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脂制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081392 阅读:1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14 01: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容易制造而且不导致重量的增大地防止在印刷工序中的油墨向顶板的背面的附着的树脂制盖。树脂制盖是单体型的树脂制盖(1),该树脂制盖(1)具备顶板(2)、从顶板(2)的外周缘(2a)朝轴向一方侧延伸了的侧壁部(3)、从顶板(2)的背面(2b)朝内方一体地延伸并与容器口部的内面紧密接触的内环(6)。当向顶板(2)的表面(2d)实施印刷时,因为在顶板(2)的背面(2b)上形成使心轴(50)不直接与该背面(2b)接触的肋(13),所以,不改变顶板(2)的厚度地扩大了印刷胶毯(51)与心轴(50)的间隔的设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被安装在收容饮料物等内装物的容器上的树脂制盖
技术介绍
作为被安装在收容饮料物等内装物的容器上的树脂制盖,已知具备顶板、侧壁部和内环的树脂制盖;该侧壁部从顶板的外周缘朝轴向一方侧延伸,并且在内面上形成了与容器口部的容器螺纹部进行螺纹接合的盖螺纹部;该内环从顶板的背面朝内方一体地延伸,与容器口部的内面紧密接触。这种树脂制盖,是作为不使用密封垫的单体盖构成了的盖,由内环等密封容器口部。单体盖,与具备另成一体的密封垫的双体盖相比,制造工序被简化(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平10 - 3569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在上述树脂制盖中,向顶板的表面实施了印刷,这样的盖已在市场上广泛出售。作为向顶板的表面实施印刷的方法,已知如下的方法等将未印刷的树脂制盖嵌入在被称为心轴的印刷夹具上,使其依次流向印刷位置,在从背面侧由印刷夹具支承了树脂制盖的顶板的状态下,将附着了油墨的印刷胶毯向此顶板的表面推压。在上述的印刷工序中,在将树脂制盖供给到印刷夹具之前和之后,产生树脂制盖未被嵌入在印刷夹具上的未嵌状态。在专利文献I的单体盖中,因为由印刷胶毯和印刷夹具夹入的部分仅是顶板,所以,该印刷胶毯与该印刷夹具的间隔的设定变得比较狭窄。因此,在上述的未嵌状态下,存在印刷胶毯的油墨附着在印刷夹具上,将接着向印刷位置流来的树脂制盖的顶板的背面弄脏的问题。为了将印刷胶毯与印刷夹具的间隔的设定扩大,虽然可考虑增大顶板的厚度,但这导致重量的增大。因此,本专利技术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以提供一种能够容易制造而且不导致重量的增大地防止在印刷工序中的油墨向顶板的背面的附着的树脂制盖为目的。为了解决课题的手段为了达到上述目的,采取了以下的技术手段。S卩,本专利技术的树脂制盖,其特征在于具备顶板;侧壁部,该侧壁部从上述顶板的外周缘朝轴向一方侧延伸,位于容器口部的外周;内环,该内环从上述顶板的背面朝内方一体地延伸,与容器口部的内面紧密接触;肋,该肋在上述内环的径向内侧从上述顶板的背面朝内方突出,当向该顶板的表面实施印刷时使从背面侧支承该顶板的印刷夹具不直接与该背面接触。按照上述本专利技术的树脂制盖,因为被作为不使用密封垫的单体盖构成,所以,制造工序被简化,与此同时,当向顶板的表面实施印刷时,因为使印刷夹具不直接与该顶板的背面接触的肋从该背面朝内方突出,所以,能够不改变顶板的厚度地扩大印刷胶毯与印刷夹具的间隔的设定。由此,能够容易制造而且不导致重量的增大地防止在印刷工序中的油墨向顶板的背面的附着。最好是上述肋具有环状部,该环状部以上述顶板的中点为中心,而且与上述印刷夹具中的对上述顶板进行支承的支承面相比小一圈。如果设置了这样的环状部,则由印刷夹具不偏地支承顶板,印刷时的该顶板的变形被抑制。由此,能够向顶板的表面实施通常均匀而且美观的印刷,减少不良产品的发生。进而,由环状部能够加强顶板,防止树脂制盖的变形。最好是上述肋具有从上述环状部朝径向外侧延伸的多个外延部,这些多个外延部的外端与上述内环相互离开。因为设置了从环状部朝径向外侧延伸的多个外 延部,所以,即使成为印刷夹具相对于顶板偏移了的状态,该顶板也不偏地被支承,印刷时的该顶板的变形被抑制。由于多个外延部的外端与内环相互离开,所以,肋与内环不相互影响,能够保持该内环的正圆度,使对容器口部的密封性提高。另外,由这样的外延部能够进一步加强顶板,防止树脂制盖的变形。最好是上述肋具有从上述环状部朝径向内侧延伸的多个内延部。在此情况下,顶板中的与环状部的内侧对应的部分的变形被抑制,能够以更稳定的状态支承顶板。另外,由这样的内延部能够进一步加强顶板,防止树脂制盖的变形。专利技术的效果如上述的那样,按照本专利技术,因为被作为单体盖构成,由从背面朝内方突出的肋,能够不改变顶板的厚度地扩大印刷胶毯与印刷夹具的间隔的设定,所以,能够容易制造而且不导致重量的增大地防止在印刷工序中的油墨向顶板的背面的附着。附图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的第I实施方式的树脂制盖的剖视图。图2是从背侧观看树脂制盖的图。图3是在被嵌入在印刷夹具上的树脂制盖的顶板上由印刷胶毯实施印刷时的剖视说明图。图4是从背侧观看本专利技术的第2实施方式的树脂制盖的图。图5是从背侧观看本专利技术的第3实施方式的树脂制盖的图。图6是从背侧观看本专利技术的第4实施方式的树脂制盖的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实施专利技术的方式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图I是本专利技术的第I实施方式的树脂制盖I的剖视图,图2是从背侧观看该树脂制盖I的图。此树脂制盖1,是被安装在塑料瓶等由合成树脂形成了的未图示的容器的容器口部使用的盖。树脂制盖I是通过压缩成形或注射成形由聚乙烯一体地成形了的盖,具备位于上部的顶板2、从此顶板2的外周缘2a朝下方延伸的位于容器口部的外周的侧壁部3和与此侧壁部3的下端缘3a连结了的撕裂带(tamperevident band)4。另外,形成树脂制盖I的原材料不特别限定,除了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了的聚乙烯外,也适合使用聚丙烯等。由上述顶板2及侧壁部3构成了盖主体5。顶板2被形成为具有所需要尺寸的圆盘状,在该顶板2的背面2b上,一体形成了朝内方延伸的内环6、在此内环6的径向外侧朝内方突出的环状突部7、和进一步在此环状突部7的径向外侧以比内环6短的尺寸朝内方延伸的外环8。如果树脂制盖I被安装在容器口部,则内环6与该容器口部的内周面紧密接触,与此同时,外环8与该容器口部的外周面紧密接触。环状突起7与容器口部的开口端面抵接而变形。由于以上的内环6、外环8和环状突部7的存在,容器口部的密闭性被维持得高。在树脂制盖I中,因为采用了能够不设置密封垫地将容器口部密闭的单体构造,所以,与具备密封垫的双体构造的树脂制盖相比较,制造工序被简化。在设置了密封垫的双体构造的盖中,因为在顶板与密封垫之间存在间隙,所以,存在难以清洗树脂制盖的问题。关于这一点,在本实施方式的树脂制盖I中,因为全部成一体,存在于双体构造的上述间隙不存在。因此,清洗液在短时间内遍及到树脂制盖I的内侧的角落,所以,容易清洗,能够与无菌充 填对应。侧壁部3是形成为具有所需要尺寸的圆筒状的侧壁部,在其内周面3a上,形成了与容器口部螺纹接合的内螺纹部9。另外,内螺纹部9由在周向隔开规定间隔地呈连续状地设置了的多个突状部9A构成,液状物可朝上下方向通过。在侧壁部3的外周面3c上,形成了朝上下方向延伸的滚花槽10。在侧壁部3与撕裂带4的分界线部分,沿周向隔开规定间隔地形成了多个桥接部11。多个桥接部11,将盖主体5与撕裂带4相互连结,如果由规定的力拉伸则断裂。撕裂带4形成为随着往下方去直径扩大一些的圆筒状。在撕裂带4的内侧,设置了卡定部12。卡定部12,从撕裂带4的下端部4a朝内侧斜上方折回,而且沿周向呈断续状地形成。卡定部12可朝内方、外方及下方进行弹性变形。而且,此卡定部12,在树脂制盖I被安装在容器口部上的状态下位于容器口部的未图示的珠缘部(bead portion)的大致下侧,由开盖操作与该珠缘部卡定。如果安装在容器口部的树脂制盖I在开盖方向开始被转动,则卡定部12与珠缘部卡定,对桥接部11作用拉伸力,如果树脂制盖I进一步被转动,则桥接部11被拉伸得大,逐渐变细下去,直至断裂。由此,由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浜名洋黑岩靖文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山村硝子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