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控温制氧背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053089 阅读:2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07 05: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动控温制氧背心,是在背心的内外夹层中设置有自动控温制氧系统;所述自动控温制氧系统依次包括由导气管连通的制氧装置、蓄氧缓冲室、净化润湿室及呼吸嘴,且呼吸嘴从背心领口处伸出背心的内外夹层;所述制氧装置由外向内依次包括真空阻热壳体、自动控温加热层、制氧室。使用时,在制氧室内添加制氧剂,通过控制开关控制温度进行制氧,并通过呼吸嘴吸入氧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制氧无负压和变压过程,工作稳定可靠,制氧效率高;制得的氧气浓度高,可满足缺氧环境下工作人员的供氧需求;结构紧凑,体积小,重量轻,操作方便,适用于随身穿戴;既能制氧,又能保暖,适合高原环境及缺氧环境下的工作人员的供氧。(*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自动控温制氧背心,主要用于高原运输车辆、野外工作以及缺氧环境下工作人员的供氧。
技术介绍
目前高原运输车辆、野外工作以及缺氧环境下工作人员的供氧方式,是用氧气瓶、氧气袋供氧,或用分子筛变压吸附方式制氧。由于氧气储氧量有限,只能满足人少、运输距离短的车辆使用,当运输或旅游、爬行的距离长达几百公里以上时,一个人要带几个氧气袋才能完成一次旅程。分子筛变压制氧方式主要用于地面上,供医院、旅馆、高原旅行者吸氧。分子筛变压制氧设备主要由空气净化系统,PSA氧氮分离系统,氧气缓冲、控制及其检测系统。PSA氧氮分离系统由吸附塔、消声器、气动阀、压力表等组成。吸附塔内装有沸石分子筛,通过对氮气的吸附,使氧分子通过吸附塔流出制出氧气。PSA氧氮分离系统要有2个 吸附塔交替工作,当一个吸附塔处于进气吸附产氧过程时,另一个吸附塔则处于排气解吸再生过程,使沸石分子筛所吸附的富氮气体通过消声器迅速排入大气中,使沸石分子筛获得再生。由于运输车辆是运输设备,车辆运输产生的震动、冲击对分子筛很不利,一是加速分子筛的粉化和下沉;二是分子筛制氧设备的阀门多,切换频率高,车辆运动会使故障率增加;三是吸附塔是压力容器,存在安全隐患;四是分子筛制氧浓度达百分之九十二,如果管理不当会引起火灾。因此到目前为止,我国公路运输线、铁路运输线,还有很多野外工作者和部队工作者要在高原上工作,运输车辆的司机、野外工作者、部队工作者以及各种需氧人群需要供氧才能保证安全。如何保证向运输车辆上的司机、野外工作者、部队营房和战士、医院、病房、病人、办公室、住宅、商场和保健场所供氧,既保证制氧机运用安全可靠,又减少故障和管理工作量,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自动控温制氧背心,用于高原运输车辆、野外工作以及缺氧环境下的工作人员的供氧。本技术的自动控温制氧背心,是在背心本体的内外夹层中设置有自动控温制氧系统;所述自动控温制氧系统包括由导气管连通的制氧装置、蓄氧缓冲室及呼吸嘴,且呼吸嘴从背心领口处伸出背心本体的内外夹层;所述制氧装置由外向内依次包括真空阻热壳体、自动控温加热层、制氧室,该制氧室通过导气管与蓄氧缓冲室连通;所述导气管的两端设有阻水透气膜,该阻水透气膜只允许氧气通过,以实现对制取氧气的过滤。所述自动控温加热层包括热阻丝、自动控温电路板及控制开关,其中热阻丝围绕在制氧室的外周,自动控温电路设置在真空阻热壳体上,控制开关由导线引出背心本体的内外夹层。通过控制开关可方便的实现制氧室温度的自动变换及其启动与停止的控制,保证制氧室所需的制氧条件。所述蓄氧缓冲室通过导气管连接有氧气净化润湿室,该净化润湿室内盛有水,并在水面上覆有阻水透气膜。水对氧气进行净化的同时,也对氧气进行润湿。所述呼吸嘴的前端设置有香料室,使用者可根据自己的喜好在槽内添加自己喜欢的食用香料(如薄荷),从而刺激使用者的神经。使用时,在制氧室内添加制氧剂(如高锰酸钾),通过控制开关控制制氧室内的温度进行制氧,并通过呼吸嘴吸入氧气。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I、制氧无负压和变压过程,工作稳定可靠,制氧效率高;2、制得的氧气浓度高,纯净,可满足缺氧环境下工作人员的供氧需求;3、结构紧凑,体积小,重量轻,适用于随身穿戴;4、通过控制开关可方便的实现制氧室温度的自动变换及其启动与停止的控制,操作方便;5、既能制氧,又能保暖,特别适合原运输车辆、野外工作以及缺氧环境下的工作人员的供氧。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自动控温制氧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自动控温制的电路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I、2,一种自动控温制氧背心,包括由防水、防火材料制成的背心本体,并在背心本体的内外夹层中设置有自动控温制氧系统。该自动控温制氧系统依次包括由导气管8连通的制氧装置I、蓄氧缓冲室2、净化润湿室3、香料室4及呼吸嘴10,且呼吸嘴10从背心领口处伸出背心本体的内外夹层。上述制氧装置I由外向内依次包括真空阻热壳体5、自动控温加热层6、制氧室7,该制氧室7通过导气管8与蓄氧缓冲室2连通。其中,真空阻热壳体5是由外壳和具有良好绝热性能的内壳构成的双层密封壳体,且双层密封壳体的腔体抽成真空,避免加热温度过高而使制氧机外部温度太高对使用人群有伤害。自动控温加热层6包括热阻丝、自动控温电路板及控制开关9,其中热阻丝围绕在制氧室7的外周,自动控温电路设置在真空阻热壳体5上,控制开关9由导线引出背心的内外夹层。自动控温加热层6的电源可以使用220伏交流电,也可以是各种蓄电池。制氧室7由导热性良好的金属或合金材料制成,为了便于更换其中的制氧剂,制氧室7上设有顶盖。上述自动控温电路的结构见图3,其中,PC总线IRQ是中断请求信号,低电平有效。7407 (与非门或非门),起信号放大作用。HRh为保护电阻及其电流转换为电压的电阻。R4为提供静态工作点,起到防止温漂的作用。MDC3221为光电隔离器,为光电的转换及其控制过程。g为晶阀管,Tl、T2为高电平时晶阀管导通。蓄氧缓冲室2由硅橡胶材料制成,用于存储制氧装置制备的大量的氧气,并起到缓冲作用。氧气净化润湿室3由硅橡胶材料制成,净化润湿室内盛有水,并在水面上覆有阻水透气膜,可对制氧装置制取的氧气进行除杂润湿,使其安全可靠,并且更适宜人群舒服吸用。香料室4内装有食用香料,对氧气起到清新、净化的作用。上述导气管8由耐高温材料制成,其两端设有阻水透气膜,该阻水透气膜只允许氧气通过,以实现对制取氧气的过滤。使用时,在制氧室内7添加制氧剂(如高锰酸钾),通过控制 开关9控制制氧室7内的温度进行制氧,并通过呼吸嘴吸入氧气,实现对所用的氧气供给。权利要求1.ー种自动控温制氧背心,包括背心本体,其特征在于在背心本体的内外夹层中设置有自动控温制氧系统;所述自动控温制氧系统包括由导气管(8)连通的制氧装置(I)、蓄氧缓冲室(2)及呼吸嘴(10),且呼吸嘴(10)从背心领ロ处伸出背心本体的内外夹层;所述制氧装置(I)由外向内依次包括真空阻热壳体(5)、自动控温加热层(6)、制氧室(7),该制氧室(7)通过导气管(8)与蓄氧缓冲室(2)连通;所述导气管(8)的两端设有阻水透气膜。2.如权利要求I所述自动控温制氧背心,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控温加热层(6)包括热阻丝、自动控温电路板及控制开关(9),其中热阻丝围绕在制氧室(7)的外周,自动控温电路设置在真空阻热壳体(5)上,控制开关(9)由导线引出背心本体的内外夹层。3.如权利要求I所述自动控温制氧背心,其特征在干所述蓄氧缓冲室(2)通过导气管(8 )连接有氧气净化润湿室(3 )。4.如权利要求2所述自动控温制氧背心,其特征在于所述氧气净化润湿室内盛有水, 并在水面上覆有阻水透气膜。5.如权利要求I所述自动控温制氧背心,其特征在于所述呼吸嘴(10)的前端设置有香料室(4)。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动控温制氧背心,是在背心的内外夹层中设置有自动控温制氧系统;所述自动控温制氧系统依次包括由导气管连通的制氧装置、蓄氧缓冲室、净化润湿室及呼吸嘴,且呼吸嘴从背心领口处伸出背心的内外夹层;所述制氧装置由外向内依次包括真空阻热壳体、自动控温加热层、制氧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控温制氧背心,包括背心本体,其特征在于:在背心本体的内外夹层中设置有自动控温制氧系统;所述自动控温制氧系统包括由导气管(8)连通的制氧装置(1)、蓄氧缓冲室(2)及呼吸嘴(10),且呼吸嘴(10)从背心领口处伸出背心本体的内外夹层;所述制氧装置(1)由外向内依次包括真空阻热壳体(5)、自动控温加热层(6)、制氧室(7),该制氧室(7)通过导气管(8)与蓄氧缓冲室(2)连通;所述导气管(8)的两端设有阻水透气膜。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莫尊理赵拓缑浩何静娴冯超
申请(专利权)人:西北师范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