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热水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038161 阅读:1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03 05: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热水器,涉及热交换技术领域,保持出水恒温且提高了出水量。该电热水器包括:具有进水端和出水端的储水箱;设置于储水箱外部的外部加热装置,外部加热装置具有进水端和出水端;设置于储水箱内部的内部加热装置;用于自动恒温的电子恒温阀,电子恒温阀具有第一进水端、第二进水端和出水端,第一进水端连接于储水箱的出水端,电子恒温阀的出水端连接于所述外部加热装置的进水端;进水管,所述进水管连接于所述储水箱的进水端和电子恒温阀的第二进水端;用于调节外部加热装置加热功率的控制器,控制器电连接于外部加热装置;设置于外部加热装置的进水端或出水端处的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电连接于控制器。(*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热交换
,尤其涉及一种电热水器
技术介绍
目前,电热水器中的两个加热装置都设置于储水箱的内部,通过其中一个加热装置对储水箱中的水进行加热之后,再通过其中另一个加热装置对储水箱中的水进行第二次加热。然而由于在第一次加热之后的水温已经很高,例如达到75度,此时由于电热水器自身的限制,需要将水温降低后再进行第二次加热,这样就限制了电热水器的出热水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电热水器,保持出水恒温且提高了出水量。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热水器,包括具有进水端和出水端的储水箱;设置于所述储水箱外部的外部加热装置;所述外部加热装置包括内胆、设置于所述内胆中的加热管以及与所述内胆连接的进水端和出水端;设置于所述储水箱内部的内部加热装置;用于自动恒温的电子恒温阀,所述电子恒温阀具有第一进水端、第二进水端和出水端,所述第一进水端连接于所述储水箱的出水端,所述电子恒温阀的出水端连接于所述外部加热装置的进水端;用于调节所述电子恒温阀中第一进水端和/或第二进水端流量的恒温控制器,所述恒温控制器电连接于所述电子恒温阀;设置于所述电子恒温阀出水端与所述外部加热装置进水端之间的第三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电连接于所述恒温控制器;进水管,所述进水管连接于所述储水箱的进水端和所述电子恒温阀的第二进水端;用于调节所述外部加热装置加热功率的第一控制器,所述第一控制器电连接于所述外部加热装置中的加热管;设置于所述外部加热装置的进水端或出水端处的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电连接于所述第一控制器。进一步地,所述外部加热装置的内胆为扁平型;所述内胆中的加热管为扁平型。进一步地,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外部加热装置进水端和所述电子恒温阀出水端之间的流量传感器,所述流量传感器电连接于所述恒温控制器。进一步地,还包括用于调节所述内部加热装置加热功率的第二控制器,所述第二控制器电连接于所述内部加热装置;设置于所述储水箱内部的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电连接于所述第二控制器。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热水器,通过设置于储水箱外部的外部加热装置对混合后的温水进行二次加热,由于二次加热在储水箱的外部进行,电子恒温阀在不限制出水量的前提下将第一次加热后的水混合冷水进行降温且恒温,之后第一控制器根据水温调节外部加热装置的加热功率,从而保持电热水器出水恒温且提高了出水量。 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I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电热水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另一种电热水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另一种电热水器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I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热水器,包括具有进水端11和出水端12的储水箱I ;设置于储水箱I外部的外部加热装置2,外部加热装置2包括内胆21、设置于内胆21中的加热管22以及与内胆21连接的进水端211和出水端212 ;设置于储水箱I内部的内部加热装置3 ;用于自动恒温的电子恒温阀4,电子恒温阀4具有第一进水端41、第二进水端42和出水端43,第一进水端41连接于储水箱I的出水端12,电子恒温阀4的出水端43连接于外部加热装置2的进水端211 ;用于调节电子恒温阀4中第一进水端41和/或第二进水端42流量的恒温控制器44,恒温控制器44电连接于电子恒温阀4 ;设置于电子恒温阀4出水端43与外部加热装置2进水端211之间的第三温度传感器45,第三温度传感器45电连接于恒温控制器44 ;进水管5,进水管5连接于储水箱I的进水端11和电子恒温阀4的第二进水端42 ;用于调节外部加热装置2加热功率的第一控制器23,第一控制器23电连接于外部加热装置2中的加热管22 ;设置于外部加热装置2的出水端212处的第一温度传感器24,第一温度传感器24电连接于第一控制器23。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温度传感器24也可以设置于外部加热装置2的进水端211处,此时第一温度传感器24即可以作为第三温度传感器同时电连接于恒温控制器44,从而为恒温控制器44提供检测到的水温。具体地,内部加热装置3将从进水管5进入储水箱I中的冷水进行第一次加热,电子恒温阀4将从储水箱I中流入的热水和从进水管5中流入的冷水混合,并且恒温控制器44根据第三温度传感器45检测到的水温调节第一进水端41和第二进水端42的流量,从而使从电子恒温阀4出水端43流出的水恒温,以进一步使电热水器最终的出水恒温,混合后的温水进入即热式的外部加热装置2进行第二次加热,得到恒温的热水。第一控制器23中包括可控硅,可以根据第一温度传感器24检测到的水温对外部加热装置2的加热功率进行调节,从而进一步稳定出水温度。图I中箭头所示为水流方向。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热水器,通过设置于储水箱外部的外部加热装置对混合后的温水进行二次加热,由于二次加热在储水箱的外部进行,电子恒温阀在不限制出水量的前提下将第一次加热后的水混合冷水进行降温且恒温,之后第一控制器根据水温调节外部加热装置的加热功率,从而保持电热水器出水恒温且提高了出水量。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外部加热装置2的内胆21为扁平型;内胆21中的加热管 22也为扁平型。从而增加内胆21中水的受热面积以提高加热效率。进一步地,上述电热水器还包括设置于外部加热装置2进水端211和电子恒温阀4出水端43之间的流量传感器46,流量传感器46电连接于恒温控制器44。具体地,恒温控制器44还可以根据电子恒温阀4出水端43的流量进一步对调节第一进水端41和/或第二进水端42流量,以提高恒温效果。进一步地,上述电热水器还包括用于调节内部加热装置3加热功率的第二控制器31,第二控制器31电连接于内部加热装置3 ;设置于储水箱I内部的第二温度传感器32,第二温度传感器32电连接于第二控制器31。具体地,在内部加热装置3进入对储水箱I内的冷水进行第一次加热时,第二控制器31既可以通过第二温度传感器32检测到的水温对内部加热装置3的加热功率进行调节,从而进一步保证出水恒温。需要说明的是,如图3所示,上述第一控制器、第二控制器和恒温控制器可以为一个控制器6,由同一个控制器6来分别调节外部加热装置2和内部加热装置3的加热功率以及电子恒温阀4中第一进水端41和/或第二进水端42的流量。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热水器的工作过程与上述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再赘述。通过设置于储水箱外部的外部加热装置对混合后的温水进行二次加热,由于二次加热在储水箱的外部进行,电子恒温阀在不限制出水量的前提下将第一次加热后的水混合冷水进行降温且恒温,之后第一控制器根据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热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进水端和出水端的储水箱;设置于所述储水箱外部的外部加热装置;所述外部加热装置包括:内胆、设置于所述内胆中的加热管以及与所述内胆连接的进水端和出水端;设置于所述储水箱内部的内部加热装置;用于自动恒温的电子恒温阀,所述电子恒温阀具有第一进水端、第二进水端和出水端,所述第一进水端连接于所述储水箱的出水端,所述电子恒温阀的出水端连接于所述外部加热装置的进水端;用于调节所述电子恒温阀中第一进水端和/或第二进水端流量的恒温控制器,所述恒温控制器电连接于所述电子恒温阀;设置于所述电子恒温阀出水端与所述外部加热装置进水端之间的第三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电连接于所述恒温控制器;进水管,所述进水管连接于所述储水箱的进水端和所述电子恒温阀的第二进水端;用于调节所述外部加热装置加热功率的第一控制器,所述第一控制器电连接于所述外部加热装置中的加热管;设置于所述外部加热装置的进水端或出水端处的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电连接于所述第一控制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京岩陈小雷孙帅宋华刘以红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海尔热水器有限公司海尔集团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