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翁文杰专利>正文

股骨后髁角测量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052240 阅读:2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07 04: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股骨后髁角测量仪,包括带刻度的基座,所述基座的轴向位置设有条形通孔,条形通孔内设有可沿条形通孔移动的两根“L”形标尺。测量时,先找出股骨远端内上髁内侧沟基底和外上髁最突出点,用一游标卡尺的两脚分别夹住这两个骨性标记,沿股骨机械轴方向于股骨远端表面画出外科髁上轴的平行线。将测量仪基座放置于外科髁上轴平行线上,移动两侧标尺,分别将两个“L”形标尺下拉至内、外后髁表面最远点处,则可读出两标尺间距离l,基座与内后髁表面最远点距离为h2,基座与外后髁表面最远点距离为h1,根据三角函数求出后髁角。该股骨后髁角的测量仪尤其适于术中测量股骨后髁角,解决了术中无法直接测量股骨后髁角的难题。(*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股骨后髁角测量仪
技术介绍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股骨后髁截骨旋转对线是个非常重要的技术。旋转对线不良会导致一系列的并发症,其中髌股并发症尤为突出。当使用经典对线、间隙截骨时,为获得和谐的屈曲间隙必须外旋股骨假体。外科髁上轴是膝关节运动的主要旋转中心之一,是膝关节的功能轴,在膝关节屈伸过程中,外科髁上轴始终与胫骨力学轴保持垂直的关系。外科髁上轴提供了一个进行旋转对线的可靠方 法并能够进行股骨假体的精确定位和安装。外科髁上轴即股骨外上髁最突出点和内上髁内侧沟基底的连线,临床髁上轴即股骨内、外上髁突出点的连线,股骨后髁角,由外科髁上轴与股骨后髁线相交而成。目前,主要采用MRI和CT来测量股骨后髁角,当遇到股骨后髁缺损、股骨外侧髁发育不良、股骨内侧髁增生等膝关节病变时,需术中再次测量股骨后髁角,而采用MRI和CT的测量方法均不适用术中测量股骨后髁角。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在于提供一种可在术中测量股骨后髁角的测量仪。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种股骨后髁角测量仪,包括带刻度的基座,所述基座的轴向位置设有条形通孔,条形通孔内设有可沿条形通孔移动的两根“ L”形标尺。作为改进,所述基座上的刻度设在条形通孔的上方或下方并与条形通孔平行。作为改进,所述基座上的条形通孔包括两个,两个条形通孔的中心线在同一直线上,两根标尺分别位于两个条形通孔中。测量时,先找出股骨远端内上髁内侧沟基底B和外上髁最突出点A,用一游标卡尺的两脚分别夹住这两个骨性标记,沿股骨机械轴方向于股骨远端表面画出外科髁上轴的平行线a。将测量仪基座放置于外科髁上轴a平行线上,移动两侧标尺,分别将两个“L”形标尺下拉至内、外后髁表面最远点处,则可读出两标尺间距离1,基座与内后髁表面最远点距离为h2,基座与外后髁表面最远点距离为Ii1,则后髁角a的正切值tg a =Qi2-Ii1)/I,运用三角函数计算出后媒角a ZarctanOi2-Ii1)/I。该股骨后髁角的测量仪结构简单,操作起来很便利,测量准确,尤其适于术中测量股骨后髁角,解决了术中无法直接测量股骨后髁角的难题。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主视图;图2为图I的仰视图;图3为图I的右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测量原理图;其中1为基座,2为标尺,3为条形通孔,A为外上媒最突出点,B为内上媒内侧沟基底,C为外后髁表面最远点,D内后髁表面最远点距离,a线为外科髁上轴的平行线,b为后媒线,a为后媒角。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参见图I、图2和图3,本技术包括带刻度的基座1,基座I的轴向位置设有中心线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条形通孔3,基座上的刻度设在条形通孔3的上方或下方并与条形通孔平行。,每个条形通孔内均含有一个可沿条形通孔3移动的“ L”形的标尺。 参见图4,测量时,先找出股骨远端内上髁内侧沟基底B和外上髁最突出点A,用一游标卡尺的两脚分别夹住这两个骨性标记,沿股骨机械轴方向于股骨远端表面画出外科髁上轴的平行线a。将测量仪基座放置于外科髁上轴a平行线上,移动两侧标尺,分别将两个“L”形标尺下拉至内、外后髁表面最远点处,则可读出两标尺间距离1,基座与内后髁表面最远点距离为h2,基座与外后髁表面最远点距离为Ii1,则后髁角a的正切值tg a =Qi2-Ii1)/I,运用三角函数计算出后媒角ct =BrctanOi2-Ii1)/I。该股骨后髁角的测量仪结构简单,操作起来很便利,测量准确,尤其适于术中测量股骨后髁角。权利要求1.一种股骨后髁角测量仪,其特征在于包括带刻度的基座(1),所述基座(I)的轴向位置设有条形通孔(3),条形通孔(3)内设有可沿条形通孔(3)移动的两根“L”形标尺(2)。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股骨后髁角测量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I)上的刻度设在条形通孔(3)的上方或下方并与条形通孔(3)平行。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股骨后髁角测量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I)上的条形通孔(3)包括两个,两个条形通孔的中心线在同一直线上,两根标尺(2)分别位于两个条形通孔中。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股骨后髁角测量仪,包括带刻度的基座,所述基座的轴向位置设有条形通孔,条形通孔内设有可沿条形通孔移动的两根“L”形标尺。测量时,先找出股骨远端内上髁内侧沟基底和外上髁最突出点,用一游标卡尺的两脚分别夹住这两个骨性标记,沿股骨机械轴方向于股骨远端表面画出外科髁上轴的平行线。将测量仪基座放置于外科髁上轴平行线上,移动两侧标尺,分别将两个“L”形标尺下拉至内、外后髁表面最远点处,则可读出两标尺间距离l,基座与内后髁表面最远点距离为h2,基座与外后髁表面最远点距离为h1,根据三角函数求出后髁角。该股骨后髁角的测量仪尤其适于术中测量股骨后髁角,解决了术中无法直接测量股骨后髁角的难题。文档编号A61B5/103GK202568260SQ20112045744公开日2012年12月5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18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18日专利技术者翁文杰 申请人:翁文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股骨后髁角测量仪,其特征在于包括带刻度的基座(1),所述基座(1)的轴向位置设有条形通孔(3),条形通孔(3)内设有可沿条形通孔(3)移动的两根“L”形标尺(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翁文杰
申请(专利权)人:翁文杰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