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LED照明装置,其包括:一壳体;一基板,其上具有至少一发光二极管及至少一驱动元件;一第一连接器;一电源转换单元;以及一第二连接器。俾上述结构的LED照明装置,藉由其两侧的第一连接器及第二连接器可达到与另一LED照明装置串接的目的。(*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有关于一种LED照明装置,尤指一种藉由其两侧的第一连接器及第二连接器可达到与另一 LED照明装置串接目的的LED照明装置。
技术介绍
按,LED灯具有省电及寿命长的优点,因此,已成为未来照明灯具的主流。惟目前LED灯具通常为一独立个体,灯具与灯具间无法串接。例如已公开中国台湾M417490「LED灯管」即揭示一种LED灯管,包含一基座、一第一 LED模块及一第一灯罩。基座具有一第一表面。第一 LED模块设置于基座的第一表面。第一灯罩设置于基座并罩覆第一 LED模块、第一灯罩包括一第一罩本体,及一第一凸翼,第一罩本体具有一内壁面,第一凸翼具有一端部,第一凸翼是由第一罩本体的内壁面突伸且第一凸翼的端部顶抵第一 LED模块。藉由第一凸翼顶抵第一 LED模块使得第一 LED模块不易因LED灯管遭受摇晃或撞击而自基座脱落。又例如已公开中国台湾M411507「改良的LED灯管装置」即揭示一种改良的LED灯管装置,其主要是在灯管内设置有LED灯板,并配合桥式整流器及电流转换器所组成。藉由电流转换器可将传统LED灯管高电压(约90V 264V)的输入方式,改由直流低电压约(约12V 40V)来输入,所以稳定度高不易发热,而能在灯管内的灯板直接链接导线,不必由灯管两端的灯头另外结合电线导通,不仅方便且使用寿命较长,尤其利用低压导通,不会产生干扰及短路、安全性较高。惟上述LED灯管,其灯管与灯管间无法串接,因此,当应用于需长条型照明的场所时,将大幅增加组装成本,诚属美中不足之处。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型的LED灯具,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目的是提供一种LED照明装置,其两侧具有第一连接器及第二连接器,藉由该第一连接器及第二连接器可达到与另一 LED照明装置串接目的。本技术的一目的是提供一种LED照明装置,其具有一开关,可供开启或切断该LED照明装置的直流电源。本技术的一目的是提供一种LED照明装置,其具有一调光电路,串接于该驱动元件及该发光二极管之间,可调整该发光二极管的发光亮度。为达上述的目的,本技术的一种LED照明装置,其包括一壳体,其具有一中空容室且其顶部两侧分别具有一滑轨;一基板,是可经由该滑轨滑置及固持于该壳体上,其上具有至少一发光二极管及至少一驱动元件,其中,该驱动元件是耦接至该发光二极管,可驱动该发光二极管;一第一连接器,是套置于该中空容室的一侧,其一端可经由一缆线耦接至一交流电源;一电源转换单元,是置于该中空容室中,其一端耦接至该第一连接器,可将该交流电源转换成一直流电源后输出至该基板上;以及一第二连接器,是套置于该中空容室的另一侧,其一端可经由一缆线耦接至该直流电源。其中,所述壳体为铝挤壳体,且其左、右及底表面上进一步具有若干柱状物,以增加其散热面积。其中,所述基板为铝基板、FR4基板或陶瓷基板,且该发光二极管为发光二极管晶元或覆晶发光二极管晶元。本技术的LED照明装置具有一开关及一调光电路,其位于该基板上,且该开关串接于该电源转换单元的输出及该驱动元件之间,可供开启或切断该LED照明装置的直流电源,该调光电路则串接于该驱动元件及该发光二极管之间,可调整该发光二极管的发光亮度。本技术的LED照明装置具有一上盖,该上盖的两侧进一步具有一滑轨,且该壳体的两侧进一步具有一第二滑槽,俾藉由该滑轨可滑置及固持于第二滑槽中。其中,所述壳体的两侧位于该第二滑槽的下方处进一步具有一第三滑槽,俾藉由 一扣具滑置于该第三滑槽中,可将该壳体固持于天花板上。其中,所述第一连接器为一公连接器、所述第二连接器为一母连接器,或所述第一连接器为一母连接器、所述第二连接器为一公连接器。本技术的LED照明装置,具有以下优点其两侧具有第一连接器及第二连接器,藉由该第一连接器及第二连接器可达到与另一 LED照明装置串接目的;其具有一开关,可供开启或切断该LED照明装置的直流电源;以及其具有一调光电路,串接于该驱动元件及该发光二极管之间,可调整该发光二极管的发光亮度,因此,本技术确实较已知的LED照明装置具有进步性。为使贵审查委员能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及其目的,兹附以图式及较佳具体实施例的详细说明如后。附图说明图I为一示意图,其绘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LED照明装置的分解示意图。图2为一示意图,其绘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LED照明装置的组合示意图。图3为一示意图,其绘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LED照明装置于组合后的剖面示意图。图4a为一示意图,其绘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LED照明装置未锁固于天花板上的示意图。图4b为一示意图,其绘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LED照明装置已锁固于天花板上的示意图。图5a为一示意图,其绘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LED照明装置未嵌接于天花板中的示意图。图5b为一示意图,其绘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LED照明装置已嵌接于天花板中的示意图。图6为一示意图,其绘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LED照明装置的串接示意图。图7为一示意图,其绘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LED照明装置可藉由一 U型缆线进行串接的示意图。图8为一示意图,其绘示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例的LED照明装置亦可充当台灯使用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请一并参照图I至图3,其中图I绘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LED照明装置的分解示意图;图2绘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LED照明装置的组合示意图;图3绘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LED照明装置组合后的剖面示意图。如图所示,本技术的LED照明装置,其包括一壳体10 ;—基板20 第一连接器30 ; —电源转换单元40 ;以及一第二连接器50所组合而成。其中,该壳体10例如但不限于为铝挤壳体,其具有一中空容室11,且其顶部两侧分别具有一滑轨12,此外,该壳体10的左、右及底表面上进一步具有若干柱状物13,以增加其散热面积。该基板20可经由该滑轨12滑置及固持于该壳体10上,其上具有至少一发光二极管21及至少一驱动元件22,其中,该驱动元件22耦接至该发光二极管21,可驱动该发光二极管21。其中,该基板例如但不限于为铝基板、FR4基板或陶瓷基板;该发光二极管21例如但不限于为一发光二极管晶元或覆晶(flip chip)发光二极管晶元,且该发光二极管21及驱动元件22的数量可视需要而改变。该第一连接器30套置于该中空容室11的一侧,例如但不限于为右侧,其一端可经由缆线31耦接至一交流电源。其中,该第一连接器30例如但不限于为公连接器或母连接器。该电源转换单元40置于该中空容室11中,其一端可经由缆线41耦接至该第一连接器30,用以将该交流电源转换成一直流电源后,并经由缆线42连接至该基板20上,以提供其所需的直流电源。该第二连接器50套置于该中空容室11的另一侧,例如但不限于为左侧,其一端可经由缆线51耦接至该第一连接器30上,以取得该交流电源。其中,该第二连接器50例如但不限于为母连接器或公连接器,其需与该第一连接器30配合,例如当该第一连接器30为一公连接器时,该第二连接器50较佳为一母连接器,反之亦然。此外,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LED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壳体,其具有一中空容室且其顶部两侧分别具有一滑轨;一基板,可经由该滑轨滑置及固持于该壳体上,其上具有至少一发光二极管及至少一驱动元件,其中,该驱动元件耦接至该发光二极管,可驱动该发光二极管;一第一连接器,套置于该中空容室的一侧,其一端可经由一缆线耦接至一交流电源;一电源转换单元,置于该中空容室中,其一端耦接至该第一连接器,可将该交流电源转换成一直流电源后输出至该基板上;以及一第二连接器,套置于该中空容室的另一侧,其一端可经由一缆线耦接至该直流电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晁榕,
申请(专利权)人:长荣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