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绒刺出性织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026404 阅读:1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29 08: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优异的轻量防绒刺出性织物,不仅初期低透气性优异,而且可抑制其经时恶化、即透气度的上升,而且具有可耐实用的充分的撕裂强度,无损于织物本来的手感。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防绒刺出性织物是在布帛上涂布树脂形成的,其特征在于,所述布帛由纱条的纤度为33分特以下的合成纤维构成,具有50g/m2以下的单位面积重量和1400以上、1800以下的布面覆盖系数,所述树脂以按固态成分计为0.1g/m2以上、5g/m2以下的涂布量涂布在所述布帛的至少一侧表面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洗漆耐久性优异的轻量的防绒刺出性(downproof)织物。
技术介绍
对于作为羽绒服或棉服等的外罩使用的织物,要求适度的低透气性,所述适度的低透气性能够防止产品的羽毛或内棉钻出,并且由空气进出引起的膨胀、皱缩变形容易。为了得到适度的低透气性,已知有使织物的织密度高密度化并利用轧光(calender)加工压缩纤维来缩小纱与纱之间的缝隙的方法(专利文献I 3)。此外,也已知将连续微多孔膜全面涂布或层压在织物上的方法、或用凹版辊等以表面被覆率为50 90%进行部分涂布的方法(专利文献4 5)。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平3-241078号公报 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2005-48298号公报专利文献3 日本特开2004-339672号公报专利文献4 日本特开平5-176832号公报专利文献5 日本特开2007-5641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在利用织密度的高密度化和轧光加工来控制低透气度的方法中,尤其是在织造近来的羽绒服所要求的使用了低纤度纱线的薄料织物的高密度织物时,存在这样的根本问题由于常发生断纱,所以工程通过性极差,而且由于织造速度慢所以生产率得不到提升。此外,即使在初期状态得到适度的低透气度,也会在折叠或洗涤等日常使用中由于施加摩擦、弯曲、伸缩等力而造成纱与纱之间的缝隙经时扩大、易于变得难以保持低透气度。尤其是在使用了低纤度纱线的薄料织物中,透气度的经时恶化易于引起羽毛或内棉钻出。此外,若使织物为高密度,则由于纱之间的约束力高而使撕裂强度降低,尤其是在薄料织物中,由于纱强度低而导致撕裂强度降低,易于引起致命问题。另一方面,在涂布或层压连续微多孔膜的方法中,微多孔变得过小而难以得到充分的透气度。尤其是对于优选用于羽绒服的薄料织物而言,膜导致织物的手感变硬,而且容易变重,所以该方法不适合。此外,若进行涂布或层压则纱与纱之间被完全固定,所以与使织物高密度化的情况相同,纱之间的约束力提高,撕裂强度降低。而且,根据利用凹版涂布等以表面被覆率50 90%左右进行部分树脂涂布的方法,虽然对于中厚织物可在维持低透气度的基础上防止撕裂强度降低和织物手感硬化,但对于薄料织物,与全面涂布的情况相同,存在有损于织物本来的手感、织物变重的问题。而且,由于高的表面被覆率使得撕裂强度也降低,因此,对于薄料织物而言,采用该方法不适于实用。鉴于上述现状,本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提供优异的轻量防绒刺出性织物,其不仅具有能够防止产品的羽毛或内棉钻出、并且由空气进出引起的膨胀、皱缩变形容易的、适度的低透气性,而且可抑制其经时恶化、即透气度的上升,而且具有可耐实用的充分的撕裂强度,无损于材料本来的手感。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防绒刺出性织物是在布帛上涂布树脂形成的,其特征在于,所述布帛由纱条纤度为33分特以下的合成纤维构成、具有50g/m2以下的单位面积重量和1400以上、1800以下的布面覆盖系数,所述树脂以按固态成分计为0. lg/m2以上、5g/m2以下的涂布量涂布在所述布帛的至少一侧表面。本专利技术的防绒刺出性织物中,对于织物组织没有特别限制,由于轻量且容易制成较薄的产品,所以最优选塔夫绸(taffeta)等平织组织或锦纟仑纱加固织物(ripstop)等变化平织组织。本专利技术的防绒刺出性织物材料中使用的合成纤维的纤度为33分特以下,所以易于将织物的单位面积重量设定为50g/m2以下。可通过进一步缩小合成纤维的纤度来实现轻量化,可通过使其为16分特以下使织物单位面积重量为30g/m2以下,通过使其为11分特以下使织物单位面积重量为24g/m2以下,通过使其为8分特以下使织物单位面积重量为 20g/m2。若织物单位面积重量超过50g/m2,则由于织物重量变大,不能充分发挥作为防绒刺出性的薄料织物的功能,与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不相符。此外,在本专利技术的防绒刺出性织物中,优选使构成经纬至少一方的合成纤维的单丝纤度为I. 6分特以下,更优选使其为1.0分特以下。进一步优选使其为0.8分特以下。通过使单丝纤度为I. 6分特以下,由于单丝细,根数也增多,所以单丝与单丝的缝隙变小,不易发生涂布时树脂向合成纤维内部含浸以及树脂向织物背面渗透,在涂布后也无损于手感,可在上述情况下实现低透气度。若所有构成经纬的合成纤维超过I. 6分特,则存在容易发生涂布时树脂向合成纤维内部含浸和树脂向织物背面渗透的倾向。构成本专利技术的防绒刺出性织物的合成纤维可列举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丙烯腈等丙烯酸纤维、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亚丙基酯等聚酯纤维、尼龙6、尼龙66等聚酰胺纤维、聚氨酯纤维、聚乙烯、聚丙烯等聚烯烃纤维、聚酰亚胺纤维、聚缩醛纤维、聚醚纤维、聚苯乙烯纤维、聚碳酸酯纤维、聚酰胺酯纤维、聚苯硫醚纤维、聚氯乙烯纤维、聚醚酯纤维、聚乙酸乙烯酯纤维、聚乙烯醇缩丁醛纤维、聚偏1,1_ 二氟乙烯纤维、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纤维、氟树脂类纤维、苯乙烯-丙烯酸共聚纤维、芳香族聚酰胺纤维等合成纤维。其中,由于强度和耐久性方面优异,所以可优选使用尼龙6、尼龙66等聚酰胺纤维。此外,本专利技术的防绒刺出性织物中,由于布帛的布面覆盖系数为1400以上1800以下,所以可高效地生产有效地防止树脂向背面渗透并具有优异的防绒刺出性的织物。与此相对,若布帛的布面覆盖系数大于1800,则易于发生下述根本问题,即布帛的织造中常发生断纱等,工程通过性极差,而且,生产速度得不到提升。此外,由于织物单位面积重量容易变高,所以不能充分发挥作为用于防止羽绒刺出的薄料织物的功能,与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不相符。相反,若布面覆盖系数不足1400,则有这样的危险由于织物的网眼变粗,纱之间的缝隙变大,因此在实施涂布加工时树脂容易向背面渗透。此外,本专利技术的防绒刺出性织物中,由于涂布于布帛的树脂以固态成分计的涂布量为0. lg/m2以上5g/m2以下,所以可适当地抑制纱之间的约束,因此,可提供具备充分的撕裂强度和透气度、并且即使在洗涤后线缝偏离也较少的防绒刺出性织物。与此相对,若树脂的涂布量大于5g/m2,虽然不发生由线缝偏离所造成的问题,但是纱之间的约束强,难以使撕裂强度为8N以上,而且给薄料织物带来的手感硬化的影响较大,不能充分发挥作为薄料织物的功能。此外,树脂塞入纱之间的缝隙,结果导致透气度容易降低至不足0. lcc/cm2/sec,不适于作为防绒刺出性的薄料织物。相反,若树脂的涂布量不足0. lg/m2,则给薄料织物的手感带来的不良影响小,撕裂强度的降低也小,所以容易形成为8N以上,但是纱之间的接合不充分,线缝偏离容易大于2. 5_。此外,由于纱之间的接合不充分,所以由于施加摩擦、弯曲、伸缩等力,导致纱之间的缝隙变大,难以将洗涤后的透气度保持在I. 5cc/cm2/sec以下。作为涂布于本专利技术的防绒刺出性织物的树脂,可使用聚氨酯类树脂、聚酰胺类树月旨、聚酯类树脂、聚醚类树脂、丙烯酸类树脂、氯乙烯类树脂、氟树脂、聚乙烯类树脂、有机硅树脂等。它们可以是单成分,也可以是两种以上的混合物或丙烯酸有机硅类树脂等共聚树月旨。其中,聚氨酯类树脂具有柔软性,无损于布帛的手感,使用中或洗涤后不易褶皱,因而优选。本专利技术的防绒刺出性织物中,作为将树脂涂布于布帛的方式,浮刀方式、刀辊方式、底刀方式等直接涂布方式速度快、成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喜多川恒光风早新太郎北岛弘保
申请(专利权)人:东丽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