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水性鱼类幼鱼培育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028067 阅读:1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03 01:29
冷水性鱼类幼鱼培育池,它涉及一种鱼类培育池。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解决现有的冷水鱼培育池之间进排水相连通,导致鱼池的幼鱼交叉感染以及单个鱼池起捕难度大的问题。每个池体的另一端与一个池埂对应设置,每个池体的另一端侧壁与对应的池埂形成一个排水池,每个池体与对应的排水池的下部通过一个拦鱼丝网相互连通,每个排水池的底部设置有一个排水口,每个池体的另一端侧壁的高度和每个池埂的高度一致设置,每个池体的另一端侧壁的高度低于每个池体其它侧壁的高度,每个池体其它侧壁的高度与每个池体的另一端侧壁的高度差为10~20cm。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鱼类幼鱼培育池用于培育冷水性鱼类幼鱼。(*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鱼类培育池。
技术介绍
冷水性鱼类具有肉质细嫩、营养丰富、可食部分大、无肌间刺、易于加工等特点,最重要的是肌肉中蛋白含量高,并且含有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日常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青、草、鲢、鳙等传统的鱼类品种以不能够完全满足人们的消费需要,因此我国冷水性高品质蛋白质鱼类养殖业发展十分迅速。目前冷水性鱼类已成为我国乃至世界上重要的高品质蛋白质和营养物质的来源之一。近年来随着国家和地方政府对冷水鱼类养殖业的高度重视,养殖面积在不断加大,所以对苗种和幼鱼的需求也每日剧增。现有的冷水鱼养殖主要是采用流水池塘养殖模式,池塘养殖模式主要采用多个水泥池并联排列,各个水泥池之间进排水相连通,其中一个水泥池排水时使其它水泥池水位·同时降低,即鱼池无法单独排水,其中一个鱼池的幼鱼感染病后,导致其他鱼池的幼鱼交叉感染,同时单个鱼池起捕难度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解决现有的冷水鱼培育池之间进排水相连通,导致鱼池的幼鱼交叉感染以及单个鱼池起捕难度大的问题,进而提供一种冷水性鱼类幼鱼培育池。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的冷水性鱼类幼鱼培育池由并排设置的多个池体、多个拦鱼丝网和多个池埂构成,每个池体的一端设置有一个进水口,池体、拦鱼丝网和池埂的数量一致设置,每个池体的另一端与一个池埂对应设置,每个池体的另一端侧壁与对应的池埂形成一个排水池,每个池体与对应的排水池的下部通过一个拦鱼丝网相互连通,每个排水池的底部设置有一个排水口,每个池体的另一端侧壁的高度和每个池埂的高度一致设置,每个池体的另一端侧壁的高度低于每个池体其它侧壁的高度,每个池体其它侧壁的高度与每个池体的另一端侧壁的高度差为10 20cm。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冷水性鱼类幼鱼培育池设有多个池埂,与现有的冷水鱼培育池相t匕,鱼池实现了单独排水,大大缩短了排水时间,避免了鱼池之间幼鱼交叉感染,同时方便了单个鱼池起捕。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冷水性鱼类幼鱼培育池的俯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具体实施方式一如图I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冷水性鱼类幼鱼培育池由并排设置的多个池体I、多个拦鱼丝网2和多个池埂3构成,每个池体I的一端设置有一个进水口1-1,池体I、拦鱼丝网2和池埂3的数量一致设置,每个池体I的另一端与一个池埂3对应设置,每个池体I的另一端侧壁与对应的池埂3形成一个排水池4,每个池体I与对应的排水池4的下部通过一个拦鱼丝网2相互连通,每个排水池4的底部设置有一个排水口 5,每个池体I的另一端侧壁的高度和每个池埂3的高度一致设置,每个池体I的另一端侧壁的高度低于每个池体I其它侧壁的高度,每个池体I其它侧壁的高度与每个池体I的另一端侧壁的高度差为10 20cm。具体实施方式二 本实施方式每个池体I其它侧壁的高度与每个池体I的另一端侧壁的高度差为15cm。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工作原理排水时,关闭待排水池体I的进水口 1-1,打开相对应的排水池4内的排水口 5,池体I内的水通过拦鱼丝网2进入排水池4内,由排水口 5排出;进水时,将排水口 5关闭,然后打开相对应的进水口 1-1,池体I的水进满后,池体I内高于池体I的另一端侧壁和池埂 3的水流入排水沟6内排走。权利要求1.一种冷水性鱼类幼鱼培育池,所述幼鱼培育池由并排设置的多个池体(I)、多个拦鱼丝网(2)和多个池埂(3)构成,每个池体(I)的一端设置有一个进水口(1-1),其特征在于池体(I)、拦鱼丝网(2)和池埂(3)的数量一致设置,每个池体(I)的另一端与一个池埂(3)对应设置,每个池体(I)的另一端侧壁与对应的池埂(3)形成一个排水池(4),每个池体(I)与对应的排水池(4)的下部通过一个拦鱼丝网(2)相互连通,每个排水池(4)的底部设置有一个排水口(5),每个池体(I)的另一端侧壁的高度和每个池埂(3)的高度一致设置,每个池体(I)的另一端侧壁的高度低于每个池体(I)其它侧壁的高度,每个池体(I)其它侧壁的高度与每个池体(I)的另一端侧壁的高度差为10 20cm。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冷水性鱼类幼鱼培育池,其特征在于每个池体(I)其它侧壁的高度与每个池体(I)的另一端侧壁的高度差为15cm。专利摘要冷水性鱼类幼鱼培育池,它涉及一种鱼类培育池。本技术为解决现有的冷水鱼培育池之间进排水相连通,导致鱼池的幼鱼交叉感染以及单个鱼池起捕难度大的问题。每个池体的另一端与一个池埂对应设置,每个池体的另一端侧壁与对应的池埂形成一个排水池,每个池体与对应的排水池的下部通过一个拦鱼丝网相互连通,每个排水池的底部设置有一个排水口,每个池体的另一端侧壁的高度和每个池埂的高度一致设置,每个池体的另一端侧壁的高度低于每个池体其它侧壁的高度,每个池体其它侧壁的高度与每个池体的另一端侧壁的高度差为10~20cm。本技术的鱼类幼鱼培育池用于培育冷水性鱼类幼鱼。文档编号A01K63/00GK202551908SQ2012201713公开日2012年11月28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20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20日专利技术者贾钟贺, 张永泉, 白庆利, 张玉勇, 张颖 申请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冷水性鱼类幼鱼培育池,所述幼鱼培育池由并排设置的多个池体(1)、多个拦鱼丝网(2)和多个池埂(3)构成,每个池体(1)的一端设置有一个进水口(1?1),其特征在于:池体(1)、拦鱼丝网(2)和池埂(3)的数量一致设置,每个池体(1)的另一端与一个池埂(3)对应设置,每个池体(1)的另一端侧壁与对应的池埂(3)形成一个排水池(4),每个池体(1)与对应的排水池(4)的下部通过一个拦鱼丝网(2)相互连通,每个排水池(4)的底部设置有一个排水口(5),每个池体(1)的另一端侧壁的高度和每个池埂(3)的高度一致设置,每个池体(1)的另一端侧壁的高度低于每个池体(1)其它侧壁的高度,每个池体(1)其它侧壁的高度与每个池体(1)的另一端侧壁的高度差为10~20cm。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钟贺张永泉白庆利张玉勇张颖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