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昭莉专利>正文

照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010029 阅读:1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24 04: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照明装置,包括多个发光二极管,且每一发光二极管至少具有一第一照明参数的光源输出或一第二照明参数的光源输出,其中,具有第一照明参数的光源输出的发光二极管与具有第二参数色温的光源输出的发光二极管平均分布排列,使得由第一照明参数与第二照明参数所混合而成的第三照明参数的光源具有较佳的品质。藉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提供均匀混光效果。(*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关于一种照明装置,尤其是关于一种可调控照明参数的照明装置。
技术介绍
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 ;LED)近年来已广泛地应用于日常生活当中,因其具有节能省电的好处与优势,举凡显示器、家电装置、车用电子组件、照明灯具…等皆是发光二极管的应用范畴。以使用发光二极管作为发光源的家用照明灯具为例,因其具有暖灯时间快、反应速度快、体积小、寿命长、省电、耐震、污染程度低、高可靠度与适合量产的优点,使得传统白炽灯泡与日光灯已有渐渐被取代的趋势。目前现有以发光二极管作为发光源的照明装置,大都仅具有单一照明色温的光源输出,也就是说发光源的照明色温将取决于搭配于照明装置上的发光二极管,但是,搭配于 照明装置上的发光二极管通常是于制造完成之前即已被加入用以决定发光二极管具有何种照明色温的光源输出的荧光物质,因此,除非使用者更换搭配于照明装置上的发光二极管,否则使用者不能在使用照明装置的过程中对发光源的照明色温进行调控。然而,如上所述的照明装置会造成使用者的不便,举例来说,若是发光二极管所输出的光源的色温值偏高,就容易让使用者感觉光线刺眼与环境寒冷,但使用者却不能对发光源的照明色温进行调控,因而造成视觉上的不适与伤害。因此,有现有技术提出一种可调控色温的照明装置,其发光源包括具有第一照明色温的光源输出的多个发光二极管,以及具有第二照明色温的光源输出的多个发光二极管,请参阅图1,其为现有照明装置的发光二极管的排列态样示意图,图示中以W所标示的发光二极管11具有第一照明色温的光源输出,而图示中以C所标示的发光二极管12具有第二照明色温的光源输出。其中,发光源I的所有的发光二极管11呈矩阵形式排列,且具有第一照明色温的光源输出的发光二极管11与具有第二照明色温的光源输出的发光二极管12呈间隔错开排列,也就是说,具有第一照明色温的光源输出的发光二极管11设置于奇数行,而具有第二照明色温的光源输出的发光二极管12设置于偶数行。因此,当只有奇数行的发光二极管11被驱动时,照明装置可提供使用者第一照明色温的光源,当只有偶数行的发光二极管12被驱动时,照明装置可提供使用者第二照明色温的光源,而当奇数行的发光二极管11与偶数行的发光二极管12同时被驱动时,照明装置则可提供使用者由第一照明色温与第二照明色温所混合而成的第三照明色温的光源。然而,上述发光源I的发光二极管11、12的排列方式会影响第三照明色温的光源的品质。也就是说,具有同一照明色温的光源输出的发光二极管11、12因排列过于集中,造成当所有发光二极管11、12同时被驱动时,第一照明色温的光源皆集中于奇数行,而第二照明色温的光源皆集中于偶数行,如此会降低第一照明色温的光源与第二照明色温的光源的混光效果。故,现有照明装置仍具有改善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具有均匀混光效果的照明装置。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照明装置,其包括至少三个发光二极管,每一该发光二极管至少具有一第一照明参数的光源输出或一第二照明参数的光源输出,且该些发光二极管共同以一对称轴为轴而对称排列,以使分别位于该对称轴的两侧且关于该对称轴而相互对称的任二个发光二极管所输出的光源具有相同的照明参数;其中,位于该对称轴两侧中的任一侧的发光二极管构成一发光二极管群组,各发光二极管群组被分成至少二个发光二极管排列子群组,且每一该发光二极管排列子群组中的任二个相邻的发光二极管所输出的光源的照明参数不同。较佳地,每一该发光二极管排列子群组中的发光二极管呈线性排列。或者,较佳地,每一该发光二极管排列子群组中的所有发光二极管呈非线性排列。较佳地,排列于该些发光二极管的外围的任二个相邻的发光二极管所输出的光源的照明参数不同。较佳地,该第一照明参数与该第二照明参数分别为第一照明色温与第二照明色温。较佳地,所述照明装置还包括切换开关,该切换开关电连接于一电源端与该些发光二极管之间,且该些发光二极管因应该切换开关的开启次数而相对应输出具有该第一照明色温的光源,及/或输出具有该第二照明色温的光源。或者,较佳地,该第一照明参数与该第二照明参数分别为第一照明亮度与第二照明亮度。较佳地,所述照明装置还包括切换开关,该切换开关电连接于一电源端与该些发光二极管之间,且该些发光二极管因应该切换开关的开启次数而相对应输出具有该第一照明亮度的光源,及/或输出具有该第二照明亮度的光源。较佳地,所述照明装置还包括驱动装置,其用以驱动任一该发光二极管输出具有该第一照明参数的光源或具有该第二照明参数的光源。较佳地,具有该第一照明参数的光源输出的所有发光二极管透过串联连接形成一第一发光二极管单元,而具有该第二照明参数的光源输出的所有发光二极管透过串联连接形成一第二发光二极管单元。较佳地,该第一发光二极管单元与该第二发光二极管单元反向并联。较佳地,该第一发光二极管单元与该第二发光二极管单元是交替地被驱动。或者,较佳地,该第一发光二极管单元与该第二发光二极管单元是同时地被驱动。较佳地,该第一发光二极管单元与该第二发光二极管单元分别被该驱动装置的第一驱动源与第二驱动源所驱动。或者,较佳地,该第一发光二极管单元与该第二发光二极管单元皆被该驱动装置的单一驱动源所驱动。较佳地,所述照明装置还包括电路板,该电路板用以供该些发光二极管焊接于其上。较佳地,所述照明装置还包括散热基板,该散热基板设置于该电路板的下方。较佳地,该散热基板包括铝基板与绝缘板。较佳地,所述照明装置是应用于室内照明的照明装置,该照明装置可为家用照明灯、商用照明灯、台灯或床头灯。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照明装置,其包括至少三个发光二极管,每一该发光二极管至少具有一第一照明参数的光源输出或一第二照明参数的光源输出;其中,于该些发光二极管呈矩阵形式排列时,任二个相邻的发光二极管所输出的光源的照明参数不同;而于该些发光二极管呈非矩阵形式排列时,该些发光二极管被分成至少二个发光二极管排列群组,每一该发光二极管排列群组中的所有发光二极管呈线性排列,且每一该发光二极管排列群组中的任二个相邻的发光二极管所输出的光源的照明参数不同。较佳地,任二个发光二极管排列群组是相互平行排列。或者,较佳地,该些发光二极管共同以一对称轴为轴而对称排列,以使分别位于该对称轴的两侧且关于该对称轴而相互对称的任二个发光二极管所输出的光源具有相同的照明参数。 较佳地,排列于该些发光二极管的外围的任二个相邻的发光二极管所输出的光源的照明参数不同。较佳地,该第一照明参数与该第二照明参数分别为第一照明色温与第二照明色温。较佳地,所述照明装置还包括切换开关,该切换开关电连接于一电源端与该些发光二极管之间,且该些发光二极管因应该切换开关的开启次数而相对应输出具有该第一照明色温的光源,及/或输出具有该第二照明色温的光源。或者,较佳地,该第一照明参数与该第二照明参数分别为第一照明亮度与第二照明亮度。较佳地,所述照明装置还包括切换开关,该切换开关电连接于一电源端与该些发光二极管之间,且该些发光二极管因应该切换开关的开启次数而相对应输出具有该第一照明亮度的光源,及/或输出具有该第二照明亮度的光源。较佳地,所述照明装置还包括驱动装置,其驱动任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三个发光二极管,每一该发光二极管至少具有一第一照明参数的光源输出或一第二照明参数的光源输出,且该些发光二极管共同以一对称轴为轴而对称排列,以使分别位于该对称轴的两侧且关于该对称轴而相互对称的任二个发光二极管所输出的光源具有相同的照明参数;其中,位于该对称轴两侧中的任一侧的发光二极管构成一发光二极管群组,各发光二极管群组被分成至少二个发光二极管排列子群组,且每一该发光二极管排列子群组中的任二个相邻的发光二极管所输出的光源的照明参数不同。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昭莉
申请(专利权)人:吴昭莉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