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伞,包括伞拖,伞柄,伞骨架,伞面,伞拖固定于伞柄下端,伞面覆盖在伞骨架上,伞骨架包括长骨、短骨、第一接头与第二接头,第一接头固定于伞柄的上端,第二接头套设于伞柄上,并处于第一接头与伞拖之间,长骨的尾端固定链接在第一接头上,短骨的尾端固定链接于第二接头上,长骨中部绕成一个折环,短骨顶端穿过折环后回折形成第一闭合折勾,第一闭合折勾与折环实现链接,长骨顶端设有扣合折勾,与伞扣进行扣合连接,通过采用如上的固定链接模式,伞骨架链接更加牢固,伞扣也不易脱落,同时,长骨为一根完整的金属丝,更加坚固,延长了使用寿命,而且使用更加安全,适合小孩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活用品领域,特别是指一种伞。
技术介绍
伞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很常见,最主要的是遮雨和挡太阳,伞主要由伞面和伞骨架组成,伞骨架是伞的一个支撑系统,目前市场上的伞,其伞骨架之间的连接采用的是中蝶连接形式,即在伞骨架的长骨中部固定一个带有孔洞的中蝶,然后短骨顶端压扁打孔,通过铆钉将中蝶与短骨链接,从而将长骨与短骨链接,同时,长骨和短骨的尾端也采用压扁打孔的方式固定到接头上,这样的连接方式很不牢固,经过多次开合后容易松动脱落,尤其是遇到大风,支撑骨架向上翻后,很容易损坏,另一方面,现在伞扣与伞骨的的连接基本就是采用伞扣套在伞骨顶端,这样的连接方式很松散,很容易造成伞扣从伞骨顶端脱落下来,而且尖的伞骨顶端也有可能对使用者造成伤害,尤其是对于使用者是小孩子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伞,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伞骨架连接不牢固,以及伞扣容易脱落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伞,包括伞拖,伞柄,伞骨架,伞面,所述伞拖固定于所述伞柄下端,所述伞面覆盖在所述伞骨架上,所述伞骨架包括长骨、短骨、第一接头与第二接头,所述第一接头固定于所述伞柄的上端,所述第二接头套设于所述伞柄上,并处于所述第一接头与所述伞拖之间,所述长骨的尾端固定链接在所述第一接头上,所述短骨的尾端固定链接于所述第二接头上,所述长骨中部绕成一个折环,所述短骨顶端穿过所述折环后回折形成第一闭合折勾,所述第一闭合折勾与所述折环实现链接,采用如上的固定链接模式,相比于之前的采用打孔和铆钉配合固定的模式,链接更加牢固,同时,所述长骨为一根完整的金属丝,更加坚固,即使多次向上外翻,都不会影响,延长了使用寿命。进一步,所述长骨的顶端设有抵套住所述长骨并与所述伞面边缘固定连接的伞扣,所述长骨前端采用回折设计,形成具有扣合作用的扣合折勾,所述伞扣抵套所述长骨的一端设有孔洞,另一端封闭,所述孔洞内壁下端设有卡部,所述扣合折勾与所述伞扣为扣入式连接,通过扣入式的连接设计,可以使所述长骨与所述伞扣牢固结合,不易滑出,实用性更强,同时,所述扣合折勾边缘圆滑,即使所述伞扣滑出,也不易伤害到使用者,适合小孩使用。进一步,所述卡部为左右对称的两个矩形凹孔,所述凹孔可以是不通透的,也可以是所述伞扣壁上的两个通孔,这样都可以实现对所述扣合折勾的卡扣。进一步,所述卡部为环形凸起的凸块,这样也可以将所述扣合折勾卡扣在所述伞扣内部。进一步,所述扣合折勾尾端设有折弯,所述折弯使所述扣合折勾的顶点与所述长骨的轴线在同一直线上,这一设计保证了所述伞的整体美观性。进一步,所述伞扣的外壁顶端设有一环形凹槽,所述凹槽方便用于所述伞扣与所述伞面的连接。进一步,所述长骨的尾端回折形成第二闭合折勾,所述短骨尾端回折形成第三闭合折勾。进一步,所述第一接头上套设有第一固定金属环,所述第二接头上套设有第二固定金属环,所述第二闭合折勾与所述第一固定金属环链接,所述第三闭合折勾与所述第二固定金属环链接,这种不需要压扁打孔的方式提高了链接的牢固性。进一步,所述折环背向伞面方向,这一设计也具有保持所述伞的美观性的作用。其他参照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所述伞骨架之间主要采用链接固定的形式,结构更加简单,极大的提高了两者之间结合的牢固性,同时所述长骨也更加坚固,不易折断,所述长骨、所 述短骨、所述第一接头和所述第二接头均采用链接形式,这些都极大的延长了所述伞的使用寿命,同时制作工艺也更加简便,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所述扣合折勾与所述伞扣的扣入式连接方式,使所述伞扣与所述伞骨架之间连接紧密,不易脱落,而且所述长骨顶端圆滑,即便从所述伞扣中滑出,也不易伤害到使用者,特别适合小孩使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I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伞一个实施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所示伞的伞骨架的链接关系以及伞扣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I所示伞另一实施例的伞骨架的链接关系以及伞扣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I、图2和图3所示的一种伞,包括伞拖1,伞柄2,伞骨架,伞面3,伞拖I固定于伞柄2下端,伞面3覆盖在伞骨架上,伞骨架包括长骨4、短骨5、第一接头6与第二接头7,第一接头6固定于伞柄2的上端,第二接头7套设于伞柄2上,并处于第一接头6与伞拖I之间,长骨4的尾端固定链接在第一接头6上,短骨5的尾端固定链接于第二接头7上,长骨4中部绕成一个折环,短骨5顶端穿过折环后回折第一闭合折勾,从而第一闭合折勾与折环实现链接,采用如上的固定链接模式,相比于之前的采用打孔和铆钉配合固定的模式,链接更加牢固,同时,长骨4为一根完整的金属丝,更加坚固,即使多次向上外翻,都不会影响,延长了使用寿命,。进一步,长骨4的顶端设有抵套住长骨4并与伞面3边缘固定连接的伞扣8,长骨4前端采用回折设计,形成具有扣合作用的扣合折勾,伞扣8抵套长骨4的一端设有孔洞,另一端封闭,孔洞内壁下端设有卡部,扣合折勾与伞扣8为扣入式连接,通过扣入式的连接设计,,可以使长骨4与伞扣8牢固结合,不易滑出,即使是小孩也不易拔出,实用性更强,同时,扣合折勾边缘圆滑,即使伞扣8滑出,也不易伤害到使用者,尤其是小孩。进一步,卡部为左右对称的两个矩形凹孔9,如图2所示,凹孔9可以是不通透的,也可以是伞扣8壁上的两个通孔,这样都可以实现对扣合折勾的卡扣。进一步,卡部为环形凸起的凸块11,如图3所示,这样也可以将扣合折勾卡扣在伞扣8内部。进一步,扣合折勾尾端设有折弯,折弯使扣合折勾的顶点与长骨4的轴线在同一直线上,这一设计保证了伞的整体美观性。进一步,伞扣8的外壁顶端设有一环形凹槽10,凹槽10方便用于伞扣8与伞面3 的连接。进一步,长骨4的尾端回折形成第二闭合折勾,短骨5尾端回折形成第三闭合折勾。进一步,第一接头6上套设有第一固定金属环61,第二接头7上套设有第二固定金属环71,第二闭合折勾与第一固定金属环61链接,第三闭合折勾与第二固定金属环71链接,这种不需要压扁打孔的方式提高了链接的牢固性。进一步,折环背向伞面3方向,这一设计也具有保持伞的美观性的作用。其他参照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所提出的一种伞,其伞骨架之间主要采用链接固定的形式,结构更加简单,极大的提高了两者之间结合的牢固性,同时长骨4也更加坚固,不易折断,长骨4、短骨5、第一接头6和第二接头7均采用链接形式,这些都极大的延长了伞的使用寿命,同时制作工艺也更加简便,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中伞扣8与伞骨架之间采用扣入式的连接方式,使伞扣8与伞骨架之间连接紧密,不易脱落,提高了伞的实用性与安全性。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伞,包括伞拖,伞柄,伞骨架,伞面,所述伞拖固定于所述伞柄下端,所述伞面覆盖在所述伞骨架上,其特征在于:所述伞骨架包括长骨、短骨、第一接头与第二接头,所述第一接头固定于所述伞柄的上端,所述第二接头套设于所述伞柄上,并处于所述第一接头与所述伞拖之间,所述长骨的尾端固定链接在所述第一接头上,所述短骨的尾端固定链接于所述第二接头上,所述长骨中部绕成一个折环,所述短骨顶端穿过所述折环后回折形成第一闭合折勾,所述第一闭合折勾与所述折环实现链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天益,
申请(专利权)人:陈天益,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