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二次节流的板式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046201 阅读:1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06 02: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二次节流的板式换热器,包括前端板和后端板前端板和后端板上对称设有流体接口通道所述前端板和后端板之间设有换热板组,换热板组依次叠加,所述换热板组由第一换热板和第二换热板组成,在换热区与第一导流区之间设有分配区,在换热区与第二导流区之间设有分配区,在换热区与第一导流区之间设有分配区,在换热区与第二导流区之间设有分配区。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种带二次节流的板式换热器,使得制冷剂流过进出口角孔侧的换热区间的流道的阻力增大,使制冷剂流过换热区间的流道阻力减小,使得制冷剂均匀分布于整个换热区表面,充分利用换热板面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热交换设备领域,尤其是一种带二次节流的板式换热器
技术介绍
板式换热器是最高效的换交换装置,每块换热板的相邻侧一般是不同工质的流道,用于将制冷工质工作时热量或冷量交换出来。如DE4422178和W0/94/14021/均是板式换热器的典型结构。又如中国专利ZL96198973的基本结构亦如上述,并在工质的分配通道上提供了一些方案。如CN1204393A和CN101261057B专利所述的在进口通道和在蒸发通道间设置一次或二次节流装置,但其节流装置设置于制冷剂进口角孔的周围,仅能解决制冷剂能相对均匀分配进各个换热流道,而没有解决进入流道的制冷剂均布换热板面的问题,因此仍有改 进余地。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带二次节流的板式换热器,在所述换热板上设有导流区和换热区,导流区与换热区之间设置分配区,分配区上设置节流装置,在冷流体的进口孔周围设有喷嘴结构。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解决的其技术方案是一种带二次节流的板式换热器,包括前端板3和后端板4,前端板3和后端板4上对称设有流体接口通道5 ;6 ;7 ;8,所述前端板3和后端板4之间设有换热板组,换热板组依次叠加,所述换热板组由第一换热板116和第二换热板216组成,所述第一换热板116设有角孔101 ;103 ;110 ;112,第二换热板216上设有角孔201 ;203 ; 210 ;212,所述第一换热板116上的角孔101和角孔103周围设有第一导流区102,角孔110和角孔112周围设有第二导流区111,第一导流区102和第二导流区111之间设有换热区106 ;所述第二换热板216上的角孔201和角孔203周围设有第一导流区202,角孔212和角孔210周围设有第二导流区211,第一导流区202和第二导流区211之间设有换热区206,其特征是,在换热区106与第一导流区102之间设有分配区104,在换热区106与第二导流区111之间设有分配区107,在换热区206与第一导流区202之间设有分配区204,在换热区206与第二导流区211之间设有分配区20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所述,所述分配区104上设有至少部分下凹和上凸的台状的节流装置105,在分配区107的特定位置设有至少部分下凹和上凸的台状的节流装置108,在分配区204上设有至少部分下凹和上凸的台状的节流装置205 ;在分配区207的特定位置设有至少部分下凹和上凸的台状的节流装置208。节流装置108 ;205 ;207 ;208为板片一体成型时压制的若干个凸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所述,其特征是,每片换热板上的节流装置也可以是至少一个带多个孔或表面带多个控制槽的部件,通过焊接固定于板片分配区104,107,204,207上。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换热板116上的第一导流区102和第二换热板216上的第一导流区202上设有V’形波纹,第一换热板116上的第二导流区111和第二换热板216上的第二导流区211上也设有‘/’形波纹,所述第一导流区102 ;202的波纹与第二导流111 ;211上的波纹方向相反。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换热板116和第二换热板216上的换热区上设有“V”波纹。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换热板上的角孔101上设有制冷剂进口喷口113 ;第二换热板上的角孔201上设有制冷剂进口喷口 213。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当按换热板组的方式依次叠加时,在第一换热板相应分配区上向下的凸台平面与第二号换热板的相应分配区向上的凸台平面相贴合,通过钎焊焊接,使得凸台面形成一体,而凸台与凸台之间就形成连接导流区与换热区的通路,调节凸台之间的距离,使得制冷剂流过进出口角孔101,201,112,212侧的换热区114,214间的流道的阻力增大,相反,制冷剂流过换热区115,215间的流道阻力减小,如此,使得介质流过换 热区115,215与流过换热区114,214时阻力相近或相等,减小了因换热区115,215离制冷剂进出口角孔远,阻力大的影响,使得制冷剂均匀分布于整个换热区表面,充分利用换热板面积。同理,第二换热板和第一换热板叠加时,在第二号换热板相应分配区上向下的凸台平面与第一号换热板的相应分配区向上的凸台平面相贴合,通过钎焊焊接,使得凸台面形成一体,而凸台与凸台之间就形成连接导流区与换热区的通路,调节凸台之间的距离,使得换热工质如水流过进出口角孔103,203,110,210侧的换热区115,215间的流道的阻力增大,相反,换热工质流过换热区114,214间的流道阻力减小,如此,使得介质流过换热区115,215与流过换热区114,214时阻力相近或相等,减小了因换热区114,214离换热工质进出口角孔远,阻力大的影响,使得换热工质均匀分布于整个换热区表面,充分利用换热板面积。此节流装置还可以是另外的至少一个带多个孔或表面带多个凹槽的的部件,通过焊接固定于板片分配区上。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将通过例子并参照附图的方式说明,其中 图I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板式换热器的组装立体 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板式换热器的展开立体 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板式换热器的第一换热板的主视 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板式换热器的第二换热板的主视 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板式换热器的第二实施例的换热板上节流装置。具体实施例方式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本说明书(包括任何附加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图I所示的是一种板式换热器,其包括前端板3和后端板4,前端板3和后端板4上对称设有流体接口通道5 ;6 ;7 ;8,所述前端板和后端板之间设有换热板组,换热板组依次叠加,换热板组由多片第一换热板116和第二换热板216组成,所述第一换热板116设有角孔 101 ;103 ;110 ;112,第二换热板 216 上设有角孔 201 ;203 ;220 ;210,角孔 101 ;103 ;110 ;112与角孔201 ;203 ;220 ;210 一一对应,形成四个供换热流体进出的出入口通道,所述出入口通道分别与流体接口 5、6、7、8连通,其中流体接口 5、6或流体7、8是相通的,用于两种流体的进出。图2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换热器组件,按第一换热板116和第二换热板216,的排列方式叠加,所述在第一换热板116和第二换热板216板片间流过制冷剂,在换热板216和第一换热板116板间流过换热介质如水,所述每片换热板上设有波纹。 图3表不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换热器组件第一换热板116,第一换热板116上的角孔101,103的周围设有第一导流区102,角孔110 ; 112的周围设有第二导流区111,第一导流区102和第二导流区111之间设有换热区106,换热区106包括区114和区115,在换热区106与第一导流区102之间设有分配区104,分配区104上至少部分设有下凹和上凸的台状的节流装置105 ;在换热区106与第二导流区111之间设有分配区107,在分配区107的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二次节流的板式换热器,其包括一组换热板组,换热板组依次叠加,所述换热板组由第一换热板(116)和第二换热板(216)组成,所述第一换热板(116)设有角孔(101;103;110;112),第二换热板(216)上设有角孔(201;203;210;212),所述第一换热板(116)上的角孔(101)和角孔(103)周围设有第一导流区(102),角孔(110)和角孔(112)周围设有第二导流区(111),第一导流区(102)和第二导流区(111)之间设有换热区(106);所述第二换热板(216)上的角孔(201)和角孔(203)周围设有第一导流区(202),角孔(212)和角孔(210)周围设有第二导流区(211),第一导流区(202)和第二导流区(211)之间设有换热区(206),其特征是,在换热区(106)与第一导流区(102)之间设有分配区(104),在换热区(106)与第二导流区(111)之间设有分配区(107),在换热区(206)与第一导流区(202)之间设有分配区(204),在换热区(206)与第二导流区(211)之间设有分配区(207)。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缪君明周浩军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宝得换热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