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013759 阅读:1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26 23: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断路器,旨在提供一种能够有效保护动静触头、延长使用寿命时间的断路器,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设有操作组件、触头组件和灭弧组件,所述触头组件包括动触头和静触头,所述灭弧组件包括有灭弧室,操作组件驱动动触头靠近或背离静触头,所述外壳内设有隔板,当动触头背离静触头时,隔板同步进入动触头和静触头之间;当动触头靠近静触头时,隔板从动触头和静触头之间同步脱离。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各种型号的断路器,尤其适合小型断路器。(*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断路器
技术介绍
断路器,一种能够关合、承载和开断正常回路条件下的电流,并能关合、在规定的时间内承载和开断异常回路条件(包括短路条件)下的电流的开关装置。断路器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电弧,电弧是高温高导电率的游离器体,它不仅对触头有很大的破坏作用,而且使断开电路的时间延长,为了阻止这一过程,在设计断路器的时候,把两个触头装在一个灭弧室内,灭弧室内部有许多通道,一是分割电弧,二是利用电弧高温产生的高压气流,通过灭弧室一定的通道喷口吹灭电弧。灭弧室是低压开关的核心部件,当动静触头分离后,电弧在磁场力和空气动力的作用下快速进入灭弧室,在该过程中, 一方面电弧将烧蚀电极以及周围的器壁,由此导致开关使用寿命的降低,另一方面电弧在磁场气流场的作用下被金属栅片切割,从而升高电压,最终切断故障电流。这样的结构设置有可能使动静触头分离,电弧还存在动静触头之间的间隙,未及时进入灭弧室,这样还是会损坏触头,使断开电路的时间延长。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有效保护动静触头、提高分断能力、延长使用寿命时间的断路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断路器,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设有操作组件、触头组件和灭弧组件,所述触头组件包括动触头和静触头,所述灭弧组件包括有灭弧室,操作组件驱动动触头靠近或背离静触头,所述外壳内设有隔板,当动触头背离静触头时,隔板同步进入动触头和静触头之间;当动触头靠近静触头时,隔板从动触头和静触头之间同步脱离。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动触头背离静触头,隔板置于动触头和静触头之间,这就能使得未及时进入灭弧室内的电弧被隔板强制隔开,达到强制切断电弧、增强断路器的吹弧能力,故而提升断路器的分断能力,从而更好地保护了动触头和静触头,使得断路器的使用寿命增长;当动触头与静触头相抵接,隔板脱离了动触头和静触头之间,这使得断路器的工作不受影响。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隔板固定连接有可沿轴线周向旋转的转轴,所述转轴的轴线与动触头的摆动轨迹相垂直,所述转轴固定连接有挡块,所述隔板和挡块分别置于动触头的两侧,所述挡块和隔板对应动触头一侧设有夹角,所述夹角大于0°且小于180°,且隔板、挡块均与动触头联动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明确了隔板从动触头和静触头之间进入或脱离的动作方式,即隔板和挡块呈页门式结构设置,隔板在动静触头之间实现关闭或打开,隔板的开闭与否取决于动触头的状态,达到强制切断电弧、增强断路器的吹弧能力,故而提升断路器的分断能力。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壳内设有固定板,所述隔板固定连接有限位块,限位块朝向静触头一侧设置,且隔板、挡块、限位块三者均呈相互垂直结构设置,固定板设有固定板孔,当隔板脱离动触头和静触头之间时,限位块置于固定板孔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隔板脱离动触头和静触头之间时,限位块置于固定板孔内,防止因转轴回转使隔板重新置于动触头和静触头之间而引起的动触头和静触头不能完全相抵接,使得结构更加合理。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板设有用于放置活动轴的配合件,所述配合件设有容纳部,所述容纳部的形状和大小均与活动轴的形状和大小相适配。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容纳部的形状和大小均与活动轴的形状和大小相适配,使得活动轴可在容纳部内灵活转动。 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断路器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图I的A部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断路器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4为图3的B部放大图;图5为本技术断路器实施例的固定板、隔板、挡块及限位块的配合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I至图5对本技术断路器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如图I至图4所示,一种断路器,包括外壳1,所述外壳I内设有操作组件2、触头组件3和灭弧组件4,所述触头组件3包括动触头31和静触头32,所述灭弧组件4包括有灭弧室41,操作组件2驱动动触头31靠近或背离静触头32,所述外壳I内设有隔板61,当动触头31背离静触头32时,隔板61同步进入动触头31和静触头32之间;当动触头31靠近静触头32时,隔板61从动触头31和静触头32之间同步脱离。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动触头31背离静触头32,隔板61置于动触头31和静触头32之间,这就能使得未及时进入灭弧室41内的电弧被隔板61强制隔开,从而更好地保护了动触头31和静触头32,使得断路器的使用寿命增长;当动触头31与静触头32相抵接,隔板61脱离了动触头31和静触头32之间,这使得断路器的工作不受影响。所述隔板61固定连接有可沿轴线周向旋转的转轴63,所述转轴63的轴线与动触头31的摆动轨迹相垂直,所述转轴63固定连接有挡块62,所述隔板61和挡块62分别置于动触头31的两侧,所述挡块62和隔板61对应动触头31 —侧设有夹角,所述夹角大于0°且小于180°,且隔板61、挡块62均与动触头31联动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明确了隔板61从动触头31和静触头32之间进入或脱离的动作方式,结构简单,不影响断路器的体积。所述外壳I内设有固定板5,所述隔板61固定连接有限位块64,限位块64朝向静触头32 —侧设置,且隔板61、挡块62、限位块64三者均呈相互垂直结构设置(此处需说明的是,所述隔板61和挡块62之间的夹角、隔板61和限位块64之间的夹角均为大于0°且小于180°,为使隔板61的效果最佳,本实施例优选的,所述的夹角呈90°设置),固定板5设有固定板孔51,当隔板61脱离动触头31和静触头32之间时,限位块64置于固定板孔51内(此处需说明的是,所述的限位块64和固定板孔51可以不做设置,转轴63转动速度若过快,隔板61与固定板5平行后会由于惯性会继续旋转,由于固定板5的设置使得隔板61会无法继续沿同一方向旋转,可能还会沿着逆方向回转,如若转轴63回转,隔板61就会无法完全脱离动触头31和静触头32之间,动触头31和静触头32能会无法接触,故为使结构更加合理,本实施例优选的,固定板5设有固定板孔51,当隔板61脱离动触头31和静触头32之间时,限位块64置于固定板孔51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隔板61脱离动触头31和静触头32之间时,限位块64置于固定板孔51内,防止因转轴63回转使隔板61重新置于动触头31和静触头32之间而引起的动触头31和静触头32不能完全相抵接,使得结构更加合理。所述固定板5设有用于放置活动轴的配合件52,所述配合件52设有容纳部521,所述容纳部521的形状和大小均与活动轴的形状和大小相适配(此处需说明的是,可以在固定板5上直接设置一个与转轴63的形状和大小相适配的凹陷部,使转轴63在凹陷部内转动,为提高转轴63在容纳部521内转动的灵活性,本实施例优选的,在固定板5上设置配合件52,使活动轴在配合件52的容纳部521内转动,其中配合件52可以为一个,该一个配合件52的容纳部521可以置于转轴63的中部,也可以为与转轴63长度相适配,为保证活转轴63所述的配合件52设置两个,每个配合件52均设置有容纳部521,且两个配合件52的容纳部521分别置于转轴63的两端)。工作原理操作机构驱动动触头31摆动,当动触头31背离静触头32运动时,动触头31带动挡块6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断路器,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设有操作组件、触头组件和灭弧组件,所述触头组件包括动触头和静触头,所述灭弧组件包括有灭弧室,操作组件驱动动触头靠近或背离静触头,其特征是:所述外壳内设有隔板,当动触头背离静触头时,隔板同步进入动触头和静触头之间;当动触头靠近静触头时,隔板从动触头和静触头之间同步脱离。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明光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市新蓝天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