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刺针和穿刺用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081016 阅读:2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14 00: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穿刺针和穿刺用具,该穿刺针由树脂材料制成并具有:主体部,其呈细长形且顶端具有锐利的针尖;刃部,其从主体部向与该主体部的中心轴垂直相交的方向突出设置,沿着中心轴方向延伸并且围绕上述中心轴至少配置3个。另外,相邻的刃部在中心轴方向上错开配置,由它们相隔一定时间切开采血部位表面。还有,各刃部的顶端部的高度朝向顶端方向递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穿刺针和穿刺用具
技术介绍
近年来,伴随着糖尿病患者的增加,医生正在推荐患者自行测定血糖,即由患者自己监测日常的血糖值变动情况。在测定上述血糖值时用到血糖测定装置,由该血糖测定装置自动测定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在进行上述测定之前,需要患者对自己的血液进行采血。作为采血方法,在用穿刺针刺穿指尖的皮肤之后,用手指等压迫该穿刺部周围以挤出血液。 此时,将带有穿刺针的穿刺用具安装在穿刺装置上之后再刺穿该指尖,该穿刺用具能从该穿刺装置上取下(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具体地讲,将穿刺用具安装在穿刺装置上,通过内置于该穿刺装置中的穿刺机构产生的动作使穿刺针移动并突出出来以刺穿指尖。另外,专利文献I中记载的穿刺针的针尖形状为圆锥形。但从实际经验可以得知,对于该圆锥形针尖,例如根据个人存在差异而指尖皮肤厚度不同等诸多条件,有时无法很好地把握对指尖的刺穿深度以使血液从该指尖中流出。另外,从实际经验还可以得知,为了确实使血液从指尖流出而用针尖将指尖刺得较深时,刺得越深越增大患者的疼痛程度。专利文献I日本专利技术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5-334369号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情况,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穿刺针和穿刺用具,采用它们不仅能可靠地刺穿采血部位表面而刚好使血液从采血部位表面中流出,还能防止或减轻刺穿时产生的疼痛。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穿刺针由树脂材料制成,具有主体部,其呈细长形且顶端具有锐利的针尖;刃部,其从上述主体部向与该主体部的中心轴垂直相交的方向突出设置,沿上述中心轴方向延伸并且围绕上述中心轴至少配置3个。相邻的上述刃部在上述中心轴方向上错开配置,由它们相隔一定时间切开采血部位表面。另外,优选本专利技术的穿刺针中,上述各刃部的顶端部的高度朝向顶端方向递减。另外,优选本专利技术的穿刺针中,上述刃部为偶数个并且围绕上述中心轴隔开相等角度配置,上述各刃部的顶端部的高度朝向顶端方向递减。隔着上述中心轴而相互位于相反一侧的I组上述刃部与该I组刃部以外的其他I组刃部之间,相对于上述其他I组刃部的各顶部朝向顶端方向的延长线之间的交点的位置,上述I组刃部的各顶部朝向顶端方向的延长线之间的交点的位置在上述中心轴方向上错开。另外,优选本专利技术的穿刺针中,上述各刃部围绕上述中心轴隔开相等角度配置。另外,优选本专利技术的穿刺针中,上述各刃部的顶端部的厚度朝向顶端方向递减。另外,优选本专利技术的穿刺针中,上述各刃部与上述针尖连续形成。另外,优选本专利技术的穿刺针中,上述各刃部至少其顶端部的两侧面均呈平面状。另外,优选本专利技术的穿刺针中,上述两侧面之间的夹角为1(Γ45度。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穿刺针的顶端具有锐利的针尖并且由树脂材料制成,至少具有2片呈长条板状的板部件,其两缘部各具有刃部,该板部件的中心轴重合而且围绕上述中心轴错开规定角度而形成一体,上述各板部件的顶端之间相互在上述中心轴方向上错开,由其中之一的上述板部件的上述刃部与另一个上述板部件的上述刃部相隔一定时间切开采血部位表面。另外,优选本专利技术的穿刺针中,上述各板部件的顶端部的宽度朝向顶端方向递减,至少由其中之一的板部件的顶端部构成上述针尖。另外,优选本专利技术的穿刺针中,上述角度为3(Γ90度。另外,优选本专利技术的穿刺针中,上述树脂材料的弯曲弹性率(由ASTMD790标准所规定)在2000MPa以上。另外,优选本专利技术的穿刺针中,上述树脂材料的弯曲强度(由ASTMD790标准所规定)在50MPa以上。另外,优选本专利技术的穿刺针中,上述树脂材料的硬度(肖氏硬度M型硬度计)为50 150。另外,优选本专利技术的穿刺针中,上述树脂材料为热可塑性树脂。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穿刺用具具有本专利技术的穿刺针和用于收装该穿刺针的套管,该穿刺针能在该套管内部移动。附图说明图I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穿刺用具的第I实施方式的局部纵向剖面图。图2是表示图I所示的穿刺用具具有的穿刺针(本专利技术的穿刺针的第I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图2所示的穿刺针的侧视图。图4是从箭头A方向观察图3中的穿刺针时的图(正视图)。图5是表示沿图3中的剖切线B-B剖切时的剖面图。图6是表示沿图3中的剖切线C-C剖切时的剖面图。图7是说明对图2所示的穿刺针设计时的示意图(图7中(a)为正视图、图7中(b)为侧视图)。图8是表示采用了图I所示的穿刺用具的穿刺状态的图(左侧的图为局部纵向剖面图而右侧的图为表示创口状态的俯视图)。图9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穿刺针的第2实施方式的横截面图。图10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穿刺针的第3实施方式的横截面图。图11是表示对比例I的穿刺针(针体)结构的立体图。图12是表示对比例2的穿刺针(针体)结构的立体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穿刺针和穿刺用具。<第I实施方式>图I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穿刺用具的第I实施方式的局部纵向剖面图。图2是表示图I所示的穿刺用具所具有的穿刺针(本专利技术的穿刺针的第I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图2所示的穿刺针的侧视图。图4是从箭头A方向观察图3中的穿刺针时的图(正视图)。图5是表示沿图3中的剖切线B-B剖切时的剖面图。图6是表示沿图3中的剖切线C-C剖切时的剖面图。图7是说明对图2所示的穿刺针设计时的示意图(图7中(a)为正视图、图7中(b)为侧视图)。图8是表示采用了图I所示的穿刺用具的穿刺状态的图(左侧的图为局部纵向剖面图而右侧的图为表示创口状态的俯视图)。另外,为了便于说明,下面将图I和图3中的左侧称为“顶端”而将右侧称为“基端”,将图2中的左下侧称为“顶端”而将右上侧称为“基端”,将图7中(图11和图12中也一样)的上侧称为“顶端”而将下侧称为“基端”,将图8中的下侧称为“顶端”而将上侧称为“基端”。 图I所示的穿刺用具I安装在穿刺装置(例如泰尔茂公司制成的“FINE TOUCH”(注册商标))上来使用。穿刺用具I具有套管(穿刺针保持件)2和能在该套管2内沿其轴线方向移动的方式被收装的穿刺针3。套管2由管状部件制成。穿刺针3可分为针体4,由其刺穿采血部位表面200 ;衬套5,由其支承针体4,该衬套5能在套管2内滑动。套管2的顶端是与例如指尖、上臂、腹部、大腿部、耳垂这样的采血部位表面200抵接的部位,形成有开211。如图I所示,穿刺针3的针体4从开口 211突出出来时能刺穿采血部位表面200。另外,在套管2的基部形成有开口 214。另外,套管2具有内径大小相互不同的小径部24和大径部25。小径部24位于比大径部靠近顶端侧的位置。在大径部25中,其内径在区间251保持不变,但是在大致中央部位的内表面上具有2个凸部215,其用于与衬套5的扩径部54压接。衬套5的基端部56通过与未图示的穿刺装置的穿刺机构卡合而能在套管2内相对于该套管2向顶端侧移动。这样来解除衬套5的扩径部54与各凸部215之间的压接状态(图I所示状态),在套管2的区间251的顶端侧,呈上述穿刺装置的驱动力能传递至此的状态。还有,有上述驱动力作用时,穿刺针3的衬套5的扩径部54的端面52与作为套管2的小径部24和大径部25的分界部的台阶部212抵接,这样来限制穿刺针3 (针尖411)从套管2的开口 211突出出来的最大突出长度(最大突出量)。另外,在套管2的大径部25的内周面形成有一对突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大西秀一定梶充
申请(专利权)人:泰尔茂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