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炉及电磁炉双室散热风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010570 阅读:1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24 05: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磁炉双室散热风道,该电磁炉设有线圈盘,在电磁炉内设有分室隔板,该分室隔板将电磁炉内部分割为相连通的第一风室和第二风室,该第一风室设有进风口或出风口,相应地该第二风室设有出风口或进风口,进风口、出风口连同第一风室和第二风室形成电磁炉双室散热风道,该进风口设有风扇。风扇把风从外部空间抽进其中一个风室,先给该风室内元件散热,再进入另一个风室,对另一风室内元件散热,最后才排到外部空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只增加一个简单的分室隔板把电磁炉腔体分成两部分,就能充分利用风扇,并高效散热,确保温升不超标,保障元器件安全稳定。(*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器
,尤其是指一种电磁炉及其散热风道结构。
技术介绍
现代化生活很多时候会使用到电磁炉来做烹饪加热等用途,电磁炉的结构中用到很多大量发热的原件,例如整流桥、谐振电容、电感、变压器,以及用于发热的线圈盘本身,这些发热原件工作时散发出的热量若没有得到及时的排出,会造成积热过多,影响电磁炉正常工作,严重的会烧坏元件,因此必须在设计电磁炉时考虑到散热效果,传统的散热方式是采用风扇进行散热。其中商用电磁炉功率大,各发热部件发热巨大,为保证器件安全,必须提供比普通家用电磁炉更大的风量。因此,设计商用电磁炉时候,风道散热系统设计显得尤其重要。通 常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采用多个风扇针对性散热,但传统的散热结构的设计往往不如理想,即使采用多个风扇,但风扇产生的气流并没有充分利用,市场上现有电磁炉内部风扇通常散热效率低,其原因在于风扇产生的一部分气流没有起到任何散热效果,就直接排出电磁炉,致使电磁炉没有获得很好的散热效果;并且采用多个风扇,结构复杂、成本较高。因此,提供一种散热效率高、散热效果好、结构简单、成本低、可靠性高的电磁炉及电磁炉双室散热风道实为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效率高、散热效果好的电磁炉双室散热风道。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效率高、散热效果好的电磁炉。为实现本技术目的,提供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一种电磁炉双室散热风道,在电磁炉内设有分室隔板,该分室隔板将电磁炉内部分割为相连通的第一风室和第二风室,该第一风室设有进风口或出风口,相应地该第二风室设有出风口或进风口,进风口、出风口、第一风室、第二风室连同第一风室和第二风室之间的连接通道形成电磁炉双室散热风道,该进风口设有风扇。风扇把风从外部空间抽进其中一个风室,先给该风室内元件散热,再通过第一风室和第二风室之间的连接通道进入另一个风室,对另一风室内元件散热,最后才排到外部空间,本技术只增加一个简单的分室隔板把电磁炉腔体分成两部分,就能充分利用风扇,并高效散热,确保温升不超标,保障元器件安全稳定。第一风室和第二风室的连接通道可以设置在分室隔板边缘或者中间等任何区域。该连接通道可以是一个或者多个,其中一些实施例,该连接通道包括通风孔,该通风孔可以是格栅式通风孔和/或喷嘴式通风孔。其中一些实施例,第一风室和第二风室的连接通道设置在出风口的对边,此时风可以充分流通风室内部,充分换热,提高散热效率。其中一些实施例,第一风室和第二风室的连接通道设置在电磁炉的线圈盘底部,连接通道的气流直接吹线圈盘,散热效果好。作为较佳实施例,该连接通道为喷嘴式通风孔,此种连接通道能使气流直吹线圈盘,进行冲击换热,散热效果较好。其中一些实施例,该分室隔板占电磁炉横截面积的60%至90%,确保两个风室有很好的分隔的同时,保证风道的畅通和较高的换热效率。其中一些实施例,该分室隔板与电磁炉的线圈盘距离为10至30mm。根据流体特性,保证分室隔板与电磁炉的线圈盘距离,对分室隔板进行针对降低阻力扩压或者改善涡流紊流结构的改造有较好效果。其中一些实施例,该分室隔板为平板型。其中一些实施例,该分室隔板可以根据线圈盘或者其他部件形状,进行凹陷或者凸出处理,以适应其他部件,此情况分室隔板成非平板形状。为达到较佳散热效果,除特意设置的连通两个风室的连接通道和进风口,设置进 风口的风室应该密封。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电磁炉,该电磁炉内设有如上所述的电磁炉双室散热风道,通过分室隔板将电磁炉内部腔体分割成相连通的第一风室和第二风室,进风口的风扇吹出来的气流,部分或者全部风量先对其中一个风室的发热元件散热,再通过连接通道进入另一个风室,对该风室内的元件散热,最后从出风口排出,充分利用风扇的进风,提高散热效率,保障元器件安全稳定。第一风室和第二风室的设置可以变换,进风口和出风口的设置也可以根据需要设置。电磁炉的散热器与电磁炉的线圈盘分别设置在两个风室内。其中一些实施例,电磁炉的电控电路板、散热器、散热风扇设置在该第一风室内,进风口也设置在第一风室,电磁炉的微晶板、线圈盘、出风口设置在该第二风室,风扇吹出来的气流,部分或者全部风量先对第一风室内的大发热元器件散热,比如IGBT、整流桥、谐振电容、电感、变压器等,再通过第一风室与第二风室连接通道进入第二风室,在第二风室内,气流经过线圈盘从而带走线圈盘和微晶板的热量,最后从出风口排出电磁炉。进一步的,若连接通道设置在出风口的对边,此时风从线圈盘一端运行到另一端,经过整个线圈盘,接触面积大,对流换热充分;若连接通道设置在线圈盘底部,此连接通道通常为格栅或者喷嘴式通风孔,此种连接通道能使气流直吹线圈盘,进行冲击换热,散热效果较好。其中一些实施例,电磁炉的电控电路板设置在该第二风室内,出风口设置在第二风室,电磁炉的线圈盘设置在该第一风室内,进风口设置在第一风室。该结构的风扇进风先对线圈盘进行散热,然后经风道到第二风室对电路板等原件进行散热。对比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只增加一个简单的分室隔板把电磁炉腔体分成两部分,就能充分利用风扇,并高效散热,确保温升不超标,保障元器件安全稳定,本技术结构简单、成本低,只用一个普通风扇即可满足超大功率电磁炉散热要求,既降低了成本也保障了整机安全可靠,散热效率高,能充分利用风扇气流,提高风扇效率,减少风扇数量,降低风扇功率,简化结构,降低成本,提高可靠性。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电磁炉双室散热风道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电磁炉双室散热风道的连接通道第二实施例示意图;图3为图2的a方向侧视图;图4为图2的b方向侧视图;图5为本技术电磁炉双室散热风道的连接通道第三实施例示意图;图6为图5的a方向侧视图;图7为图5的b方向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本技术电磁炉双室散热风道的第一实施例,在电磁炉内设有分室隔板3,该分室隔板3将电磁炉内部分割为相连通的第一风室I和第二风室2,该第一风室I设有进风口 4,该进风口设有风扇6,相应地该第二风室设有出风口 5,进风口 4、风扇6、第一风室I、第一风室I和第二风室2的连接通道10、第二风室2、出风口 5形成电磁炉双室散热风道。风扇6把风从外部空间抽进其中一个风室,先给该风室内元件散热,再进入另一个风室,对另一风室内元件散热,最后才排到外部空间,本技术只增加一个简单的分室隔板把电磁炉腔体分成两部分,就能充分利用风扇,并高效散热,确保温升不超标,保障元器件安全稳定。在本施例中,第一风室I和第二风室2的连接通道10可以设置在出风口的对边,出风口设置在电磁炉后部,连接通道10设置在电磁炉的前部,此时风可以充分流通风室内部,充分换热,提高散热效率。该分室隔板与电磁炉的线圈盘距离为10至30mm。根据流体特性,保证分室隔板与电磁炉的线圈盘距离,对分室隔板进行针对降低阻力扩压或者改善涡流紊流结构的改造有较好效果。该分室隔板为平板型。电磁炉的电控电路板(图未示)、散热器7、散热用的风扇6设置在该第一风室I内,进风口 4也设置在第一风室I,电磁炉的微晶板9、线圈盘8、出风口5设置在该第二风室2,风扇吹出来的气流,部分或者全部风量先对第一风室I内的大发热元器件散热,比如IGBT、整流桥、谐振电容、电感、变压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磁炉双室散热风道,其特征在于,在电磁炉内设有分室隔板,该分室隔板将电磁炉内部分割为相连通的第一风室和第二风室,该第一风室设有进风口或出风口,相应地该第二风室设有出风口或进风口,进风口、出风口、第一风室、第二风室连同第一风室和第二风室之间的连接通道形成电磁炉双室散热风道,该进风口设有风扇。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安振唐华龙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