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式门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072146 阅读:2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09 17: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木门领域,特别涉及立式门栓,门栓沿竖直方向布置,门栓的上端卡设在门顶梁上的槽口内,其下端卡设在地面上预留的凹坑内,凹坑的深度小于槽口的深度,门栓牢靠的固定在门顶梁和地面之间,门栓阻碍大门向门里运动,实现反锁功能,若想打开门栓只有将门栓向上移动使其下端与地面分离后将门栓的上端从顶槽内取出,想要从门外通过门缝移动门栓非常困难,而且该结构的门栓体积大,质量大,移动门栓就更加困难,从而提高了该结构门栓的安全性能,有效防止不良分子进入房间。(*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木门领域,特别涉及立式门栓
技术介绍
古建筑中的大门多是采用门栓实现反锁,常见的门栓是水平放置的且卡设在两扇门上的栓槽门内,门栓阻碍了两扇门向门里运动,可防止大门从门外打开,由于该结构的门栓的尺寸一般不会太大,质量也较轻,若用较薄的且有一定强度的物体通过门缝将门栓向一边长时间的拨动也可以打开大门,许多不良分子利用了门栓的这个缺点,非法的进入房屋,给主人造成损失,该结构的大门的反锁性能较差,安全性能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安全性能较高的立式门栓。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立式门栓,门栓沿竖直方向布置,门栓的上端卡设在门顶梁上的槽口内,其下端卡设在地面上预留的凹坑内,凹坑的深度小于槽口的深度。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门栓牢靠的固定门顶梁和地面之间,门栓阻碍大门向门里运动,实现反锁功能,若想打开门只有将门栓向上移动使其下端与地面分离后将门栓的上端从顶槽内取出才行,想要从门外通过门缝移动门栓非常困难,而且该结构的门栓体积大,质量大,移动门栓就更加困难,从而提高了该结构门栓的安全性能,有效防止不良分子进入房间。附图说明图I、图2是本技术的使用状态图;图3是图I的主视图;图4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I和2所示,一种立式门栓,门栓30沿竖直方向布置,门栓30的上端卡设在门顶梁40上的槽口 41内,其下端卡设在地面60上预留的凹坑60内,凹坑60的深度小于槽口 41的深度,其中槽口 41的深度指的是槽口 41上下方向上的尺寸。门栓30牢靠的固定门顶梁40和地面60之间,门栓30阻碍大门向门里侧运动,实现反锁功能,若想打开门只有将门栓30向上移动使其下端从凹孔61内移出且与地面分离后将门栓30的上端从槽口41内取出才行,由于门栓30阻碍第一门板10和第二门板20朝向门里方向移动,两块门板始终处于接近贴合的状态,所以门缝非常小,想要从门外通过门缝向上抬起门栓30非常困难,而且该结构的门栓30体积大,质量大,移动门栓30就更加困难,从而提高了该结构门栓30的安全性能,有效防止不良分子进入房间。实施例I如图1,门栓30沿竖直方向布置且位于第一门板10和第二门板20结合的门缝处,门栓30的上端卡设在门顶梁40上的槽口 41内,其下端卡设在地面60上预留的凹坑61内,凹坑60的深度小于槽口 41的深度,门栓30的宽度尺寸大于门缝的尺寸,门栓30顶部与槽口 41的顶部之间设置有间隙。实施例2如图2所示,门栓30共设有两个,分别位于第一门板10和第二门板20的后侧,每一个门栓30的上端均卡在槽口 41内,下端均位于凹坑61内,其中槽口 41可对应门栓30分开设置两个,也可以做成一个整体,同理凹坑61可为整体结构也可以是分开布置的两个。如图1,所述的门栓30的下半部上设有凹槽31,该凹槽31卡设在门槛50的上边缘51处,凹槽31的高度大于上边缘51的厚度,本技术中凹槽31与上边缘51的下端 面贴靠时,门栓30的下端脱离凹孔61但仍接近于地面60,为从门里面拿掉门栓30留出移动空间又可阻碍门栓30过多的竖直向上运动,增大从门外移动门栓30的难度,进一步的提高安全性能。如图1,所述的门栓30位于槽口 41内的榫头32的宽度尺寸小于其下端的尺寸,该榫头32的高度尺寸与槽口 41的高度尺寸吻合。榫头32的高度接近于槽口 41的高度即可,通常可以通过增加门栓30的宽度达到增大门栓30的重量,进而提高门栓30的安全性,而该结构只需要保证榫头32的尺寸与槽口 41匹配即可,无需增大门顶梁40的尺寸,节约材料。权利要求1.一种立式门栓,其特征在于门栓(30)沿竖直方向布置,门栓(30)的上端卡设在门顶梁(40)上的槽口(41)内,其下端卡设在地面(60)上预留的凹坑(60)内,凹坑(60)的深度小于槽口(41)的深度。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立式门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门栓(30)的下半部上设有凹槽(31),该凹槽(31)卡设在门槛(50)的上边缘(51)处,凹槽(31)的高度大于上边缘(51)的厚度。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立式门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门栓(30)位于槽口(41)内的榫头(32)的宽度尺寸小于其下端的尺寸,该榫头(32)的高度尺寸与槽口(41)的高度尺寸吻合。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木门领域,特别涉及立式门栓,门栓沿竖直方向布置,门栓的上端卡设在门顶梁上的槽口内,其下端卡设在地面上预留的凹坑内,凹坑的深度小于槽口的深度,门栓牢靠的固定在门顶梁和地面之间,门栓阻碍大门向门里运动,实现反锁功能,若想打开门栓只有将门栓向上移动使其下端与地面分离后将门栓的上端从顶槽内取出,想要从门外通过门缝移动门栓非常困难,而且该结构的门栓体积大,质量大,移动门栓就更加困难,从而提高了该结构门栓的安全性能,有效防止不良分子进入房间。文档编号E05B15/10GK202467346SQ20122002165公开日2012年10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1月18日 优先权日2012年1月18日专利技术者程忠平 申请人:安徽省徽州古典园林建设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立式门栓,其特征在于:门栓(30)沿竖直方向布置,门栓(30)的上端卡设在门顶梁(40)上的槽口(41)内,其下端卡设在地面(60)上预留的凹坑(60)内,凹坑(60)的深度小于槽口(41)的深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忠平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省徽州古典园林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