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夏贤专利>正文

双安全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051467 阅读:1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07 04:31
双安全容器属于容器类。生产、生活中经常需要一些频繁移动,但又不易碎、耐腐蚀、不污染被盛物的容器,现有的玻璃、陶、瓷等容器虽然耐腐蚀、不易污染被盛物,但易碎,而金属、塑料等容器虽然不易碎,但又不耐腐蚀或容易污染被盛物。双安全容器采用玻璃、陶、瓷等耐腐蚀、不易污染被盛物的材料为容器内胆,金属或塑料等耐冲击的材料为容器外壳,在内胆和外壳之间的口部、肩部、底部等薄弱部位以橡胶圈、橡胶条、橡胶垫或其他弹性材料为支撑缓冲体形成安全距离,并且容器口部橡胶圈高于内胆口部,防止磕边,组成了既耐腐蚀、不易污染被盛物,又耐冲击、不易碎的双安全容器。可用于饭盒、奶瓶、水杯等。(*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容器类。技术背景生产、生活中常需要ー些频繁移动,但又不易碎、耐腐蚀、不污染被盛物且相对轻薄的容器,如生产中盛装酸、碱等腐蚀性较强且需运输、搬动的容器,生活中的饭盒、保鲜盒、奶瓶、水杯、饮料瓶、纯净水桶等。特别是生活中这些和人们息息相关的日常用品,往往关系到人们的饮食安全和身体健康,因此必须要绝对安全。当前的各种容器存在诸多弊端,如玻璃、陶、瓷等材料的容器虽然对被盛物不易污染,也比较耐腐蚀,但很容易破碎,使被盛物散落,且碎片也易造成人体伤害。另外,这种容器为达到一定的強度和抗碎性,往往容器壁做的比较厚,这样不仅浪费材料,也使容器变得笨重。而金属或塑料等容器虽然不易碎,但容易对被盛物造成污染,特别是在酸、碱、盐、高 温或长时间存放的情况下更严重。在这种条件下,金属容器会被腐蚀,金属离子会进入被盛物,塑料中的增塑剂、添加剂等有害物质也会进入被盛物。如果这些容器是生活日常用品,那么就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方案同时解决了玻璃、陶、瓷等容器在摔倒或掉落的易碎问题和金属、塑料等容器对被盛物的污染问题,达到了容器和被盛物的双重安全。本方案的具体内容为以玻璃、陶、瓷这些耐腐蚀、不易污染被盛物的容器为内胆,以金属或塑料这些不易碎的容器为外壳,内胆与外壳之间有一定的间距,且以橡胶圈、橡胶条、橡胶垫支撑固定内胆与外壳之间的距离,形成以橡胶圈、橡胶条、橡胶垫为缓冲体的双层容器。橡胶圈的外形、尺寸、材质随应用场合和要求的不同而不同。橡胶圈、橡胶条主要分布在内胆与外壳之间的凸起部分和易受到冲击的部分,如底部、肩部、ロ部,也可根据不同应用在需要的部位加強。内胆与外壳之间的弾性支撑主要起固定内胆与外壳间距、缓解外部冲击的作用。另外,在内胆与外壳ロ部之间的橡胶圈高于内胆和外壳,这里的橡胶圈不但起到支撑、固定、缓冲的作用,而且还起到防止内胆ロ部的磕边、内胆与外壳之间的密封、ロ部与容器盖的密封。本容器的盖由金属或塑料制成,形状与容器ロ相同。盖的内底部由与容器盖形状相同的、略小于内底的玻璃片、陶片、瓷片制成。在这种片状物的边缘套上与片状物形状相同的、有凹槽的、且凹槽内部比片状物小的橡胶圈,当片状物完全嵌入橡胶圈的凹槽时,橡胶圈凹槽的两边与片状物的两面密贴,靠弹力紧密套在片状物上,套上橡胶圈后的片状物略大于盖内底,将其压入盖内底,使片状物靠橡胶圈的弹力固定于盖内底。另外,片状物边缘的橡胶圈也可直接粘接、热压或通过其他方法与片状物形成一体。由于本在容器内胆与外壳之间的凸出或受到外部冲击易造成破碎的部位使用橡胶圈、橡胶条,如底部、肩部、ロ部,当容器摔倒或掉落时,首先是容器外壳与地面接触,内胆通过橡胶圈缓解由外壳传来的冲击,因橡胶圈有非常好的缓冲效果,再加上外壳也有一定的缓冲效果,内胆经过双重缓冲,完全不会破碎,使本容器与现有玻璃、陶、瓷等容器相比抗冲击性大大提高,同时也不用担心容器被腐蚀和被盛物被污染。另外,由于橡胶圈的支撑作用,外壳也会获得一定的抗变形能力,特别是对较薄的塑料外壳这种作用更明显。附图说明图I为圆柱形平底饭盒沿圆柱轴心线的剖面图。里层为内胆,外层为外壳,底部的阴影部分为剖面为“L”形的橡胶圈,外壳ロ部内壁的小短线为与外壳一体的ー圈防沉凸起的剖面,图中ロ部的“η”形食品级硅橡胶圈并未装配。此图也可作为其他敞ロ型容器的结构、装配图,如水杯、保鲜盒等容器。图2为圆柱形平底奶瓶沿圆柱轴心线的剖面图。里层为内胆,外层为外壳,底部的阴影部分为剖面为“L”形的橡胶圈,外壳ロ部内壁的小短线为与外壳一体的ー圈防沉凸起 的剖面,图中ロ部的“η”形食品级硅橡胶圈并未装配,底部侧壁的凸出部分为外壳开ロ底部与底盖的螺旋型接ロ。此图也可作为外壳外壁较厚或强度较大的缩ロ型容器的结构、装配图,如水杯、旅行杯等。图3为圆柱形平底纯净水桶沿圆柱轴心线的剖面图。里层为内胆,外层为外壳,肩部和底部的阴影部分为带凸肩的“ L”形橡胶圈剖面。中部阴影部分为矩形剖面的橡胶圏,矩形橡胶圈的外部结构为外壳的阶梯状接口和“C”形扣槽,矩形橡胶圈、阶梯状接口和“C”形扣槽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图中留有间距只是便于绘图和看清其结构。外壳ロ部内壁的小短线为与外壳一体的一圈防沉凸起剖面,图中ロ部的“ η”形食品级硅橡胶圈并未装配。此图也可作为外壳壁较薄或强度较小的缩ロ型容器的结构、装配图。图4为剖面为“η”形的橡胶圈的一半。图5为剖面为“L”形的橡胶圈的一半。图6为剖面为“C”形的橡胶圈的一半。图7为纯净水桶阶梯状结构与剖面为矩形的橡胶圈及“C”形扣槽装配结构图剖面的放大图。最左边的竖线为内胆剖面,阴影部分为矩形橡胶圈剖面,最右边为“C”形扣槽,扣槽与橡胶圈的之间是阶梯状结构上下部分剖面。图8为带凸肩的剖面为“L”形的橡胶圈的一半。具体实施方式本容器可广泛应用到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具体应用主要有两种类型敞ロ型容器和缩ロ型容器。敞ロ型即容器外壳和内胆的ロ部面积大于或等于底部面积,或虽然ロ部面积小于底部面积,但不影响内胆嵌入外壳,井能保证内胆与外壳的安全距离。容器ロ与盖的密封既可采用旋紧式(圆形ロ),也可采用压紧式(圆形口和其他形状的ロ)。这类容器内胆和外壳可分别单独生产,然后用配套的橡胶圈手工装配或机械装配,其特点是内胆和外壳材料、顔色可随市场情况变化随时调整;也可将内胆和外壳压制为一体。现以玻璃材料为内胆,透明塑料为外壳的圆柱形平底饭盒为例说明此类容器的结构及装配。首先将剖面为“L”形(图5)的圆形橡胶圈放在透明圆柱形平底外壳的底部,且剖面为“L”形的圆形橡胶圈与此容器的底部和内侧面密贴,然后把形状与外壳相同的、尺寸小于外壳的玻璃内胆完全嵌入外壳底部的“L”形圆橡胶圈中。此时,夕卜壳ロ与内胆ロ边缘在同一平面内,外壳与内胆形成一定间隙。在距透明圆柱形塑料外壳ロ部内壁不远处有一圈低的与容器一体的凸起边沿(图I、图2、图3中外壳ロ部内壁的小短线为凸起边沿的剖面),作用是防止“η”形密封圈下沉,但这种凸起边沿不与内胆接触。在外壳与内胆ロ部间隙嵌入内径略小于内胆外径、厚度略大于间隙的剖面为“η”形的食品级硅橡胶圈,当“η”形硅橡胶圈的底部与外壳ロ部凸起边沿接触不能下沉时,“η”形硅橡胶圈仍高出外壳与内胆ロ边一定高度,以达到密封内胆与外壳空间、防止内胆ロ部边缘被磕破和通过ロ盖密封容器的目的。图I为装配好的圆柱形饭盒沿轴心线的剖面图,但ロ部的“η”形橡胶密封圈未装配。饭盒盖的形状与饭盒相同,采用透明塑料制成,内底为圆形玻璃片,其结构和装配与上述盖的结构和装配相同,但内径略大于饭盒外壳ロ外径,使盖能通过与饭盒外壳ロ相应的螺旋ロ与饭盒旋紧密封或通过压紧扣及与饭盒外壳ロ相应的无螺旋的平ロ压紧密封。其他敞ロ形双安全容器的结构和装配与此饭盒相同,如水杯、保鲜盒等。缩ロ型即容器ロ部面积小于底部面积、形状不规则、或由粗细不同的几部分組成。当容器外壳壁较厚或強度较大且形状较规则、分为上下两部分时接ロ可为圆形的,可将容 器外壳分为上下两部分进行装配,接ロ的位置可根据需要设在容器外壳的上、中、下部。现以透明玻璃材料为内胆,透明塑料为外壳的接ロ在底部的圆柱形平底奶瓶为例说明此类容器的结构和装配。首先将剖面为“L”形的食品级硅橡胶圈套在形状与外壳相同、尺寸小于外壳的玻璃内胆的底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双安全容器是以金属或塑料这些耐冲击的材料为外壳,以玻璃、陶、瓷这些耐腐蚀的材料为内胆的双层结构,其特征是:在外壳和内胆之间的口部、底部、肩部及凸出部位或薄弱部位以弹性及抗冲击好的橡胶圈、橡胶条或橡胶垫为支撑缓冲体,并固定于内胆与外壳之间形成安全距离,外壳与内胆口部在同一平面且其间的密封橡胶圈高于这一平面,厚度大于内胆与外壳口部的间距,以密封外壳与内胆口部空间、密封容器与口盖及防止内胆边缘被磕破,形成抗冲击、防腐蚀的双安全结构,其外壳既可以分为两个或两个以上可分离部分与内胆分别装配,也可与橡胶缓冲体及内胆制成不可分离的一体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贤
申请(专利权)人:夏贤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