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壁式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066259 阅读:1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08 02: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间壁式换热器,具有可提高热交换性能的特点。该间壁式换热器包括筒体(1),筒体(1)的下部设置有冷介质进口管(11)、上部设置有冷介质出口管(12),筒体(1)内设置有热交换体(2),热交换体(2)的上部设置有热介质进口管(21)、下部设置有热介质出口管(22),所述筒体(1)至少为两个,筒体(1)之间通过冷介质进口管(11)和冷介质出口管(12)连接形成串联结构,各筒体(1)内的热交换体(2)之间通过热介质进口管(21)和热介质出口管(22)连接同样形成串联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换热器能提高热交换性能,降低了水资源消耗。(*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换热器具,具体涉及一种间壁式换热器
技术介绍
冰桶是酿造生产的主要设备之一,用于酒蒸汽的冷却作用。同时,冰桶也是酿造生产主要耗水设备。冰桶换热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冷却效果、水的消耗大小,以及对流酒温度的控制等。若冰桶换热性能差,则冷却水消耗大,流酒温度难于控制,影响酒的产质量。目前,冰桶大部分为桶状,即垂直放置的筒状结构,是一种典型的间壁式换热器;其中,间壁式换热器按照结构的不同可以分为夹套式换热器、蛇管换热器、喷淋式换热器、套管换热器等。冰桶底部设置有冷却水进水管,冰桶上部具有热水溢出管;冰桶内设置有酒蒸汽热交换体,热交换体可以为螺旋蛇形管、列管或其他结构,并具有延伸出冰桶桶体的酒 蒸气进口管和酒液出口管。冰桶的换热过程皆在同一个桶体内进行,冷却水自下而上逐层与酒蒸汽热交换体进行换热作用,至冰桶上部时冷却水已被加热成高温热水,而酒蒸汽则是自上而下逐层冷却,最后从冰桶底部的酒液出口管流出酒液。然而,实际操作中,冰桶存在的问题是耗水量较大、冷却效果不稳定,容易出现“冲转”等现象,即冷却水形成紊流,导致冰桶桶体内上下部分冷热水间发生混合和相互热交换,不能形成温度梯度,破坏了冰桶上热下冷的典型换热规律,导致流酒温度过高,影响酒的产质量,并且大大增加了水资源的消耗。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提高热交换性能的间壁式换热器。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间壁式换热器,包括筒体,筒体的下部设置有冷介质进口管、上部设置有冷介质出口管,筒体内设置有热交换体,热交换体的上部设置有热介质进口管、下部设置有热介质出口管,所述筒体至少为两个,筒体之间通过冷介质进口管和冷介质出口管连接形成串联结构,各筒体内的热交换体之间通过热介质进口管和热介质出口管连接同样形成串联结构。其中,热交换体包括两个内腔,两个内腔分别与热介质进口管和热介质出口管相通。进一步的,热交换体还包括换热管,两个内腔之间通过若干换热管连接相通。其中,上述间壁式换热器还包括套管式换热器,套管式换热器的外管与冷介质进口管连接形成串联结构,套管式换热器的内管与热介质出口管连接形成串联结构。进一步的,所述筒体的数量为两个。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至少设置两个筒体,筒体之间形成串联结构,并且各筒体内的热交换体之间通过热介质进口管和热介质出口管连接同样形成串联结构,使得本技术的间壁式换热器能够形成多级热交换形式,即使其中一个筒体内的冷介质发生紊流现象,但是该筒体内的冷介质与另外的筒体内的冷介质之间不会发生紊流,从而能够保证使冷介质形成温度梯度,提高换热器的热交换性能,降低了水资源消耗。另外,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具体的热交换体结构,该热交换体能够增加热交换面积,进一步提高热交换性能。通过在热介质的出口末端设置套管换热器,套管式换热器内的冷介质温度低、流动快,便于将出换热器前的热介质迅速的冷却,有效降低热介质的出口温度。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其中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为筒体I、冷介质进口管11、冷介质出口管12、热交换体2、热介质进口管21、热介质出口管22、内腔23、换热管24、外管3、内管4。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间壁式换热器,包括筒体1,筒体I的下部设置有冷介质进口管11、上部设置有冷介质出口管12,筒体I内设置有热交换体2,热交换体2的上部设置有热介质进口管21、下部设置有热介质出口管22,所述筒体I至少为两个,筒体I之间通过冷介质进口管11和冷介质出口管12连接形成串联结构,各筒体I内的热交换体2之间通过热介质进口管21和热介质出口管22连接同样形成串联结构。本技术通过至少设置两个筒体I,筒体I之间形成串联结构,并且各筒体I内的热交换体2之间通过热介质进口管21和热介质出口管22连接同样形成串联结构,使得本技术的间壁式换热器能够形成多级热交换形式,即使其中一个筒体I内的冷介质发生紊流现象,但是该筒体I内的冷介质与另外的筒体I内的冷介质之间不会发生紊流,从而能够保证使冷介质形成温度梯度,提高换热器的热交换性能,降低了水资源消耗。现有技术中热交换体2的结构多种多样,最简单的一种是蛇管,本技术提供一种热交换体2的具体实施方式,即热交换体2包括两个内腔23,两个内腔23分别与热介质进口管21和热介质出口管22相通;进一步的,热交换体2还包括换热管24,两个内腔23之间通过若干换热管24连接相通。该热交换体2换热面积大,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热交换性能,在进行热交换工作时降低水用量。另外,通过设置内腔23,能够使热介质在一段冷却后汇集在一起,使热介质的温度保持一致。优选的,如图I所示,上述间壁式换热器还包括套管式换热器,套管式换热器的外管3与冷介质进口管11连接形成串联结构,套管式换热器的内管4与热介质出口管22连接形成串联结构。这样通过在热介质的出口末端设置套管换热器,套管式换热器内的冷介质温度低、流动快,便于将出换热器前的热介质迅速的冷却,有效降低热介质的出口温度,并且有利于通过调节冷介质的流量来控制热介质的出口温度在一个适宜的范围。优选的,如图I所示,为了能够在提高换热器的热交换性能的基础上节约换热器的生产成本,所述筒体的数量为两个。将本技术最优选的包括两个筒体I以及套管换热器的装置和普通的冰桶在相同条件下进行浓香型白酒的蒸馏酒冷却试验发现,普通冰桶单甑耗水量为3吨,冰桶溢出管口出水温为80°C,流酒温度控制在28 37°C,其中流酒温度升降幅度达到9°C,流酒期间进行了人为4次温度调节操作。然而,采用本技术装置时,冰桶耗水量仅为I. 8吨,热介质出口处水温高达97°C,流酒温度稳定为冷却水的温度18°C,在开始蒸馏期间控制调节进水阀门后,无需任何人为温度调节措施,流酒温度稳定。因此,本技术装置冷却性 能好,冷却水利用率高,换热均匀,冷凝迅速,流酒温度稳定,很好地降低生产用水消耗,保证了酒的产质量。权利要求1.间壁式换热器,包括筒体(1),筒体(I)的下部设置有冷介质进口管(11)、上部设置有冷介质出口管(12),筒体(I)内设置有热交换体(2),热交换体(2)的上部设置有热介质进口管(21)、下部设置有热介质出口管(22),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I)至少为两个,筒体(I)之间通过冷介质进口管(11)和冷介质出口管(12)连接形成串联结构,各筒体(I)内的热交换体(2)之间通过热介质进口管(21)和热介质出口管(22)连接同样形成串联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间壁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热交换体(2)包括两个内腔(23),两个内腔(23)分别与热介质进口管(21)和热介质出口管(22)相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间壁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热交换体(2)还包括换热管(24),两个内腔(23)之间通过若干换热管(24)连接相通。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间壁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套管式换热器,套管式换热器的外管(3)与冷介质进口管(11)连接形成串联结构,套管式换热器的内管(4)与热介质出口管(22)连接形成串联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间壁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I)的数量为两个。专利摘要本实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间壁式换热器,包括筒体(1),筒体(1)的下部设置有冷介质进口管(11)、上部设置有冷介质出口管(12),筒体(1)内设置有热交换体(2),热交换体(2)的上部设置有热介质进口管(21)、下部设置有热介质出口管(22),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至少为两个,筒体(1)之间通过冷介质进口管(11)和冷介质出口管(12)连接形成串联结构,各筒体(1)内的热交换体(2)之间通过热介质进口管(21)和热介质出口管(22)连接同样形成串联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中明刘小刚涂飞勇商建川柳源任剑波
申请(专利权)人:泸州品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