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灯座绝缘接头与散热鳍片的紧配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037811 阅读:1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03 05: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LED灯座绝缘接头与散热鳍片的紧配结构,系包括一散热鳍片模块、一散热心管及一绝缘接头,该散热鳍片模块的各散热鳍片系环绕结合于一散热心管,各散热鳍片末端均设有一嵌入部及一挡止片,绝缘接头系于开口周围设有与各散热鳍片呈匹配对应的复数个嵌勾片及贯穿嵌孔,其系利用散热鳍片的嵌入部推顶嵌勾片并插入贯穿嵌孔,使挡止片与嵌勾片形成卡持定位,藉此完成绝缘接头与散热鳍片的快速紧配结合。(*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系涉及一种LED灯座绝缘接头与散热鳍片的紧配结构,尤指一种可使绝缘接头与散热鳍片快速形成紧配结合的LED灯座结构改良。
技术介绍
如图12及图13所示,习知的LED灯座系包含一散热鳍片模块100、一散热心管200及一绝缘接头300,散热鳍片模块100系以复数个散热鳍片101环绕设于散热心管200所构成,各散热鳍片101末端均具有一束颈部102,束颈部102系呈一内凹槽状,而绝缘接头300则是在开口内壁设有一圈环状的卡止檐301,主要是将绝缘接头300 (采陶瓷或塑料成型)套置于散热鳍片模块100的末端,利用卡止檐301对应嵌入束颈部102,以形成紧束的卡合固定;然而,上述绝缘接头300的卡止檐301与散热鳍片101的束颈部所形成的卡合固定,卡止檐301与束颈部102只能构成多数个点状的卡持接触,相对于每一散热鳍片101而言, 仅会产生一个侧面的受力点,故其受力接触面积很小,致使散热鳍片101较容易发生变形,且对于绝缘接头300而言,并不具有轴方向的固定效果,因此绝缘接头300与散热鳍片模块100可能会发生相对的旋转移位,容易造成LED灯座的损坏。如中国台湾专利第M419033号新型专利案,其系提供一种「二极管灯具之灯头与散热模块定位结构」设计,该专利案主要是再增加使用一弹性件,利用该弹性件撑张迫紧于散热鳍片的束颈部,再使散热鳍片嵌入绝缘接头的卡止檐,以形成嵌套紧结,但此项设计,每一散热鳍片与绝缘接头同样只能产生一个侧面的受力点,也不具有轴方向的固定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之主要目的,乃在于提供一种LED灯座绝缘接头与散热鳍片的紧配结构设计,系包括一散热鳍片模块、一散热心管及一绝缘接头,该散热鳍片模块的各散热鳍片系于末端均设有一嵌入部及一挡止片,而绝缘接头系于开口周围设有与各散热鳍片呈匹配对应的复数个嵌勾片及贯穿嵌孔,其系利用散热鳍片的嵌入部推顶嵌勾片并插入贯穿嵌孔,使挡止片与嵌勾片可形成卡持定位,进而快速完成绝缘接头与散热鳍片的紧配结合。本技术之次要目的,乃在于提供一种LED灯座绝缘接头与散热鳍片的紧配结构设计,其中,所述各散热鳍片的挡止片系呈适当的反折形状,反折角度约等于或接近90°,故与绝缘接头的嵌勾片卡持定位时,可利用挡止片的端壁面顶持接触于各嵌勾片,使每一散热鳍片均可与绝缘接头产生一个端壁面的受力面,进而由复数个挡止片共同围绕于绝缘接头开口周围,利用复数个端壁面形成环绕状的卡持接触,因此可大幅增加各散热鳍片的受力接触面积,获得极稳固的卡持定位,并确保散热鳍片不会发生变形。本技术之另一目的,乃在于提供一种LED灯座绝缘接头与散热鳍片的紧配结构设计,其中,所述各散热鳍片的嵌入部,均系一次同时推顶绝缘接头的嵌勾片,并对应插入绝缘接头的贯穿嵌孔,利用复数个嵌入部同时插入绝缘接头的贯穿嵌孔,以产生轴方向的固定效果,因此确保绝缘接头与散热鳍片模块绝不会发生相对的旋转移位,以避免LED灯座因绝缘接头的旋转移位而造成损坏。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于分解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组合立体图。图3为本技术不同角度的组合立体图。图4本技术中散热鳍片的立体图。图5本技术中散热鳍片尚未插入绝缘接头的状态示意图。图6本技术中散热鳍片刚插入绝缘接头的状态示意图。图7本技术中散热鳍片已插入绝缘接头的状态示意图。图8本技术的组合断面图。 图9本技术各散热鳍片的挡止片形成环绕分布之状态示意图。图10技术于散热鳍片模块前端再套置结合一环形束套及一透明环盖的分解立体图。图11九图的组合立体图。图12知LED灯座的分解示意图。图13知LED灯座的组合断面图。附图标号说明散热鳍片模块10热心管2绝缘接头3散热鳍片I嵌入部11挡止片12端壁面121端面21开口 31螺合部32嵌勾片33贯穿嵌孔34夹持槽22阶级面 111、122、123边缘部341倒勾331滚边13嵌沟14钩片15环形束套41透明环盖42导电接头321。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如图I至图3所示,系本技术一种LED灯座绝缘接头与散热鳍片的紧配结构的较佳实施例,其系包括一散热鳍片模块10、一散热心管2及一绝缘接头3,其中散热鳍片模块10,其系以复数个散热鳍片I环绕结合于散热心管2,各散热鳍片I(如图4所示)的末端均延伸设有一嵌入部11及一挡止片12,而挡止片12并具有一端壁面121。散热心管2,为一习知构件,其系可于端面21配置结合一包含复数LED串行组成的发光基板,或任意组合的LED发光单元,以提供照明效果。绝缘接头3,系一中空殻座,上端为一开口 31,下端为一标准规格的螺合部32,并于开口 31周围分布设有与各散热鳍片I呈匹配对应的复数个嵌勾片33及贯穿嵌孔34。利用上述构件,各散热鳍片I系环绕结合于散热心管2,而散热鳍片I下端延伸的嵌入部11系可推顶绝缘接头3的嵌勾片33并插入贯穿嵌孔34,以使散热鳍片I挡止片12的端壁面121系对应卡持于嵌勾片33而形成顶持定位(依序如图5至图7所示),藉此快速完成绝缘接头3与散热鳍片模块10的紧配结合(如图8)。上述各散热鳍片1,该挡止片12系呈适当的反折形状,而其反折角度约等于或接近于90°,故与绝缘接头3的嵌勾片33卡持定位时,可利用挡止片12的反折端壁面121顶持接触于各嵌勾片33,因此使每一散热鳍片I均可与绝缘接头3产生一个受力面,此受力面的接触面积远大于习知呈点状分布的受力点,故接触受力的效果更佳,并可由复数个挡止片12共同围绕于绝缘接头3开口 31周围,利用复数个端壁面121形成环绕状的卡持接触(如图9),因此能大幅增加散热鳍片模块10与绝缘接头3的受力接触面积,以获得更为稳固的卡持定位,并确保各散热鳍片I不会因为受力过于集中于一单点而发生变形。上述各散热鳍片I的反折状挡止片12,其系可实施为一具有微幅弯曲的弧面,并 利用微幅弯曲弧面的挡止片12,可适配于呈圆形围绕分布的各嵌勾片33,以形成圆形匹配环绕的卡持结合。上述散热鳍片模块10与散热心管2的环绕结合,其结合形态于本技术中并无特别限制必要,如实施例图所示,其系将复数个散热鳍片I分别插入散热心管2预设的夹持槽22并完成紧配的夹持结合,但其当然亦可利用焊接方式,将各散热鳍片I分别焊接结合于散热心管2,或亦可使各散热鳍片I为一体成型于散热心管2,皆为可行的实施形态。上述散热心管2的结构形态,于本技术中也没有特别限制的必要,例如散热心管2亦可实施为一断面呈H型的管体,使端面系呈内凹成型,而可将发光基板或发光单元配置结合内凹端面,惟此因属习知技术范畴,故不赘述。依本技术设计,所述各散热鳍片I的嵌入部11,其一侧系具有一内凹的阶级面111,以使嵌入部11插入绝缘接头3的贯穿嵌孔34时,可由该阶级面111抵持于贯穿嵌孔34的边缘部341(如图7)。而各散热鳍片I的挡止片12,其于散热鳍片I本体的转折相邻处,并可形成两个高低的阶级面122、123,其中,较高的阶级面122系可抵持于散热心管2,较低的阶级面123则与挡止片12的端壁面121为切齐,并可与嵌勾片33的倒勾331形成卡止抵持(如图6、图7)。所述各散热鳍片1,系可进一步于外露端壁形成钝化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LED灯座绝缘接头与散热鳍片的紧配结构,包括一散热鳍片模块、一散热心管及一绝缘接头,其特征在于:散热鳍片模块,系以复数个散热鳍片环绕结合于散热心管,各散热鳍片的末端均延伸设有一嵌入部及一挡止片;散热心管,系供配置结合一包含复数LED串行组成的发光基板;绝缘接头,系一中空殻座,上端为一开口,下端为一螺合部,并于开口周围分布设有与各散热鳍片呈匹配对应的复数个嵌勾片及贯穿嵌孔;利用上述构件,各散热鳍片系环绕结合于散热心管,而散热鳍片下端延伸的嵌入部系推顶绝缘接头的嵌勾片并插入贯穿嵌孔,使散热鳍片挡止片的端壁面系对应卡持于嵌勾片而形成顶持定位,藉此快速完成绝缘接头与散热鳍片模块的紧配结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崇贤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汉旭五金塑胶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