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链盒自动辘骨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03720 阅读:3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摩托车链盒自动辘骨机构,其结构特点是:包括摺弯机(1)、“V”型摺边机(2)、内、外盖板接合机(3)和压贴压实机(4),构成流水作业机构,摺弯装置(12)由导向轮组(13)、摺弯压轮组(14)及其转轴组成;“V”型摺边机(2)由驱动装置(21)和“V”摺边装置(22)组成,内、外盖板接合机(3)由驱动装置(31)和接合装置(32)组成,压贴压实机(4)由驱动装置(41)和压贴压实装置(42)组成,压贴压实装置(42)由一对圆柱形滚轮(43)组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设计原理为导轮导向跟踪式滚轮组合旋压成型和压实,产品表面均匀、强度高、防水及防尘效果好。(*该技术在200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摩托车链盒自动辘骨机构。属于摩托车配件的加工机械
摩托车链盒的边呈弧形,一般由上部内、外两侧金属盖板和下部内、外两侧的金属盖板共四块带弧形边的金属盖板组合而成,组合的关键是将上部内、外侧金属盖板及下部内外侧金属盖板衔接起来。现有技术中的衔接方式为手工或机械点焊,这种点焊方式虽然工艺简单、成本较低,但由于点焊出来的成品会形成间断点、焊接部位高低不平,因此存在如下缺点强度低、表面不均匀、外形不美观,防水、防泥尘效果差。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点焊技术存在的焊接表面不均匀、产品强度低、防水及防泥尘效果差的缺点,提供一种制作产品表面均匀、强度高、防水及防尘效果好的摩托车链盒自动辘骨机构。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采取如下措施达到摩托车链盒自动辘骨机构,其结构特点是包括摺弯机、“V”型摺边机、内、外盖板接合机和压贴压实机,构成流水作业机构,摺弯机由驱动装置和摺弯装置组成,摺弯装置由导向轮组、摺弯压轮组及其转轴组成,导向轮组是一对作垂直方向运动的圆形滚轮,摺弯压轮组是一对作反方向运动的圆型滚轮、两滚轮的平面部分重叠、重叠部分留有与待摺工件厚度相同的间隙,所述重叠处形成摺弯压轮组的摺弯工作区,导向轮组引导被摺工件进入摺弯压轮组的摺弯工作区;“V”型摺边机由驱动装置和“V”摺边装置组成,“V”型摺边装置由一对互补的、运动方向垂直的截头锥型滚轮及一对运动方向相反的导向滚轮组成,两个截头锥型滚轮形成一“V”形工作间隙,两个导向滚轮位于“V”形工作间隙的外侧、并形成“一”字形间隙,两个间隙等于被摺工件的厚度,各滚轮的轴通过齿轮与驱动装置的输出端连接,导轮组引导被摺工件进入“V”形工作间隙;内、外盖板接合机由驱动装置和接合装置组成,接合装置由一对互补的运动方向垂直的截头锥型压轮、圆柱型导轮及它们的转轴组成,两个截头锥型压轮形成一工作间隙,该工作间隙等于被摺工件组合骨的厚度,该组合骨的厚度为摺弯工件料厚的2~3倍,圆柱型导向滚轮位于工作间隙的外侧、引导被摺合链盒盖板进入工作间隙,截头锥型压轮的转轴通过齿轮连接驱动装置的输出端;压贴压实机由驱动装置和压贴压实装置组成,压贴压实装置由一对圆柱型滚轮及相应的滚轮轴、滚轮轴座组成,两个圆柱型滚轮之间形成“一”字形工作间隙,该工作间隙小于被压链合组合骨的厚度,滚轮轴通过齿轮连接驱动装置的输出端。本技术的目的还可通过采取如下措施达到摺弯机由驱动装置、主压轮轴、主压轮、截头锥型压轮、锥型压轮轴、主导轮、主导轮轴、被动导轮、被动导轮轴和轴座组成,主压轮轴、主导轮轴、截头锥型压轮轴、被动导轮轴设置于轴座上,主压轮轴、主导轮轴、锥型压轮轴竖直平行设置,被动导轮轴与主压轮轴等垂直,锥型压轮轴位于主压轮轴、主导轮轴之间,主压轮、主导轮分别位于主压轮轴、主导轮轴的端部,两者之间留有等于或略小于被摺盖板厚度的间隙,截头锥型压轮、被动导轮分别位于前述间隙的下方、上方并与该间隙之间留有一个与被摺盖板厚度相同的间隙,主压轮、截头锥型压轮部分重合、该重合部分形成一摺弯工作面,主压轮轴通过蜗轮、蜗杆连接驱动装置的输出端,主压轮轴、主导轮轴通过一对齿数相同的齿轮连接,主压轮轴、锥型压轮轴通过一对提速齿轮连接,主导轮、被动导轮引导被摺链盒盖板进入主压轮、截头锥型压轮形成的摺弯工作面;“V”型摺边机由驱动装置和“V”摺边装置组成,“V”型摺边装置由一对互补的、互相垂直的截头锥型滚轮、水平设置的主动导向滚轮和被动导向滚轮、相应的滚轮轴和滚轮轴座组成,水平设置的截头锥型滚轮呈喇叭状,竖直设置的截头锥型滚轮呈伞形状,两个截头锥型滚轮形成一“V”形工作间隙,两个导向滚轮的直径较截头锥型滚轮的直径大、位于“V”形工作间隙的外侧、并形成“一”字形间隙,两个间隙等于被摺工件的厚度,驱动装置由电机、皮带、蜗杆、蜗轮、减速箱组成,减速箱的输出端通过减速齿轮组连接主动导轮轴,主动导轮轴通过升速齿轮与水平设置的截头锥型滚轮轴连接,竖直截头锥型滚轮轴通过介齿轴上的蜗轮、蜗杆连接驱动装置皮带轮和电机轴,两个导向滚轮引导被摺工件进入“V”形工作间隙;内、外盖板接合机由驱动装置和接合装置组成,接合装置由一对互补的互相垂直的截头锥型压轮、圆柱型导轮及相应的转轴组成,水平设置的截头锥型压轮呈喇叭形、竖直设置的截头锥型轮呈伞形,两个截头锥型压轮形成一工作间隙,该工作间隙等于被摺工件组合骨的厚度,圆柱型被动导向滚轮位于工作间隙的上方、引导被摺合链合盖板进入工作间隙,驱动装置由电机、皮带传动器、减速箱组成,减速箱的输出端通过减速齿轮组连接水平截头锥型轮轴,竖直截头锥型滚轮轴通过介齿轴上蜗轮与蜗杆连接驱动装置皮带轮和电机轴;压贴压实机由驱动装置和压贴压实装置组成,压贴压实装置由一个大圆柱型滚轮、一个小圆柱型滚轮及相应的滚轮轴、滚轮轴座组成,两个圆柱型滚轮之间形成“一”字形工作间隙,该工作间隙略小于被压工件组合骨的厚度,驱动装置由电机、皮带传动器、减速箱组成,减速箱的输出端通过减速齿轮组连接大圆柱型滚轮轴,大圆柱型滚轮轴通过升速齿轮连接小圆柱型滚轮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突出效果(1)本技术的工作顺序是第一步摺机的引导滚轮组引导已剪边的链盒盖板进入摺弯滚轮组的摺弯工作区,由摺弯滚轮组将链盒盖板的边缘摺成角度90度的弯曲边,第二步“V”型摺边机的导向滚轮组将第一步摺成角度90度的工件的边缘导向“V”型摺边滚轮组的工作区,由摺弯滚轮组将该工件的边缘进一步摺弯成“V”型,第三步将一块未摺边的链盒盖板的边缘插入已摺成“V”型边的链盒盖板的“V”型槽,由内外盖板接合机的导向滚轮组引导已摺弯的工件“V”型边进入接合滚轮组的工作区,该接合滚轮组作初步压贴组合,第四步由压贴压实机的导向滚轮组将已作初步压贴的工件的边进入压贴压实机进入压贴压实滚轮组的工作区,作进入一步的压贴压实;上述四个步骤在同一流水作业线上完成,实现链盒摺边、组合、辘骨生产自动化。(2)链盒接合处经过全机械弧形跟踪摺弯、“V”滚边、滚压接合和压贴压实四个程序,摺弯率及滚边接合率高、接合处平整、严实,外表光滑美观,强度高,防水、防泥尘效果好,克服点焊方式存在的成品形成间断点、焊接部位高低不平,强度低、表面不均匀、外形不美观,防水、防尘效果差的缺点。(3)摺弯机、“V”型滚边机、内、外盖板接合机和压贴压实机连续流水作业,实现了链盒辘骨自动化,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产品质量,从而降低产品的成本,为摩托车链合的大批量自动化生产提供一种新的方法。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中摺弯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1中“V”型滚边机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1中内、外盖板接合机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1中压贴压实机的结构示意图。图1~图4构成本技术的实施例1。从图1可知,本实施例1包括摺弯机1、“V”型摺边机2、内、外盖板接合机3和压贴压实机4,构成一流水作业机构,摺弯机1由驱动装置11和摺弯装置12组成;“V”型摺边机2由驱动装置21和“V”摺边装置22组成;内、外盖板接合机3由驱动装置31和接合装置32组成;压贴压实机4由驱动装置41和压贴压实装置42组成。从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摩托车链盒自动辘骨机构,其特征是:包括摺弯机(1)、“V”型摺边机(2)、内、外盖板接合机(3)和压贴压实机(4),构成流水作业机构,摺弯机(1)由驱动装置(11)和摺弯装置(12)组成,摺弯装置(12)由导向轮组(13)、摺弯压轮组(14)及其转轴组成,导向轮组(13)是一对作垂直方向运动的圆环形滚轮,摺弯压轮组(14)是一对作反方向运动的环型滚轮、两滚轮部分重叠、重叠部分留有与待摺工件厚度相同的间隙,所述重叠处形成摺弯压轮组的摺弯工作区,导向轮组(13)引导被摺工件进入摺弯压轮组(14)的摺弯工作区;“V”型摺边机(2)由驱动装置(21)和“V”摺边装置(22)组成,“V”型摺边装置(22)由一对互补的、运动方向垂直的截头锥型滚轮(23)及一对运动方向相反的导向滚轮(24)组成,两个截头锥型滚轮(23)形成一“V”形工作间隙,两个导向滚轮(24)位于“V”形工作间隙的外侧、并形成“一”字形间隙,两个间隙等于被摺工件的厚度,各滚轮的轴通过齿轮与驱动装置(21)的输出端连接,导向滚轮组(24)引导被摺工件进入“V”形工作间隙;内、外盖板接合机(3)由驱动装置(31)和接合装置(32)组成,接合装置(32)由一对互补的运动方向垂直的截头锥型压轮(33)、圆柱型导向滚轮(34)及它们的转轴组成,两个截头锥型压轮(33)形成一工作间隙,该工作间隙等于摺工件组合骨的厚度,圆柱型导向滚轮(34)位于工作间隙的外侧、引导被摺合链合盖板进入工作间隙,截头锥型压轮(33)的转轴通过齿轮连接驱动装置(31)的输出端;压贴压实机(4)由驱动装置(41)和压贴压实装置(42)组成,压贴压实装置(42)由一对圆柱型滚轮(43)及相应的滚轮轴、滚轮轴座组成,两个圆柱型滚轮(43)之间形成“一”字形工作间隙,该工作间隙略小于被压工件组合骨的厚度,滚轮轴通过齿轮连接驱动装置(41)的输出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建进
申请(专利权)人:南海市颜峰辉摩托车配件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