一对楔状部件35、36。由于楔状部件35、36具有面对称的形状,因此,参照图6,说明楔状部件35的结构。楔状部件35具有由与内筒导向面SI大致相同的直径尺寸及曲率的圆筒面构成的内筒面35a、和由与外筒导向面S2大致相同的直径尺寸及曲率的圆筒面构成的外筒面35b。楔状部件35的内筒面35a和外筒面35b,其中心轴不一致,由此楔状部件35的壁厚楔状地变化。在以下说明中,在楔状部件35中,将连结内筒面35a和外筒面35b的宽度方向的壁厚变大的一侧的周向端部称作厚壁端部,将宽度方向的壁厚变小的一侧的周向端部称作薄壁端部。与楔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青井宏仁榎岛友宏
申请(专利权)人:白木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