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光温室节能育苗吊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072232 阅读:2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12 11: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温室育苗技术,公开了一种日光温室节能育苗吊炕,包括:设置在日光温室内的苗床,所述苗床包括由床框位于外围、由回烟增温花垟间隔位于内部所形成的增温间,以及设置与所述增温间上方的育苗基质,所述育苗基质内埋中育苗种体;所述苗床下方设置有与所述增温间相连通的加热系统。本发明专利技术在充分利用自然阳光的光能的前提下,通过烧炕进行辅助增温、保温,进行种苗培育,育苗床升温快,床面温度均匀平稳,保温时间长,可以节约育苗升温用燃料;出苗后种苗生长进入平温管理和炼苗阶段,温度容易控制;且育苗床适用范围广,在育苗结束后可种植蔬菜及秋、冬季特菜种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温室育苗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日光温室节能育苗吊炕
技术介绍
随着甘薯产业化生产的深入发展,甘薯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甘薯种苗需求增加。为了确保甘薯推广应用优质种苗,专利技术人在实践过程中发现,现有的露天回龙火炕育苗升温慢、床面温度局部不均匀、保温时间短且浪费大柴,不适于大范围内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升温快、床面温度 均匀、保温时间长且节约用柴的育苗技术。(二)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日光温室节能育苗吊炕,其包括设置在日光温室内的苗床,所述苗床包括由床框位于外围、由回烟增温花洋间隔位于内部所形成的增温间,以及设置与所述增温间上方的育苗基质,所述育苗基质内埋中育苗种体;所述苗床下方设置有与所述增温间相连通的加热系统。其中,所述床框围绕形成方形空间,所述方形空间的一部分位于地面以上,剩余部分位于地面以下。其中,相邻的增温间的宽度相等,每个回烟增温花洋上开设有多个过烟口。其中,所述增温间上方设置有瓦板,所述育苗基质铺设在所述瓦板上。其中,所述育苗基质包括铺设在所述瓦板上的床土,所述床土上方设置有隔网,所述隔网上铺设沙土,所述床土和隔网之间放置所述育苗种体。其中,所述加热系统包括设置在所述日光温室外部的烧火间,与所述烧火间相连通的灶膛,以及连通所述灶膛和增温间的增温火道。其中,所述灶膛位于所述苗床下方,所述增温间底部开设有进烟口,所述进烟口与所述增温火道相连通。其中,所述进烟口与所述灶膛分别位于所述苗床相对的两端。其中,所述增温间上设置有与所述日光温室外部相连通的烟囱,所述烟囱与所述烧火间位于所述增温间的同一侧。其中,所述灶膛和所述烟囱上分别设置有可开合的密封挡板。(三)有益效果上述技术方案所提供的日光温室节能育苗吊炕,在充分利用自然阳光的光能的前提下,通过烧炕进行辅助增温、保温,进行种苗培育,育苗床升温快,床面温度均匀平稳,保温时间长,可以节约育苗升温用燃料;出苗后种苗生长进入平温管理和炼苗阶段,温度容易控制;且育苗床适用范围广,在育苗结束后可种植蔬菜及秋、冬季特菜种植。附图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日光温室节能育苗吊炕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日光温室节能育苗吊炕的纵向剖面图。其中,I :床框;2 :炕底;3 :增温间;4 :回烟增温花洋;5 :过烟口 ;6 :进烟口 ;7 :瓦板;8 :床土 ;9 :种薯;10 :隔网;11 :沙土 ;12 :烧火间;13 :灶膛;14 :增温火道;15 :烟囱。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图I示出了本实施例的日光温室节能育苗吊炕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其纵向剖面图。参照图I和图2,本实施例的日光温室节能育苗吊炕包括设置在日光温室内的苗床,所述苗床包括由床框I位于外围、由回烟增温花洋4间隔位于内部所形成的增温间3,以及设置与所述增温间3上方的育苗基质,所述育苗基质内埋中育苗种体;所述苗床下方设置有与所述增温间3相连通的加热系统。整体上讲,本实施例的日光温室节能育苗吊炕将日光温室增温和吊炕增温相结合,用于育苗增温。其中,所述床框I围绕形成方形空间,所述方形空间的一部分位于地面以上,剩余部分位于地面以下。即在地面上挖槽,依托所挖的槽来形成增温间3,这样保温效果更佳。相邻的增温间3的宽度相等,每个回烟增温花洋4上开设有多个过烟口 6,增温间3的的宽度相等能够实现每个增温间等体积,从而使得增温间3上方的苗床受热均匀;回烟增温花洋4和过烟口 6的设置,能够使得由加热系统传递的高温烟气在各个增温间3之间分布均匀。所述增温间3上方设置有瓦板7,所述育苗基质铺设在所述瓦板7上,由瓦板7、回烟增温花洋4、图示中的炕底2和床框I共同形成吊炕的增温间3。所述育苗基质具体包括铺设在所述瓦板7上的床土 8,所述床土 8上方设置有隔网10,所述隔网10上铺设沙土 11,所述床土 11和隔网10之间放置所述育苗种体。本实施例以种薯育苗为例进行介绍日光温室节能育苗吊炕结构的介绍,图I及图2中示出了种薯9即为育苗种体。床土 8作为种薯9的生长依附基质,能够传热保温,通过隔网10在种薯9上方设置沙土 11,能够保湿透气,便于种薯9幼苗生长。本实施例中,所述加热系统包括设置在所述日光温室外部的烧火间12,与所述烧火间12相连通的灶膛13,以及连通所述灶膛13和增温间3的增温火道14。所述灶膛13位于所述苗床下方,所述增温间3底部开设有进烟口 6,所述进烟口 6与所述增温火道14相连通。烧火间12位于日光温室外部,不会对日光温室内部的环境造成污染。进烟口 6仅需开设在多个增温间3中的其中一个即可,优选开设在多个增温间3中位于中部的一个上,便于通过增温火道14由进烟口 6进入增温间3的高温烟气在多个增温间3之间快速均匀分布。其中,所述进烟口 6与所述灶膛13分别位于所述苗床相对的两端。并且,所述增温间3上还设置有与所述日光温室外部相连通的烟囱15,所述烟囱15与所述烧火间12位于所述增温间3的同一侧。在所述灶膛13和所述烟囱15上分别设置可开合的密封挡板。所述烟囱15与烧火间12同侧设置,便于对烟囱15与烧火间12进行操作管理;烟囱15和进烟口 6相对侧设置,能够使高温烟气在增温间3内分布均匀且停留时间延长;灶膛13和所述烟囱15上设置密封挡板(图中未示出),能够通过关闭密封挡板实现增温间3内长时间保温,打开密封挡板来实现增温间3的冷却。以甘薯育苗基地密云县太师屯镇车道峪村为例,该村共有甘薯育苗温室45栋,每栋长40米,温室跨度80米,内建6个节能吊炕育苗床,每个育苗床长18米,宽2米,即36平米。节能吊炕建造过程如下I、主体育苗床在日光温室内靠一端挖出长18. 5米、宽2. 5米、深35厘米的池子,周边砌成18X2X0. 45米的床框1,床框I厚度为单批砖12厘米,地下30厘米,地表面高15厘米,清平地面。2、灶膛在池中间一端的炕底2下挖I. 2米,建I. 5XO. 8X0. 7米灶膛13。灶膛13两侧及顶部用砖砌牢回土压实,回填土与池面平。 3、增温火道在灶膛13内侧挖宽40厘米,增温火道14与地面16. 5米处相接,砌成宽35厘米,增温火道14,增温火道14爬坡角度约为15—18°C。4、主体床面增温间在挖好的宽2米的育苗池纵向用砖砌成4道宽12厘米、高15厘米回烟增温花洋4,洋上用瓦板7封顶,形成多个增温间3。5、烟囱在多道回烟增温花洋4两侧最外两道回烟增温花洋4外角处分别砌出高15厘米、宽10厘米出烟口,引到灶膛13烧火间12两侧建高I米的烟囱15。6、在建好的增温间3上铺5—6厘米厚育苗床土,节能吊炕育苗床建成。甘薯日光温室内建好的节能吊炕育苗前将床土浇湿,即持水量达80%左右为好,封闭温室利用自然光照升温,晚上利用节能吊炕烧柴草辅助加温。当育苗床土温度达25-28°C时开始码种薯。将处理好的种薯按每平方米25公斤用量均匀的排码整齐,种薯排码好后铺平网罩盖上4-5厘米的细沙、浇透水即可升温催芽。催芽温度为30-32°C.催芽时间为3—5天,待种薯表面均匀爆皮,芽眼萌发成为幼苗时,温度降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日光温室节能育苗吊炕,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日光温室内的苗床,所述苗床包括由床框位于外围、由回烟增温花垟间隔位于内部所形成的增温间,以及设置与所述增温间上方的育苗基质,所述育苗基质内埋中育苗种体;所述苗床下方设置有与所述增温间相连通的加热系统。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仁崑张志国韩玉明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密云县优质农产品服务站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