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风光互补LED路灯控制器,该风光互补LED灯控制器由风光能接收转换电路JZC、充电电路CDC、蓄电池电路DCC、稳压电路WYC、恒流电路HLC、负载电路FZC、内部直流电源电路DYC、控制电路KZC相连组成恒流源电路HLC中的LC端接控制电路KZC中单片机IC12的20端;内部电源电路DYC中的DC24V电压接自蓄电池电路中蓄电池B的正极,内部电源电路DYC产生的DC12V的电压、DC5V的电压供本控制器内部电路使用;控制电路KZC中单片机IC12的1端和32端外接程序输入设备。在很小输入的情况下仍能保证正常充电。电路简单、风光电转换效率高、工作稳定。可用于路灯照明。(*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风光互补LED灯控制器。
技术介绍
公知的风光互补LED灯控制器包括充电电路、驱动电路、控制电路。该控制器电路复杂、风光电转换效率低、不稳定,不能满足实际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公知的LED路灯控制器电路复杂、风光电转换效率低、不稳定,不能满足实际需要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风光互补LED灯控制器。该风光互补LED灯控制器 采用充电管理IC (UC3906)、采用基于人工智能(Al)的风光能最大跟踪技术,做到了在很小输入的情况下仍能保证正常充电。电路简单、风光电转换效率高、工作稳定。可用于路灯照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该风光互补LED灯控制器由风光能接收转换电路JZC、充电电路⑶C、蓄电池电路DCCJis电路WYC、恒流电路HLC、负载电路FZC、内部直流电源电路DYC、控制电路KZC组成。详见图I。风光能接收转换电路中的Tl端外接太阳能电池组件的正极输出端同时内接集成电路ICl的I端,T2端外接太阳能电池组件的接地端同时内接集成电路ICl的2端,集成电路ICl的4端接地,集成电路ICl的3端经电阻Rl和电阻R2的串路接地、依次经电容Cl的正极和负极接地、接肖特基二极管IC3的正极,Fl端、F2端、F3端分别外接风机的三相输出端同时分别内接集成电路IC2的I端、2端、3端,集成电路IC2的5端接地、4端接肖特基二极管IC3的负极,肖特基二极管IC3的负极经压敏电阻R3接地、依次经电容C2的正极和负极接地、依次经电阻R4和电阻R5接地、经熔断器FUSEl接场效应管Ql的漏极,电阻R4和电阻R5的公共连接点接控制电路KZC中单片机IC12的17端,场效应管Ql的漏极经电阻R6接栅极,场效应管Ql的栅极接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2的基极依次经二极管Dl的负极和正极接地、经电阻R7接控制电路KZC中单片机IC12的10端,场效应管Ql的源极经电感LI接肖特基二极管IC4的正极,肖特基二极管IC4的正极接场效应管Q6的漏极,场效应管Q6的栅极接三极管Q4的发射极、接三极管Q5的发射极,三极管Q4的集电极接DC12V电源、经电阻R8接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三极管Q5的集电极接地,三极管Q4的基极和三极管Q5的基极并联并接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三极管Q3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3的基极依次经二极管D2的负极和正极接地、经电阻R9接控制电路KZC中单片机IC12的26端,肖特基二极管IC4的负极依次经电容C3的正极和负极接地、依次经电阻Rll和电阻Rl2接地,电阻Rll和电阻Rl2的公共连接点接控制电路KZC中单片机IC12的21端,肖特基二极管IC4的负极经TF端与充电电路⑶C的TF’相连。充电电路⑶C中的TF’端依次经发光二极管D3的正极和负极以及电阻R13接地、接集成电路IC5的3端和5端、经电阻R14接三极管Q7的发射极,集成电路IC5的2端和4端并联并接三极管Q7的发射极,集成电路IC5的I端和8端并联并经电容C4接地,集成电路IC5的15端经电阻R15接地,集成电路IC5的6端接地,集成电路IC5的14端经电容C5接地,集成电路IC5的7端经电阻R19接13端,集成电路IC5的10端经电阻R18接13端,集成电路IC5的13端经电阻R17接I端,集成电路IC5的I端经电阻R16接肖特基二极管IC6的负极,集成电路IC5的16端接三极管Q7的基极,三极管Q7的集电极接肖特基二极管IC6的正极,肖特基二极管IC6的负极经熔断器FUSE2接输出⑶端,输出⑶端依次经电阻R21和电阻R22接地,电阻R21和电阻R22的公共连接点接控制电路KZC中单片机IC12的18端,输出⑶端接蓄电池电路DCC的⑶’端。详见图3。蓄电池电路DCC中⑶’端接蓄电池B的正极、经输出FD端接稳压电路WYC的FD ’端。详见图4。 稳压电路WYC中的FD’端接场效应管Q8的漏极,场效应管Q8的漏极经电阻R23接栅极,场效应管Q8的栅极接三极管Q9的集电极,三极管Q9的发射极接地、基极经电阻R24接控制电路KZC中单片机IC12的13端,场效应管Q8的源极接集成电路IC7的7端、经电感L2接肖特基二极管IC8的正极,集成电路IC7的8端经电容C6接地,集成电路IC7的4端经电容C7接地,集成电路IC7的8端和4端之间接电阻R25,集成电路IC7的5端接地,集成电路IC7的I端和2端之间接电容C8和电阻R26的并路,集成电路IC7的3端经电容C9接地、经电阻R27接场效应管Qll的源极,集成电路IC7的6端经电阻R29接地、经电阻R31接场效应管Qll的栅极,场效应管Qll的源极经电阻R28接地,场效应管Qll的漏极接肖特基二极管IC8的正极,肖特基二极管IC8的负极依次经电容Cll接地、依次经电阻R32和电阻R33接地、依次经电感L3和输出WY端接负载电路FZC的WY’端。详见图5。负载电路FZC中的WY’端接LED组合的光源LEDn的正极,LED组合的光源LEDn的负极经HL’端接恒流源电路HLC的HL端。详见图6。恒流源电路HLC中接自控制电路KZC中单片机IC1215端的LK端经电阻R36接三极管Q15的基极,三极管Q15的基极依次经二极管D4的负极和正极接地,三极管Q15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15的集电极经电阻R35接内部电源DC12V、接三极管Q13的基极、接三极管Q14的基极,三极管Q14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13的集电极接内部电源DC12V,三极管Q13的发射极和三极管Q14的发射极的公共连接点接场效应管Q12的栅极,场效应管Q12的源极经电阻R34接地、经LC端接控制电路KZC中单片机IC12的20端,场效应管Q12的漏极经输出HL端接负载电路FZC的HL’端。详见图7。内部电源电路DYC中的DC24V电压接自蓄电池电路中蓄电池B的正极,内部电源电路DYC中的DC24V电压依次经电容C16的正极和负极接地、接集成电路ICll的I端,集成电路ICll的3端接地,集成电路ICll的2端输出DC12V的电压、依次经电容C15的正极和负极接地、经电阻R37接集成电路IC9的I端,集成电路IC9的I端经电容C14接地、经电容C13接地,集成电路IC9的3端接地,集成电路IC9的2端输出DC5V的电压、依次经电容C12的正极和负极接地。详见图8。控制电路KZC中单片机IC12的31端经电阻R42接地依次经电容C17的负极和正极接DC5V电压,单片机IC12的3端经电阻R41接地,单片机IC12的4端经电阻R39接地,单片机IC12的3端和4端之间连接晶振Y1、单片机IC12的I端和32端外接程序输入设备,单片机IC12的13端接稳压电路WYC的电阻R24,单片机IC12的15端接恒流源电路HLC的电阻R36,单片机IC12的20端接恒流源电路HLC的场效应管Q12的源极,单片机IC12的12端接地,单片机IC12的11端依次经发光二极管D5的正极和负极以及电阻R38接地,单片机IC12的21端接风光能接收转换电路JZC中电阻Rll和电阻R12的公共连接点,单片机IC12的18端接充电电路CDC中电阻R21和电阻R22的公共连接点,单片机IC12的28端接DC5V电压,单片机I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风光互补LED路灯控制器,其特征在于:该风光互补LED灯控制器由风光能接收转换电路(JZC)、充电电路(CDC)、蓄电池电路(DCC)、稳压电路(WYC)、恒流电路(HLC)、负载电路(FZC)、内部直流电源电路(DYC)、控制电路(KZC)相连组成;风光能接收转换电路(JZC)中的T1端和T2端分别外接太阳能电池组件的正、负极输出端;风光能接收转换电路(JZC)中的F1端、F2端、F3端分别外接风机的三相输出端;风光能接收转换电路(JZC)中的RYC端接控制电路(KZC)中单片机(IC12)的17端;风光能接收转换电路(JZC)中的JYK端接控制电路(KZC)中单片机(IC12)的10端;风光能接收转换电路(JZC)中的GK端接控制电路(KZC)中单片机(IC12)的26端;风光能接收转换电路(JZC)中的GC端接控制电路(KZC)中单片机(IC12)的21端;风光能接收转换电路(JZC)中的TF端与充电电路(CDC)的TF’相连;充电电路(CDC)中的XYC端接控制电路(KZC)中单片机(IC12)的18端;充电电路(CDC)中的输出CD端接蓄电池电路(DCC)的CD’端;蓄电池电路(DCC)中CD’端接蓄电池(B)的正极、经输出FD端接稳压电路(WYC)的FD’端;稳压电路(WYC)中的SW端接控制电路(KZC)中单片机(IC12)的13端;稳压电路(WYC)中的WY端接负载电路(FZC)的WY’端;负载电路(FZC)中的WY’端接LED组合的光源(LEDn)的正极,LED组合的光源(LEDn)的负极经HL’端接恒流源电路(HLC)的HL端;恒流源电路(HLC)中的LK端接控制电路(KZC)中单片机的15端;恒流源电路(HLC)中的LC端接控制电路(KZC)中单片机(IC12)的20端;内部电源电路(DYC)中的DC24V电压接自蓄电池电路中蓄电池(B)的正极,内部电源电路(DYC)产生的DC12V的电压、DC5V的电压供本控制器内部电路使用;控制电路(KZC)中单片机(IC12)的1端和32端外接程序输入设备。...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智慧,
申请(专利权)人:丁智慧,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