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支架后立柱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040538 阅读:1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03 06: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光伏支架后立柱组件,包括:立柱,在立柱上、靠近其顶端处开设有第一安装孔,在立柱上还设置有安装槽;设置在靠近立柱底端的耳板,所述耳板一部分固设于立柱上、另一部分探出,于耳板的探出部分设置有第二安装孔,安装槽位于耳板与第一安装孔之间;座板,座板固设于立柱底端,在座板上、于立柱两侧开设有安装长孔。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根据具体环境的情况设定好所述光伏支架后立柱组件的高度,然后将所述光伏支架后立柱组件应用在光伏支架上,实现光伏电站的建设,结构简单,重量轻,安装拆卸方便,初期投资成本低,后期维修方便,维修成本也低,具有广泛的商业化前景。(*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新能源及节能与大型(MW级以上)荒漠光伏电站建设领域、光伏建筑专用模块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光伏支架后立柱组件
技术介绍
当前,传统能源体现的不可重复利用有限性,污染大,利用率低,破坏生态,成本高,越来越严重,而以太阳能、风能为代表的新能源刚好弥补这些不足。越来越多的国家将新能源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式。光伏电站建设是把光伏组件安装在光伏支架上、并排列成预定的整列,然后通过电连接而形成光伏发电系统。通常通过优化光伏支架的倾角来提高太阳光辐射利用率从而提高光伏发电系统的发电效率。 目前,光伏支架的结构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方式为单轴跟踪安装方式。具体为光伏组件(太阳能电池板)只能跟踪太阳移动的方位角或高度角中的一个方向。第二种方式为双轴跟踪安装方式。具体为光伏组件可以同时移动的方位角和高度角,理论上能够完全跟踪太阳的移动轨迹。比较上述两种光伏支架,虽然太阳能电池板的发电效率相对提高,但是初期投资非常大,而且后期维护成本高。因此,对于光伏组件发电系统来说,平衡投资成本和发电效率就成为首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降低投资成本及维修成本,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光伏支架后立柱组件。本技术提供的光伏支架后立柱组件,包括立柱,在所述立柱上、靠近其顶端处开设有第一安装孔,在所述立柱上还设置有安装槽;设置在靠近所述立柱底端的耳板,所述耳板一部分固设于所述立柱上、另一部分探出,于所述耳板的探出部分设置有第二安装孔,所述安装槽位于所述耳板与所述第一安装孔之间;座板,所述座板固设于所述立柱底端,在所述座板上、于所述立柱两侧开设有安装长孔。优选地,所述立柱为矩形,所述座板为矩形,所述座板的长与宽均分别大于所述立柱横截面的长于宽,所述立柱位于所述座板的中间。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可以使所述立柱通过所述底板固定安装在地基上,安装稳定可靠,而且成本不高。优选地,所述光伏支架后立柱组件包括两块所述耳板,两块所述耳板分别固设于所述立柱的相对的两个面上。优选地,所述第一安装孔与所述第二安装孔均为圆孔,所述光伏支架后立柱组件包括两个所述安装槽,且所述安装槽均为矩形槽。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在所述安装槽上加设辅助支撑件,进一步提高所述立柱的负荷能力,使所述后立柱组件的支撑稳定性更高。优选地,在所述底座上、在所述立柱固设有所述耳板的两个面的两侧开设有所述安装长孔。综上所述,根据本技术,可以根据具体环境的情况设定好所述光伏支架后立柱组件的高度,然后将所述光伏支架后立柱组件应用在光伏支架上,实现光伏电站的建设,结构简单,重量轻,安装拆卸方便,初期投资成本低,后期维修方便,维修成本也低,具有广泛的商业化前景。通过本技术,简便地实现了通过前后立柱之间的高度差来确定太阳照射角度,减少后期的维修费用,从而实现成本与发电效率的的平衡,实现本光伏发电系统的目的。而且通过本技术,可以使所述光伏支架系统安装简洁快速,光伏支架系统部件通过预定位置用螺栓连接,减少工程施工难度,加快工程进度。附图说明图I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光伏支架后立柱组件的一个实施例的主视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I中所示的光伏支架后立柱组件的实施例的左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说明根据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技术并不限于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图I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光伏支架后立柱组件的一个实施例的主视示意图,图2示出了图I中所示的光伏支架后立柱组件的实施例的左视示意图。如图所示,本技术提供的光伏支架后立柱组件,包括立柱1,在所述立柱I上、靠近其顶端处开设有第一安装孔11,在所述立柱I上还设置有安装槽12 ;设置在靠近所述立柱I底端的耳板2,所述耳板2 —部分固设于所述立柱I上、另一部分探出,于所述耳板2的探出部分设置有第二安装孔21,所述安装槽12位于所述耳板2与所述第一安装孔11之间;座板3,所述座板固设于所述立柱I底端,在所述座板3上、于所述立柱I两侧开设有安装长孔31。如图所示,作为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立柱I为矩形,所述座板3为矩形,所述座板3的长与宽均分别大于所述立柱I横截面的长于宽,所述立柱I位于所述座板3的中间。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可以使所述立柱通过所述底板固定安装在地基上,安装稳定可靠,而且成本不高。如图所示,作为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光伏支架后立柱组件包括两块所述耳板2,两块所述耳板2分别固设于所述立柱I的相对的两个面上。如图所示,作为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安装孔11与所述第二安装孔21均为圆孔,所述光伏支架后立柱组件包括两个所述安装槽12,且所述安装槽12均为矩形槽。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在所述安装槽上加设辅助支撑件,进一步提高所述立柱的负荷能力,使所述后立柱组件的支撑稳定性更高。如图所示,作为优选实施方式,在所述底座3上、在所述立柱I固设有所述耳板2的两个面的两侧开设有所述安装长孔31。综上所述,根据本技术,可以根据具体环境的情况设定好所述光伏支架后立柱组件的高度,然后将所述光伏支架后立柱组件应用在光伏支架上,实现光伏电站的建设,结构简单,重量轻,安装拆卸方便,初期投资成本低,后期维修方便,维修成本也低,具有广泛的商业化前景。通过本技术,简便地实现了通过前后立柱之间的高度差来确定太阳照射角度,减少后期的维修费用,从而实现成本与发电效率的的平衡,实现本光伏发电系统的目的。而且通过本技术,可以使所述光伏支架系统安装简洁快速,光伏支架系统部件通过预定位置用螺栓连接,减少工程施工难度,加快工程进度。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 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光伏支架后立柱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立柱,在所述立柱上、靠近其顶端处开设有第一安装孔,在所述立柱上还设置有安装槽; 设置在靠近所述立柱底端的耳板,所述耳板一部分固设于所述立柱上、另一部分探出,于所述耳板的探出部分设置有第二安装孔,所述安装槽位于所述耳板与所述第一安装孔之间; 座板,所述座板固设于所述立柱底端,在所述座板上、于所述立柱两侧开设有安装长孔。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光伏支架后立柱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为矩形,所述座板为矩形,所述座板的长与宽均分别大于所述立柱横截面的长与宽,所述立柱位于所述座板的中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支架后立柱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支架后立柱组件包括两块所述耳板,两块所述耳板分别固设于所述立柱的相对的两个面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伏支架后立柱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孔与所述第二安装孔均为圆孔,所述光伏支架后立柱组件包括两个所述安装槽,且所述安装槽均为矩形槽。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伏支架后立柱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底座上、在所述立柱固设有所述耳板的两个面的两侧开设有所述安装长孔。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光伏支架后立柱组件,包括立柱,在立柱上、靠近其顶端处开设有第一安装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伏支架后立柱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立柱,在所述立柱上、靠近其顶端处开设有第一安装孔,在所述立柱上还设置有安装槽;设置在靠近所述立柱底端的耳板,所述耳板一部分固设于所述立柱上、另一部分探出,于所述耳板的探出部分设置有第二安装孔,所述安装槽位于所述耳板与所述第一安装孔之间;座板,所述座板固设于所述立柱底端,在所述座板上、于所述立柱两侧开设有安装长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守岩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中信德金属结构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