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瑞军专利>正文

一种高效聚能型生态日光温室大棚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226055 阅读:1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27 05: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效聚能型生态日光温室大棚,属于大棚领域,包括棚体,以及用于支撑所述棚体的棚架,其中棚体包括南棚体和北棚体,南棚架的水平投影平均分成25段,每段长度为X,南棚架每一段的分割点距南棚体起点水平面的垂直高度为Yn,其中Yn包括Y1、Y2……Y24、Y25,南棚架每一段分割点连线的倾斜角为α,其中α包括α1、α2……α24、α25,Yn=Yn‑1+X*tanα,本发明专利技术南棚体屋面角度进行了优化设计,从而确保南棚体坚固的同时有着较优的采光效果,这不仅提高了冬季阳光照射透光率,同时还确保了南棚体内部最前端处有足够的高度,以满足了人们在前端工作时有足够的操作空间,并且通过南棚体与北棚体的组合设计,扩大了温室的种植面积,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温室大棚,尤其是一种高效聚能型生态日光温室大棚。
技术介绍
为了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以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日光温室生产规模越来越大,尤其是近些年来内蒙赤峰地区日光温室的发展势头非常迅猛,每年以万亩的速度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由于赤峰市属高纬度严寒地区,为了增强保温效果,该地区的日光温室都采用机筑厚墙体,墙体顶部厚度达2500㎜-3500mm,墙体底座厚度5000㎜-8000mm,并且墙体是直接用耕作层的土壤构筑的,从而对土壤耕作层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二是温室的前屋面采光角度没有科学统一的标准,没有达到日光温室最优的采光效果。三是土地资源浪费比较严重,为了保证温室的采光,前后两个温室的距离至少要达到8000㎜,再加上土墙体占地宽度8000mm,非生产面积占整个温室占地面积的70%左右,降低了土地的使用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技术任务是针对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高效聚能型生态日光温室大棚。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效聚能型生态日光温室大棚,包括棚体,以及用于支撑所述棚体的棚架,其中所述棚体包括南棚体和北棚体,所述棚架包括南棚架和北棚架,所述南棚架的水平投影平均分成25段,每段长度为X,南棚架每一段的分割点距南棚体起点水平面的垂直高度为Yn,其中Yn包括Y1、Y2……Y24、Y25,南棚架每一段分割点连线的倾斜角为α,其中α包括α1、α2……α24、α25,Yn=Yn-1+X*tanα,其中α的具体值为表1和表2,Y0=0。表1表2α13α14α15α16α17α18α19α20α21α22α23α24α2528272625242322212018161412根据北方地区实际的光照情况,通过优化设计南棚体屋面的角度,从而确保整个大棚有着最优的采光效果,这不仅解决了冬季阳光透光率的问题,而且在防风防雪抗压等方面也具有较佳的性能,同时将起始处的角度设置为60度,同时还确保了南棚体内部最前端处有足够的高度,满足了人们在温室前段操作时有足够的工作空间,并且通过南棚体与北棚体的组合设计,不仅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而且还避免了在构筑后墙体时对土地耕作层的破坏。进一步优化:所述南棚体的宽度为k=6500-8000mm,南棚架的水平投影平均分成25段,每段长度为X,南棚架每一段的分割点距南棚体起点水平面的垂直高度为Yn则每一段长度X=k/25(mm),此时每一段末端的高度Yn根据公式Yn=Yn-1+X*tanα计算可得。进一步优化:为了确保整个大棚有着良好的支撑效果,以及方便人在大棚内的通行,因此在所述南棚体的北端设有若干南支撑柱,在所述北棚体的南端设有若干北支撑柱,在所述南支撑柱与北支撑柱的顶部设有支撑板,所述南支撑柱与北支撑柱之间为过道。进一步优化:在所述南支撑柱上设有环境模拟通风控制系统,在所述北支撑柱上设有智能卷膜反光幕起落控制系统,在所述智能卷膜反光幕起落控制系统上设有反光幕,在所述南棚架和北棚架上设有智能通风控温系统。通过各系统智能控制,进而确保整个棚体内温度的稳定在作物最佳生长温度范围内。进一步优化:为了满足人们在大棚顶部的工作,同时还要避免大雪堆积在大棚顶部的情况,南支撑柱的高度大于或等于所述北支撑柱的高度,支撑住顶部建有具有保温功能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倾斜角为β,其中β为0-35度。进一步优化:为了提高大棚的保温蓄热效果,因此在所述南支撑柱旁过道上设有蓄热改土土墙垛,这样在冬季时就可以将南北棚体分界面的反光幕打开,阳光照射到反光幕上后反射到蓄热改土土墙垛和南棚体内,从而增加了南棚体的蓄热效果。进一步优化:所述蓄热改土土墙垛形状呈四棱梯体,相邻两个所述蓄热改土土墙垛之间的间距为650-800mm,所有蓄热改土土墙垛展开后的总面积大于南北棚体分界面面积的60%,蓄热改土土墙垛用搅碎的秸秆与泥土混合成壤秸泥后砌成,因为蓄热改土土墙垛本身不高,蓄热改土土墙垛之间留有间距,南北种植垄与改土蓄热改土土墙垛在同一条线上,所以蓄热改土土墙垛本身并不会影响北棚体的采光,同时在冬季使用时,无论太阳光如何偏移,其光线都会通过反光幕的反射后照到蓄热改土土墙垛的后面和侧面上,从而提高了蓄热改土土墙垛的蓄热能力。进一步优化:过道的宽度为2000mm,所述北棚体的投影跨度为3500-5000mm,北棚体在冬春茬寒冷生产季用保温材料覆盖保温,可种植绿叶菜类作物,夏秋茬温暖生产季打开保温材料覆盖,可与南棚体种植同样的作物,这样可大大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本专利技术的优点:通过对南棚架每一段不同倾斜角的设置,同时解决了冬季阳光透光率、棚架的稳定性、抗风,以及防雪抗压的作用,同时还确保了南棚体内部最前端处有足够的高度,满足了人们在温室前端操作时有足够的工作空间,并且通过南棚体与北棚体的组合设计,不仅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而且还避免了在构筑后墙体时对土地耕作层的破坏,在种植过程中还可以通过蓄热改土土墙垛4与种植土互换来改善耕作层的土质。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南棚架各段倾斜角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南棚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北棚体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以下详细说明。如图所示,一种高效聚能型生态日光温室大棚,包括棚体,以及用于支撑所述棚体的棚架,其中所述棚体包括南棚体和北棚体,所述棚架包括南棚架和北棚架,所述南棚架21的水平投影平均分成25段,每段长度为X,南棚架21每一段的分割点距南棚区地平面的垂直高度为Yn,其中Yn包括Y1、Y2……Y24、Y25,南棚架21每一段分割点连线的倾斜角为α,其中α包括α1、α2……α24、α25,Yn=Yn-1+X*tanα,其中α的具体值为表1和表2,Y0=0。表1表2α13α14α15α16α17α18α19α20α21α22α23α24α2528272625242322212018161412根据北方地区实际的光照情况,通过优化设计南棚体1屋面的角度,从而确保整个大棚坚固的同时有着最优的采光效果,这不仅改善了冬季阳光透光率的问题,而且在防风防雪抗压等方面也具有较佳的性能,同时将起始处的角度设置为60度,还确保了南棚体1内部最前端处有足够的高度,满足了人们在温室前端操作时有足够的工作空间,并且通过南棚体1与北棚体2的组合设计,不仅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而且还避免了在构筑后墙体时对土地耕作层的破坏。所述南棚体1的宽度为k=8000mm,南棚架21的水平投影平均分成25段,每段长度为X=k/25=320mm,南棚架21每一段的分割点距南棚区地平面的垂直高度为Yn,此时每一段末端的高度Yn根据公式Yn=Yn-1+X*tanα计算可得。为了确保整个大棚有着良好的支撑效果,以及方便人在大棚内的通行,因此在所述南棚体1的北端设有若干南支撑柱3,在所述北棚体5的南端设有若干北支撑柱6,在所述南支撑柱3与北支撑柱6的顶部设有支撑板8,所述南支撑柱3与北支撑柱8之间为过道。在所述南支撑柱3上设有环境模拟通风控制系统31,在所述北支撑柱6上设有智能卷膜反光幕起落控制系统,在所述智能卷膜反光幕起落控制系统上设有反光幕7,在所述南棚架21和北棚架22上设有智能通风控温系统11。通过各系统智能控制,进而确保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效聚能型生态日光温室大棚,包括棚体,以及用于支撑所述棚体的棚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棚体包括南棚体和北棚体,所述棚架包括南棚架和北棚架,所述南棚架的水平投影平均分成25段,每段长度为X,其中南棚架每一段的分割点距南棚体起点水平面的垂直高度为Yn,其中Yn包括Y1、Y2……Y24、Y25,南棚架每一段分割点连线的倾斜角为α,其中α包括α1、α2……α24、α25,Yn=Yn‑1+X*tanα,其中α的具体值为表1和表2,Y0=0。表1表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聚能型生态日光温室大棚,包括棚体,以及用于支撑所述棚体的棚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棚体包括南棚体和北棚体,所述棚架包括南棚架和北棚架,所述南棚架的水平投影平均分成25段,每段长度为X,其中南棚架每一段的分割点距南棚体起点水平面的垂直高度为Yn,其中Yn包括Y1、Y2……Y24、Y25,南棚架每一段分割点连线的倾斜角为α,其中α包括α1、α2……α24、α25,Yn=Yn-1+X*tanα,其中α的具体值为表1和表2,Y0=0。表1表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聚能型生态日光温室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南棚体的水平投影跨度为k=6500-8000mm,则每一段长度X=k/25(mm)。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效聚能型生态日光温室大棚,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南棚体的北端设有若干南支撑柱,在所述北棚体的南端设有若干北支撑柱,两排支撑柱间的距离为2000mm,在所述南支撑柱与北支撑柱的顶部设有支撑板,所述南支撑柱与北支撑柱之间为过道。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效聚能型生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瑞军邵岐祥王秀芝程玉琳岳玲
申请(专利权)人:吴瑞军邵岐祥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