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滤装置以及为此设置的过滤元件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025558 阅读:1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29 07:18
一种过滤装置,尤其是用于被水混入物污染的流体、如柴油,带有具有流体入口(43)和流体出口(44)的过滤器壳体(1),在该过滤器壳体中能承接至少一个过滤元件(9),该过滤元件的包围内部的过滤器空腔(17)的过滤介质(11)在过滤过程中能被相应的流体从未过滤侧(14)朝向净化侧(13)流过,其中,在所述过滤介质(11)的至少一侧存在有水分离装置(23)连同用于分离出的水的分离区域(25),该分离区域经由至少一个朝向分离区域(25)敞开的水通口(35)与水收集腔(45)连接,并且所述过滤元件(9)具有形成至内部过滤器空腔(17)的流体连接部的通路(29)并且能固定在过滤器壳体(1)的元件承接座(47)上,其特征在于,存在流体导引装置(41),在该流体导引装置中形成有相互分隔开的流体路径,这些流体路径中的第一流体路径(59/69)从壳体(1)的流体入口(43)通向过滤元件(9)的未过滤侧(14),而第二流体路径(57)将相应的水通口(35)与水收集腔(45)相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过滤装置,尤其是用于被水混入物污染的流体、如柴油,该过滤装置带有具有流体入口和流体出口的过滤器壳体,在该过滤器壳体中能承接至少一个过滤元件,该过滤元件的包围内部的过滤器空腔的过滤介质在过滤过程中能被相应的流体从未过滤侧朝向净化侧流过,其中,在过滤介质的至少一侧存在有水分离装置连同用于分离出的水的分离区域,该分离区域经由至少一个朝向分离区域敞开的水通口与水收集腔连接,并且过滤元件具有形成至内部过滤器空腔的流体连接部的通路并且能固定在过滤器壳体的元件承接座上。 另外,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设置用于在这种过滤装置上使用的过滤元件。
技术介绍
上述类型的过滤装置是已知的。这样的过滤装置通常应用在用于内燃机的燃料系统中,以便保护敏感部件、尤其是喷射系统不受在燃料中携带的污物的损害。在此,可以通过凝结过程分离在燃料中携带的水部分,在该凝结过程中在过滤介质上形成小水滴,该小水滴可以从形成在过滤元件中的分离腔流向水收集腔。为了保证设置在过滤器下游的系统的运行可靠性,重要的是,在过滤元件的在运行时间期间所需的更换过程中,不会由于积聚在用坏的过滤元件上的污物掉落而发生系统污染,其中总是在用坏的过滤元件的端盖与元件承接座脱开时,在过滤元件的净化侧和壳体的流体出口之间的流体连接中断。另外,希望与积累的水分开、可靠地导引相应的流体,这提高了运行可靠性。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该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所考虑类型的过滤装置,其结构方式保证最大程度的运行可靠性以及在更换过程中尤其在壳体的流体出口处减小污染的危险。按照本专利技术,该目的通过一种在整体上具有权利要求I的特征的过滤装置达到。按照权利要求I的特征部分,本专利技术的重要特点在于,存在流体导引装置,在该流体导引装置中形成有相互分隔开的流体路径,这些流体路径中的第一流体路径从壳体的流体入口通向过滤元件的未过滤侧,而这些流体路径中的第二流体路径将相应的水通口与水收集腔连接。这样经由流体导引装置创造了所述流体路径的可靠分隔,使得即便在取出用坏的过滤元件连同更换新元件时也不会由于在用坏的过滤元件上积聚的污物掉落而朝净化侧出现污染系统,而是相应的污物保留在未过滤侧。而且既不可能向净化侧、也不可能向未过滤侧不希望地引入水。与这种类型的已知过滤装置相比,在这些过滤装置中在过滤过程中过滤元件的过滤介质被从其外部的未过滤侧朝向形成净化侧的内部过滤器空腔流过,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有利的构造中,流体导引装置引起一种流动反向,使得过滤元件优选被从内部的过滤器空腔向外流过。这决定性地改善了在过滤器更换过程中的情况。在过滤元件被从内向外流过时,未过滤侧位于内部的过滤器空腔中,使得积聚在未过滤侧的、在取出过滤元件时可能掉落的污物颗粒保留在未过滤侧的流体路径的分开的区域中,而在过滤介质的形成净化侧的外侧上通入的流体出口位于“受危险的”区域之外。由此有效地避免了设置在流体出口下游的系统的污染危险。以特别有利的方式这样进行布置,S卩,未过滤侧通过过滤元件的内部的过滤器空腔形成,而水分离装置及其朝向分离区域敞开的水通口是过滤元件的组成部分。水收集腔优选这样布置,即,该水收集腔在过滤器壳体的最深位置处连接在该过滤器壳体上,其中,过滤器壳体的元件承接座位于水收集腔上方。在过滤元件在下端部具有一端盖的实施例中,该端盖具有所述通到过滤器空腔中的通路和至少一个水通口,流体引导装置可与端盖密封地流体连接,这在设计上获得了简 单的结构。在此,可以特别有利地这样布置,S卩,所述流体导引装置为形成分隔开的流体路径而具有适配件,该适配件构造为连接元件,过滤元件的端盖经由该连接元件能固定在元件承接座上。由此,端盖可以以简单的、能廉价制造的方式构造为能与要更换的过滤元件一起丢失的构件,而流体导引装置连同形成分隔开的流体路径的装置可以形成一个与之分开的、形式为适配件的独立构件。在有利的实施例中,优选圆形的端盖在其周向边缘上具有一个环形体,该环形体形成相互分隔开的、沿轴向延伸的内部的环形周面,在这些环形周面中的一个环形周面上贴靠一个疏水的滤网,该滤网以形成分离区域的径向间距包围过滤介质的外侧,而这些环形周面中的另一个环形周面形成用于流体密封地贴靠适配件的周向边缘部分的密封面。关于端盖的构造优选这样布置,S卩,端盖为形成通路而具有一管段,该管段从限定端盖主平面的、形成用于过滤介质的支座的端盖底部沿轴向离开地向上延伸到过滤器空腔中并且为了密封地嵌接到位于适配件的内管中而沿轴向向下延伸,该内管作为第一流体路径的一部分与壳体的流体入口处于流体连接。在特别有利的实施例中,适配件的内管被套筒体包围,该套筒体在背离端盖的下端部朝向水收集腔敞开并且以这样的间距包围内管,通过该间距形成作为第二流体路径一部分的水通道。此外,适配件可以以有利的方式这样构造,S卩,适配件的套筒体在其面向端盖的端部具有平坦的环形盘,该环形盘没有中断地一直到其周向边缘部分是连续的,该边缘部分可与端盖的配设的环形周面密封地贴靠,并且所述环形盘在工作位置时沿着端盖底部以这样的间距延伸,套筒体的水通道通过该间距延续直到形成在端盖底部中的相应水通口。用作流体导引装置的适配件因此与端盖底部的下侧一起形成第二流体路径的通向相应的水通口的部分,汇聚在分离腔中的水经由该第二流体路径流出。元件承接座可以以有利的方式具有形成在水收集腔和壳体的承接过滤元件的主要部分之间的连接部的管接头,适配件的套筒体可承接在该管接头中,以将相关的过滤元件经由其与适配件密封连接的端盖固定在壳体中。适配件对于其作为流体导引装置的功能而言可以这样有利地构造,S卩,套筒体在其外侧上为了贴靠在元件承接座的管接头的内侧上而具有两个相互以轴向间距设置的、沿径向突出的环形件,通过这两个环形件在套筒体的外侧和元件承接座的管接头的内侧之间形成一个环形腔,其中,通向壳体流体入口的流入通道作为第一流体路径的一部分通到该环形腔中。对于该流体路径从内管到流体入口的延伸可以这样布置,S卩,从适配件的内管分支出一连接通道,该连接通道通入套筒体的外侧上的环形腔中并且朝向壳体的流体入口延续第一流体路径。关于在过滤元件的端盖、适配件和元件承接座之间的密封,套筒体的环形件在元件承接座的管接头上的密封、端盖的管体在适配件的内管上的密封以及适配件的环形盘的边缘部分在端盖的环形周面上的密封可以分别通过O形圈形成。 通过适配件的套筒体的外侧相对于元件承接座的内壁的密封获得了额外的优点,即,省去了端盖的外周相对于壳体内侧的否则常见的密封,并且取而代之以明显较小的密封直径实现在净化侧和未过滤侧之间的密封,由此获得了减小的安装力并由此简化了过滤元件的安装和拆卸。 本专利技术的主题还涉及一种设置用于在按本专利技术的过滤装置中使用的过滤元件,该过滤元件具有在权利要求15中给出的特征。这样的过滤元件的有利构造是后续的从属权利要求的主题。附图说明以下根据附图所示的实施例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在附图中示出图I是按本专利技术的过滤装置的在此要描述的实施例的纵剖视图,以及图2是仅该实施例的与流体导引装置邻接的部分区域的沿纵向剖切示出的放大透视斜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该装置具有一个过滤器壳体1,该过滤器壳体带有一个中空圆柱形的主要部分3和一个连接在该主要部分的下侧上的底部部分5。在上端部,一个壳体盖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R·埃伯勒M·克赖比希M·德韦斯
申请(专利权)人:HYDAC过滤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