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防水与吸湿性能的复合面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057144 阅读:1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07 19: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具有防水与吸湿性能的复合面料,包括:位于外侧的机织物层和位于内侧作为里料的针织物层;所述针织物层由若干线圈串套组成,所述机织物层由经纱和纬纱经纬交织而成;所述机织物层与针织物层之间设置有热熔胶层;所述机织物层另一表面覆有防水层,所述针织物层另一表面覆有吸湿层;所述热熔胶层、机织物层和针织物层之间厚度比为1∶10~20∶20~35;所述防水层和机织物层之间厚度比为1∶500~800;所述吸湿层和针织物层之间厚度比为1∶1000~1800。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复合面料既能防拨水,又有利于将人体的水汽排除。(*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具有防水与吸湿性能的复合面料,属于纺织面料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及质量要求的提高,在科技迅速发展的当下,人们对于产品的性能要求也在逐渐增长,一面防水,另一面吸湿功能的面料也在这种环境下应势而生。现有一面防水,另一面吸湿功能的面料 一般都是采用后整理的方式,主要是采用在同一块面料的一面上拨水剂,另一面上亲水剂的工艺方法。具体如下(I)、面料在亲水整理剂中进行一浸一轧的整理工艺,再将面料的其中一面在印花机上涂上防水整理液,使得面料具有一面防水,另一面吸湿的效果。(2)、在单面上药机上,先在面料的一面上亲水助剂,烘干后再在面料的另一面上拨水剂,烘干后成为具有一面防水,另一面吸湿功能的面料。但是现有产品所形成的防水与吸湿共存面料,经测试拨水及亲水效果均不理想,无法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具有防水与吸湿共存的功能性面料。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防水与吸湿性能的复合面料,该复合面料既能防拨水,又有利于将人体的水汽排除。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防水与吸湿性能的复合面料,包括位于外侧的机织物层和位于内侧作为里料的针织物层;所述针织物层由若干线圈串套组成,所述机织物层由经纱和纬纱经纬交织而成;所述机织物层与针织物层之间设置有热熔胶层;所述机织物层另一表面覆有防水层,所述针织物层另一表面覆有吸湿层。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如下作为优选,所述热熔胶层、机织物层和针织物层之间厚度比为I : 10 20 20 35。作为优选,所述防水层和机织物层之间厚度比为I : 500 800。作为优选,所述吸湿层和针织物层之间厚度比为I : 1000 1800。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和效果本技术面料采用结构致密的机织物层,使得该复合面料的表面既耐磨又防钩丝,在机织物层表面附有具有防水功能的防水层,使得该面料的防水性能进一步得到提升;里料采用结构疏松的针织物层,使得该复合面料与人体接触的一面具有柔软、吸湿性好等功能,在针织物层表面附有具有亲水功能的吸湿层,使得该面料的吸湿性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其次,由于机织物层和针织物层之间采用了热可塑性热熔胶,剥离强度好,可进一步提高防拨水性能,并能有效防风,有利于保持人体保温。附图说明附图I为本技术具有防水与吸湿性能的复合面料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本技术机织物层结构示意图;附图3为本技术针织物层结构示意图。以上附图中1、机织物层;2、针织物层;3、线圈;4、经纱;5、纬纱;6、热熔胶层;7、防水层;8、吸湿层。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一种具有防水与吸湿性能的复合面料,包括位于外侧的机织物层I和位于内侧作为里料的针织物层2 ;所述针织物层2由若干线圈3串套组成,所述机织物层I由经纱4和纬纱5经纬交织而成;所述机织物层I与针织物层2之间设置有热熔胶层6 ;所述机织物层I另一表面覆有防水层7,防水层7将以泡沫的形式刮涂于,使防水材料位于织物组织表面,再通过烘箱将水烘干后防水材料成份主要附着在织物表面中,由此织物被刮表层便具备了防水功能层;所述针织物层2另一表面覆有吸湿层8,吸湿层8通过将吸湿材料以泡沫的形式刮涂于刮涂于织物表面,再通过烘箱将水烘干后吸湿材料成份会附着在织物的表面,从而实现了织物具备了吸湿功能。上述热熔胶层6、机织物层I和针织物层2之间厚度比为I : 12 30或者 I 15 22 或者 I : 18 : 34。上述防水层7和机织物层I之间厚度比为I : 500或者650或者800。上述吸湿层8和针织物层2之间厚度比为I : 1000或者1200或者1600或者1800。采用上述具有防水与吸湿性能的复合面料时,采用结构致密的机织物层,使得该复合面料的表面既耐磨又防钩丝,在机织物层表面附有具有防水功能的防水层,使得该面料的防水性能进一步得到提升;里料采用结构疏松的针织物层,使得该复合面料与人体接触的一面具有柔软、吸湿性好等功能,在针织物层表面附有具有亲水功能的吸湿层,使得该面料的吸湿性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其次,由于机织物层和针织物层之间采用了热可塑性热熔胶,剥离强度好,可进一步提高防拨水性能,并能有效防风,有利于保持人体保温。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技术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技术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具有防水与吸温性能的复合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 位于外侧的机织物层(I)和位于内侧作为里料的针织物层(2); 所述针织物层(2)由若干线圈(3)串套组成,所述机织物层(I)由经纱(4)和纬纱(5)经纬交织而成; 所述机织物层(I)与针织物层(2)之间设置有热熔胶层¢);所述机织物层(I)另一表面覆有防水层(7),所述针织物层(2)另一表面覆有吸湿层(8)。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复合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熔胶层¢)、机织物层(I)和针织物层⑵之间厚度比为I : 10 20 20 35。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复合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层(7)和机织物层(I)之间厚度比为I 500 800。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复合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湿层(8)和针织物层(2)之间厚度比为I 1000 1800。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一种具有防水与吸湿性能的复合面料,包括位于外侧的机织物层和位于内侧作为里料的针织物层;所述针织物层由若干线圈串套组成,所述机织物层由经纱和纬纱经纬交织而成;所述机织物层与针织物层之间设置有热熔胶层;所述机织物层另一表面覆有防水层,所述针织物层另一表面覆有吸湿层;所述热熔胶层、机织物层和针织物层之间厚度比为1∶10~20∶20~35;所述防水层和机织物层之间厚度比为1∶500~800;所述吸湿层和针织物层之间厚度比为1∶1000~1800。本技术复合面料既能防拨水,又有利于将人体的水汽排除。文档编号B32B33/00GK202573158SQ20122021796公开日2012年12月5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7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7日专利技术者张子睿 申请人:昆山华阳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防水与吸温性能的复合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外侧的机织物层(1)和位于内侧作为里料的针织物层(2);所述针织物层(2)由若干线圈(3)串套组成,所述机织物层(1)由经纱(4)和纬纱(5)经纬交织而成;所述机织物层(1)与针织物层(2)之间设置有热熔胶层(6);所述机织物层(1)另一表面覆有防水层(7),所述针织物层(2)另一表面覆有吸湿层(8)。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子睿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华阳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