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雅莉专利>正文

下压扣合式软排线连接器及与其相连接的软排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040743 阅读:2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03 06: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关于一种下压扣合式软排线连接器及与其相连接的软排线,其中所述下压扣合式软排线连接器包括有一绝缘本体、两旋压件及一金属外壳;该绝缘本体上设有一插槽,并于两端处分别设有一安装槽,该两安装槽底部贯通于该插槽两端,该旋压件上形成有一压块及一定位块,该两旋压件分别可转动的设置于该两安装槽内,该金属外壳包覆于该绝缘本体外,其两端分别设有一压抵件并推抵接触于两定位块顶面;因此,只需在软排线端部两侧分别加工一定位孔,即可插入于该插槽中,以两定位块移动卡扣在软排线两侧定位孔,可有效简化连接结构,降低制造成本及组装时间。(*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ー种软排线连接器,特别涉及ー种可提供软排线的端头直接插入结合的下压扣合式软排线连接器以及与其相连接的软排线。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所使用的软排线,其具有可挠性,可运用连接各式电子装置,例如FPC(Flexible Print Circuit)、FFC(Flexible Flat Cable)等。现有软排线与电子装置的电路板之间,通常以相对应的连接器达到连接的目的,请參阅图11所示,该电路板60上设有ー母接头61,该母接头61的ー侧形成有ー插槽62,插槽62中设有与电路板60电连接的多个端子,且插槽62内部的两端处分别设有一卡合部63 ;该软排线70的一端设有一公接头71,该公接头71包括有分别设置于软排线70的其中一侧的两固定片72,两固定片72的两端分别设有一卡接部73,该公接头71的端头插入于母接头61的插槽62中,两卡接部73分别插入两卡合部63中相互卡扣结合,使软排线70与插槽62内的端子相互电连接。然而,上述软排线及电路板,需分别制造并安装匹配的公接头及母接头,其整体构件多,导致制造成本高,且组装所需的时间长,不利于大量且快速地生产,实有待加以改迸。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现有技术的软排线及电路板需分别制造并安装匹配的公接头及母接头,具有成本高及组装时间长等缺点,不利于量产,本技术提供一种软排线连接器,其仅需在软排线端头略微加工即可对应连接器使用,以达到降低成本及组装时间的目的。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运用的技术手段是提供一种下压扣合式软排线用连接器,其包括有ー绝缘本体、两旋压件及一金属外壳;该绝缘本体上设有ー插槽,该插槽ー侧形成有ー开ロ,该绝缘本体上间隔穿设有多个端子,该多个端子的其中一端部分突伸于该插槽中形成多个导通部,该绝缘本体两端处分别凹设有一安装槽,该两安装槽底部与该插槽相贯通;该旋压件包括有ー主轴,该主轴两端分别设有一压块及一定位块,该定位块ー侧形成有ー倾斜面,该两旋压件的主轴及定位块分别可转动的设置于该两安装槽中,该两定位块底部位于该插槽内,其倾斜面朝向于插槽的开ロ,该两旋压件的压块位于该安装槽外;该金属外壳的壳体顶面上设有两压抵件,该两压抵件为弹性片体,该金属外壳ー侧形成有ー长形穿孔,在该穿孔的一侧孔缘形成有多个压片,该多个压片为弹性片体,该金属外壳套设在该绝缘本体外,该两压抵件分别推顶接触于该两旋压件的定位块顶面,该穿孔与该插槽的开ロ相互重合,该多个压片位于该插槽中。所述的下压扣合式软排线连接器,其中该插槽的顶部槽面上间隔凹设有多个压片槽,该多个压片分别位于该多个压片槽中。所述的下压扣合式软排线连接器,其中该绝缘本体两端分别设有一轴孔,该两轴孔一端贯通至相邻的安装槽内侧槽面;该旋压件的主轴一端突设有ー转轴,该转轴可转动的位于该轴孔中。所述的下压扣合式软排线连接器,其中该两安装槽呈弯曲状,该两旋压件的压块及定位块朝向相反的方向突伸。所述的下压扣合式软排线连接器,其中该安装槽顶部贯通于该绝缘本体顶面。所述的下压扣合式软排线连接器,其中该绝缘本体顶面上间隔设有两扣孔;该金属外壳顶面上设有两扣片,该两扣片分别穿设结合在该两扣孔中。所述的下压扣合式软排线连接器,其中该绝缘本体的两端面上分別设置有ー卡合部;该金属外壳两端面上分别设有ー卡槽,该两卡槽分别套设结合在该两卡合部上。ー种与下压扣合式软排线连接器相连接的软排线,其一端具有多个接点,在该端的两侧分别设置一定位孔,该多个压片压抵接触于该软排线的顶面,该旋压件的两定位块卡扣于该软排线的两侧定位孔,该多个接点与该多个导通部相互接触。通过上述技术手段的运用,相较于现有技术需分别在软排线及电路板上分别设置公接头及母接头,本技术提供仅需在软排线的端头两侧处分别加工设ー定位孔,即可与电路板上的软排线连接器相互结合,本技术简化了其连接的结构,減少了其构件数量,有效降低制造成本及组装时间,便于厂商大量且快速地生产。该安装槽顶部贯通于该绝缘本体顶面形成为开放状,可提供该两旋压件由该安装槽上方装配至安装槽中,提供了组装上的便利性。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立体外观图。图2是本技术的元件分解图。图3是本技术的前视剖面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侧视剖面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供一软排线插入的动作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在软排线插入时的剖面动作示意图(一)。图7是本技术在软排线插入时的剖面动作示意图(ニ)。图8是本技术在软排线插入时的剖面动作示意图(三)。图9是本技术在软排线插入后的外观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在软排线拔出时的前视剖面示意图。图11是现有技术的外观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10绝缘本体 11插槽110压片槽 12端子120导通部 13安装槽14轴孔15抵壁16扣孔17卡合部20旋压件21主轴210转轴22压块23定位块30金属外壳31压抵件32穿孔33压片34扣片35卡槽40电路板50软排线51定位孔60电路板61母接头62插槽63卡合部70软排线71公接头72固定片73卡接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配合附图及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ー步阐述本技术为达成预定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本技术为ー种下压扣合式软排线连接器,请參阅图I及图2所示,其包括有一绝缘本体10、两旋压件20及一金属外壳30。该绝缘本体10为ー塑胶材料制成的长矩形体,其ー侧壁面上设有ー插槽11,该插槽11为ー长槽且沿绝缘本体10的长轴方向延伸,该插槽11 ー侧在绝缘本体10前侧面上形成有ー开ロ,请配合參阅图3及图4所示,该插槽11的顶部槽面上间隔凹设有多个压片槽110,在该绝缘本体10上间隔穿设有多个端子12,该多个端子12 —端突出于插槽11的底部槽面形成有多个导通部120 ; 该绝缘本体10两端处分别凹设有一安装槽13,该两安装槽13呈弯曲状,且两端分别贯通该绝缘本体10的前侧面及后侧面,该两安装槽13的顶部也贯通于绝缘本体10的顶面形成开放状,该两安装槽13底部与该插槽11相贯通,在该绝缘本体10上穿设有两轴孔14,该两轴孔14两端分别贯通该绝缘本体10的前侧面及安装槽13的内侧槽面;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在该绝缘本体10顶面上突出设有ー抵壁15,在抵壁15下方间隔设有两扣孔16,并在该绝缘本体10的两端面上分別设置ー卡合部17,该两卡合部17上形成有突出的突块。请參阅图I至图3所示,该旋压件20包括有ー主轴21,该主轴21为ー圆柱,且ー端部突伸有ー转轴210,该主轴21的两端处分别设有ー压块22及一定位块23,该压块22为方形柱体,该定位块23的底面及前侧面形成为ー圆弧形倾斜面,该压块22及定位块23朝向相反的方向突伸,该两旋压件20以主轴21及定位块23分别设置于该绝缘本体10的两安装槽13中,以其转轴210可转动的穿设于两轴孔14中,其压块22位于该绝缘本体10的外侧,该两定位块23位于两安装槽13中,且该两定位块23底部位于该插槽11中,其倾斜面朝向于插槽11的开ロ。请參阅图I至图3所不,该金属外壳30为ー中空壳体,其ー侧形成有ー开ロ,其顶面上设有两压抵件31,该两压抵件31位于该金属外壳30顶面的两端处,该两压抵件31为朝向下方弯曲的弹性片体,该金属外壳30相对于开ロ的一侧壁上形成有ー长形穿孔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下压扣合式软排线连接器,其包括有一绝缘本体、两旋压件及一金属外壳;该绝缘本体上设有一插槽,该插槽一侧形成有一开口,该绝缘本体上间隔穿设有多个端子,该多个端子的其中一端部分突伸于该插槽中形成多个导通部,该绝缘本体两端处分别凹设有一安装槽,该两安装槽底部与该插槽相贯通;该旋压件包括有一主轴,该主轴两端分别设有一压块及一定位块,该定位块一侧形成有一倾斜面,该两旋压件的主轴及定位块分别可转动的设置于该两安装槽中,该两定位块底部位于该插槽内,其倾斜面朝向于插槽的开口,该两旋压件的压块位于该安装槽外;该金属外壳的壳体顶面上设有两压抵件,该两压抵件为弹性片体,该金属外壳一侧形成有一长形穿孔,在该穿孔的一侧孔缘形成有多个压片,该多个压片为弹性片体,该金属外壳套设在该绝缘本体外,该两压抵件分别推顶接触于该两旋压件的定位块顶面,该穿孔与该插槽的开口相互重合,该多个压片位于该插槽中。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雅莉
申请(专利权)人:黄雅莉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