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还原炉料舟出炉拉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021096 阅读:2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29 03:27
一种还原炉料舟出炉的拉动装置,包括料舟和汽缸活塞杆,还包括两个抬升臂且分别通过拉舟钩与所述料舟连接,所述抬升臂设置在安装支架上且与所述汽缸活塞杆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设置抬升臂及钩头式拉舟钩,可避免拉舟钩与料舟侧壁上边缘接触,降低拉舟时的翘起力矩,可以有效地防止拉舟时的料舟翘起;本发明专利技术设置汽缸活塞杆伸出到位检测装置,检测传感器即微动开关的安装位置设置在炉门外部,既可改善传感器的工作环境,避免高温,也有利于防止拉舟时可能发生的氢气燃爆。本发明专利技术还设置脱钩抬升凸轮实现拉舟到位时自动脱钩,简化了拉舟装置的总体结构和拉舟作业过程,有利于提高拉舟作业的可靠性,减小出舟作业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金属粉末还原加工和机械领域,涉及一种还原炉料舟出炉的拉动装置
技术介绍
金属粉末还原自动化作业中,通常采用拉动方式将料舟从炉管中拉出,现有技术常采用单钩、单自由度的拉动结构。这种拉动结构对进口设备的细长形铸造料舟的适应性较好,但对宽度较大的薄壁焊接料舟,由于料舟变形,容易出现料舟翘起和偏斜的现象,进而发生拉动卡滞故障。此外,采用汽缸作为拉动驱动装置时,虽然汽缸上磁性开关的位置是可调的,但是,调整后的位置是固定的,也就是说,用汽缸上的磁性开关所设定的拉动距离是固定不变的。然而,由于料舟尺寸误差以及料舟变形,出炉料舟的位置是变化的,即实际拉动距离是 变化的,且变化量可达50mm以上。因此,实际工作中有可能出现以下两种情况当实际拉动距离大于设定的拉动距离时,会发生拉不着料舟的情况,即发生空操作故障。当实际拉动距离明显小于设定的拉动距离时,拉动汽缸活塞杆端部已经顶住料舟,无法继续伸出,却未达到设定的拉动距离,无法产生汽缸返回的信号,使拉动作业停顿,即发生拉动作业停顿故障。拉动时炉门必须打开,因此,出现拉动作业停顿故障时,炉门一直处于打开状态,这不仅影响炉管内金属粉末还原的质量,而且有可能引发氢气燃爆,是很危险的。拉动作业中即使不发生上述故障,只要汽缸上磁性开关的位置没有达到汽缸的极限位置,活塞杆在伸出停顿时,因为没有缓冲,经常发生过冲,如果伸出速度过快,可能会发生扑捉不到汽缸返回信号,或者发生活塞杆端部与料舟的刚性碰撞,这些对安全生产都是不利的。再者,料舟拉出到位以后,为使料舟与拉舟钩脱离,大多采用抬升拉动装置或使料舟下落的方法,使得拉动装置整体结构趋于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自动调节拉舟距离的还原炉料舟出炉拉动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在料舟出炉拉动作业中由于发生料舟翘起和偏斜而导致的卡滞现象。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还原炉料舟出炉拉动装置,包括料舟和汽缸活塞杆,还包括两个抬升臂,所述抬升臂设置在安装支架上且与所述汽缸活塞杆连接,所述抬升臂前端设有拉舟钩且通过所述拉舟钩拉动所述料舟。所述抬升臂包括水平臂;所述水平臂通过抬升臂转轴安装在所述安装支架上,且通过拉舟钩转轴与所述拉舟钩连接;所述拉舟钩为钩头式且与所述料舟接触的一端为球面。所述抬升臂还包括垂直臂,所述垂直臂上设有滚动轴承转轴,所述滚动轴承转轴上设有滚动轴承,所述安装支架的底板上设有与所述滚动轴承配合的抬升凸轮,拉动料舟时,所述滚动轴承与所述抬升凸轮接触且沿所述抬升凸轮移动,使所述抬升臂转动并带动所述拉舟钩上升从而脱离所述料舟。所述还原炉料舟出炉拉动装置还设有汽缸活塞杆伸出到位检测装置,其包括检测触头、导杆及微动开关,所述检测触头通过触头安装板设置在所述安装支架上,所述导杆通过线性轴承与所述触头安装板连接,所述微动开关通过汽缸防转条和与其连接的支架安装板与所述汽缸活塞杆连接。其中,还包括复位弹簧且活套在所述导杆上,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线性轴承的前端接触,另一端与所述触头安装板的后面接触,所述触头安装板的前面设有复位挡板,所述复位挡板固联在所述安装支架上。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I、本专利技术设置钩头式拉舟钩,可避免拉舟钩与料舟侧壁上边缘接触,降低拉舟时的翘起力矩,可以有效地防止拉舟时的料舟翘起。 2、本专利技术采用两个拉舟钩,其间距可以设置足够大,每个拉舟钩分别具有两个回转自由度,且各自运动独立,加之拉舟钩端部为球面形状,可以保证每个拉舟钩均与料舟可靠接触,因此可以防止拉舟时产生偏斜。3、本专利技术设置汽缸伸出位置检测传感器(即微动开关,也可以是其它开关型传感器,例如接近开关、磁性感应器等)随汽缸活塞杆一起移动的结构,可以根据料舟的实际位置自动调节拉舟汽缸活塞杆的伸出长度,即根据料舟的实际位置设定的拉舟距离,所以设定的拉舟距离与实际需要的拉舟距离始终一致,因此,既不可能发生拉舟空作业的故障,也不可能发生拉舟停顿的故障。其次,拉舟位置检测导杆复位弹簧在拉舟位置检测触头与料舟侦彳壁接触时起着缓冲作用,因此可以避免刚性冲击。4、本专利技术设置脱钩抬升凸轮实现拉舟过程中自动脱钩,简化了拉舟装置的总体结构和拉舟作业过程,有利于提高拉舟作业的可靠性,减小出舟作业时间。通过调整脱钩抬升凸轮的位置控制拉舟脱钩的起始位置,保证拉舟脱钩满足作业需要。5、本专利技术设置汽缸活塞杆伸出到位检测装置,检测传感器即微动开关的安装位置设置在炉门外部,既可改善传感器的工作环境,避免高温,也有利于防止拉舟时可能发生的氢气燃爆。附图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I俯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活塞杆伸出带动拉舟钩进入料舟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检测触头与料舟接触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拉舟钩脱离料舟示意图;图中,I.检测触头,2.抬升臂,2-1.抬升臂I,2_2.抬升臂II,3.复位挡板,4.安装支架,5.安装板,6.汽缸,7.线性轴承,8.复位弹簧,9.抬升臂转轴,10.拉舟钩转轴,10-1.拉舟钩转轴I,10_2.拉舟钩转轴II,11.拉舟钩,12.料舟,13.滚动轴承转轴,14.滚动轴承,15.抬升凸轮,16.汽缸防转条,17.导杆,18.安装支架底板,19.微动开关,20.汽缸活塞杆,21.触头安装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一种还原炉料舟出炉拉动装置,参见图I、图2,包括料舟12、汽缸6、汽缸活塞杆20和抬升臂2,抬升臂2安装在安装支架4上且通过安装支架4与汽缸活塞杆20连接。抬升臂2包括水平臂和垂直臂,水平臂通过抬升臂转轴9安装在安装支架4上,通过拉舟钩转轴10与拉舟钩11连接。垂直臂上设有滚动轴承转轴13,滚动轴承转轴13上设有滚动轴承14,安装支架底板18上设有与滚动轴承14配合的抬升凸轮15,拉舟钩11为钩头式,与料舟12接触的一端为球面。 抬升臂2包括抬升臂I 2-1和抬升臂II 2-2,拉舟钩转轴10包括拉舟钩转轴I10-1和拉舟钩转轴II 10-2 ;拉动料舟12时,两个滚动轴承14各自与一个抬升凸轮15接触且沿抬升凸轮15移动,使抬升臂2转动并带动拉舟钩11上升从而脱离料舟12。本专利技术的两个拉舟钩11分别安装在两个抬升臂2的水平臂上,每个拉舟钩11可独立绕其拉舟钩转轴I 10-1、拉舟钩转轴II 10-2转动;两个抬升臂2分别通过抬升臂转轴9安装在拉舟钩安装支架4上,并可各自独立绕其拉舟钩抬升臂转轴9转动;两个抬升臂2的垂直臂上分别装有滚动轴承14,每个滚动轴承14可各自独立地绕其滚动轴承转轴13转动;以上零部件通过安装支架4与汽缸活塞杆20联结,因此,均可以与汽缸活塞杆20 —起运动。为了能够根据需要的拉舟距离自动调节汽缸活塞杆的伸出位移,本专利技术设有汽缸活塞杆伸出到位检测装置,汽缸活塞杆伸出到位检测装置包括检测触头I、导杆17及微动开关19,检测触头I通过触头安装板21设置在安装支架4上,导杆17通过线性轴承7与触头安装板21连接,微动开关19通过汽缸防转条16和与其连接的支架安装板5与汽缸活塞杆20连接。检测触头I固定在触头安装板21上,与触头安装板21固联的还有两个导杆17且通过线性轴承7安装在安装支架4上,每一个导杆17上活套有复位弹簧8,复位弹簧8的一端与固定在安装支架4上的线性轴承7的前端面接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还原炉料舟出炉拉动装置,包括料舟(12)和汽缸活塞杆(2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抬升臂(2),所述抬升臂(2)设置在安装支架(4)上且与所述汽缸活塞杆(20)连接,所述抬升臂(2)前端设有拉舟钩(11)且通过所述拉舟钩(11)拉动所述料舟(1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凌建赵怀军李信李林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