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国久专利>正文

一种软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064342 阅读:2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08 01: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软管,该软管由内至外依次由内衬层、内铠钢丝、密封层、增强层、阻燃层以及外铠钢丝组成;内衬层、内铠钢丝、密封层、增强层、阻燃层以及外铠钢丝通过缠绕机械自动矫正、增强缠绕成型;外铠钢丝与内铠钢丝为不锈钢丝材质;阻燃层为PVC材料;密封层设置于软管中间层;内衬层与增强层为聚丙织物。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软管耐压强度、耐腐蚀性和耐高温性能差,寿命短,易老化,使用不当容易造成输送介质的污染的技术问题。该管体轻便,易于挪动和更换;耐各种化学品油腐蚀,也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化工流体输送领域,具体涉及适用于油品输送、化学品输送、油气和气态化学品输送、エ艺管线软连接的软管
技术介绍
目前在化学品油输送领域,尤其是高端产品应用领域,比如海洋平台、船舶补给、码头化学品油输送、高温高压耐腐蚀性介质输送领域,完全依靠国外进ロ。本技术专利产品完全满足 BS EN IS06802-2005.BS ENIS06803_1997、BS EN IS015540/15541-200UBSEN IS010380-2003国际标准。普通化学品油输送软管,多以橡胶软管作为管体材料,耐压强度、耐腐蚀性和耐高温性能差,寿命短,易老化,使用不当容易造成输送介质的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ー种软管,其解决了现有软管耐压强度、耐腐蚀性和耐高温性能差,寿命短,易老化,使用不当容易造成输送介质的污染的技术问题。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方案ー种软管,所述软管由内至外依次由内衬层、内铠钢丝、密封层、增强层、阻燃层以及外铠钢丝成;所述内衬层、内铠钢丝、密封层、增强层、阻燃层以及外铠钢丝通过缠绕机械自动矫正、增强缠绕成型。优选地,上述外铠钢丝与内铠钢丝为不锈钢丝材质。优选地,上述阻燃层为PVC材料。优选地,上述密封层设置于软管中间层。优选地,上述内衬层与增强层为聚丙织物。该软管具有以下有益效果I、本技术公开的该种结构的管体扰性好,不受操作空间限制;能够承受正负压力,正压可以达到4. OMPa,负压可以达到O. IMPa02、管体轻便,易于挪动和更换;耐各种化学品油腐蚀;良好的密封性能。3、在制造エ艺上,采用新材料、新缠绕エ艺挤压缠绕而成。4、生产周期短,价格低廉。附图说明图I :本技术的结构图;图2 :本技术的使用状态图。附图标记说明挡环I ;法兰2 ;接管3 ;护套4 ;外铠钢丝5 ;内铠钢丝6 ;内衬层7 ;密封层8 ;增强层9 ;阻燃层10 ;密封橡胶11 ;接头12。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ー步说明參见图I-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软管由内至外依次由内衬层7、内铠钢丝6、密封层8、增强层9、阻燃层10以及外铠钢丝5组成;内衬层7、内铠钢丝6、密封层8、增强层9、阻燃层10以及外铠钢丝5通过缠绕机械自动矫正、增强缠绕成型;所述外铠钢丝5与内铠钢丝6为不锈钢丝材质;阻燃层10为PVC材料;密封层8设置于软管中间层;内衬层7与增强层9为聚丙织物。与该软管与其他软管通过接头12连接;具体结构參见图I中剖面视图部,具体是将软管管ロ通过接管3与其他软管相连;在接管3上设置有挡环1,挡环I的根部设置有法兰2。在接管3与软管连接处还设置有密封橡胶11和护套4。本技术在加工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材料,经过松紧适度、间隙合理均匀、层叠厚薄适中、缠绕速度平稳、给料恒定的前提下,才能够保证生产出合格达标的产品。其中,材料选择方面,使用的材料主要包括耐蚀材料、密封材料、强度材料、韧性材料、耐火材料。外 铠钢丝为不锈钢丝,強度和韧性要满足要求;阻燃层选用PVC材料,可以有效降低引发火灾的风险,不同的适用场合可以选择不同级别的阻燃材料;增强层选用ー种聚丙织物,质地致密厚实,在保证管体自身灵活弯曲的条件下,有效增强管体的強度,保证在承受压カ时的强度指标;密封层设置在管体的中间层,韧性和密封性高;内衬层选用聚丙织物,化学稳定性好,不易与输送介质产生反应。对于化学品、原油类、污水等腐蚀性介质有较好的耐蚀性;其中内铠钢丝主要起到支撑作用,保证管体不变形,同时对于不同的化学品油,必须满足耐腐蚀要求,该部分材质为不锈钢丝。制造エ艺通过专用缠绕机械,挤压缠绕而成。缠绕结束和接头连接,采用专门エ艺完成,防止脱落和泄漏。检验エ艺外观检测目測整根软管不允许有4处以上长度为IOmm以上的褶皱;内外金属缠绕不允许有乱答、错位、重叠;管体不允许出现破皮、裸露增强层。满足压カ试验要求,在设计压力I. 5倍水压下,保持60S,没有渗漏和异常。导电性能,电阻值小于或者等于6欧姆。曲率半径符合各种场合弯曲要求及国际标准。爆破试验不低于设计压力的4倍。耐火试验,以检验耐火材料的性能。上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了示例性的描述,显然本技术的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技术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技术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管由内至外依次由内衬层(7)、内铠钢丝¢)、密封层(8)、增强层(9)、阻燃层(10)以及外铠钢丝(5)组成;所述内衬层(7)、内铠钢丝(6)、密封层(8)、增强层(9)、阻燃层(10)以及外铠钢丝(5)通过缠绕机械自动矫正、增强缠绕成型。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铠钢丝(5)与内铠钢丝(6)为不锈钢丝材质。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阻燃层(10)为PVC材料。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层(8)设置于软管中间层。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软管,其特征在于内衬层(7)与增强层(9)为聚丙织物。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软管,该软管由内至外依次由内衬层、内铠钢丝、密封层、增强层、阻燃层以及外铠钢丝组成;内衬层、内铠钢丝、密封层、增强层、阻燃层以及外铠钢丝通过缠绕机械自动矫正、增强缠绕成型;外铠钢丝与内铠钢丝为不锈钢丝材质;阻燃层为PVC材料;密封层设置于软管中间层;内衬层与增强层为聚丙织物。本技术解决了现有软管耐压强度、耐腐蚀性和耐高温性能差,寿命短,易老化,使用不当容易造成输送介质的污染的技术问题。该管体轻便,易于挪动和更换;耐各种化学品油腐蚀,也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文档编号F16L11/08GK202580355SQ201220209930公开日2012年12月5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11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11日专利技术者杨国久 申请人:杨国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管由内至外依次由内衬层(7)、内铠钢丝(6)、密封层(8)、增强层(9)、阻燃层(10)以及外铠钢丝(5)组成;所述内衬层(7)、内铠钢丝(6)、密封层(8)、增强层(9)、阻燃层(10)以及外铠钢丝(5)通过缠绕机械自动矫正、增强缠绕成型。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国久
申请(专利权)人:杨国久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