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件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005321 阅读:1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24 01: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护件机构,连接于婴儿车的架体上,其中,该护件机构包括一扶杆结构及一餐盘结构。所述扶杆结构连接于所述架体上并与所述架体围成一承载腔,餐盘结构呈可拆卸设置于所述扶杆结构上,第一类型儿童安全座椅置于所述承载腔内并与所述餐盘结构连接,拆卸餐盘结构后,第二类型儿童安全座椅置于所述承载腔内并与所述扶杆结构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护件机构可将不同类型的儿童安全座椅连接于婴儿车的架体上,一方面降低了操作人员的负担,另一方面使得婴儿车具有多种的使用方式。(*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护件机构,尤其涉及一种将不同类型的儿童安全座椅连接于婴儿车的架体上的护件机构。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人们对各种产品需要求量变得越来越大,种类变得越来越多,以满足人们对生活的各种需求。其中,对于汽车产品来说,它的出现给人们在交通上带来极大的方便,故使得汽车受到越来越多人所青睐。众所周知,为了使得儿童能舒适且安全地乘坐于汽车座椅上,相应地,人们会在汽车上安装有一儿童安全座椅,原因在于儿童安全座椅是一种系于汽车座椅上供儿童乘坐, 并通过束缚设备把乘坐在儿童安全座椅上的儿童束缚在儿童安全椅上以保障儿童安全的座椅,该座椅的使用能最大程度上降低儿童在汽车发生紧急制动或者意外碰撞情况下所受至IJ的伤害,因此,儿童安全座椅很快被消费者所接受,并且慢慢在全世界得到推广。其中,当婴儿使用的儿童安全座椅会被设计成像提篮一样,以符合婴儿处于睡躺的生理状态要求。当人们要把躺在汽车里儿童安全座椅上的婴儿抱走并带该婴儿到户外空旷的地方活动时,为了克服人们因双手一直处于抱住婴儿的状态所带来的疲劳问题,相应地,人们会使用到婴儿车,通过该婴儿车一方面使得婴儿可以舒服地坐在婴儿车上,另一方面使得人们通过该婴儿车更方便的推着婴儿到处活动以克服上述的疲劳问题。然而,在婴儿于儿童安全座椅与婴儿车之间的换乘过程中,乘坐在儿童安全座椅上的婴儿必须要抱出来才能乘坐于婴儿车上,同理,乘坐在婴儿车上的婴儿必须要抱出来才能再次乘坐于儿童安全座椅上,这使得婴儿于儿童安全座椅与婴儿车之间的换乘过程会涉及到对婴儿的数次束缚和释放等操作,从而增加了操作人员的负担,且会惊醒熟睡中的婴儿。同时,现有的婴儿车只有单纯地与一种类型的儿童安全座椅连接,如果采用其他类型的儿童安全座椅,将无法顺利连接婴儿车上,从而使得现有的婴儿车的使用方式单一。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护件机构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护件机构,该护件机构将不同类型的儿童安全座椅连接于婴儿车的架体上,一方面能降低操作人员的负担,另一方面使得婴儿车具有多种的使用方式。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护件机构连接于婴儿车的架体上,其中,该护件机构包括一扶杆结构及一餐盘结构,所述扶杆结构连接于所述架体上并与所述架体围成一承载腔,所述餐盘结构呈可拆卸设置于所述扶杆结构上,第一类型儿童安全座椅置于所述承载腔内并与所述餐盘结构连接,拆卸所述餐盘结构后,第二类型儿童安全座椅置于所述承载腔内并与所述扶杆结构连接。较佳地,所述扶杆结构和餐盘结构均与儿童安全座椅呈可拆卸的卡合连接,使得第一和第二类型儿童安全座椅分别与餐盘结构和扶杆结构连接更方便,更便于拆卸,因而更便于将第一和第二类型儿童安全座椅连接于婴儿车的架体上。较佳地,所述餐盘结构的底部具有与所述扶杆结构相对应的环槽,所述环槽拆卸套于所述扶杆结构,以使得餐盘结构与扶杆结构结合紧密稳固且拆卸卡合更简单。具体地,所述环槽的侧壁朝所述扶杆结构处延伸出一与所述扶杆结构相卡合的卡合片,以增加餐盘结构与扶杆结构连接的可靠性;更具体地,所述卡合片具有弹性,且所述卡合片包括与所述环槽侧壁相连接的本体,设置于所述本体末端上的卡钩,以及由所述本体的末端延伸出并供释放卡合用的操作部,所述卡钩位于所述本体与操作部之间,使得卡合片借助其弹性能与扶杆结构的卡合连接更稳固,且借助操作部以便于操作人员使卡合片脱离对扶杆结构的卡合。较佳地,所述餐盘结构的顶部开设有凹腔,所述第一类型儿童安全座椅前侧的底部延伸出一定位凸块及枢接有一转动卡合件,所述第一类型儿童安全座椅置于所述承载腔内,则所述定位凸块插置于所述凹腔内而抵触于所述餐盘结构的顶部,且所述转动卡合件呈旋转的抵触于所述餐盘结构的底部而使所述第一类型儿童安全座椅与所述餐盘结构连 接。较佳地,所述架体还枢接有一背靠件,所述背靠件伸入所述承载腔内,且所述背靠件与置于所述承载腔内的所述第一类型儿童安全座椅的后侧相抵触。对置于承载腔内的第一类型儿童安全座椅提供更可靠的支撑,进一步地确保乘坐于第一类型儿童安全座椅上的婴儿的安全。较佳地,所述第一类型儿童安全座椅上具有后连接部,所述后连接部与所述背靠件呈拆卸连接,使第一类型儿童安全座椅于婴儿车上的连接更可靠。较佳地,所述扶杆结构呈弯折状且所述扶杆结构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架体连接,使得扶杆结构与架体形成的承载腔的布局更合理,并能更可靠地为第一和第二类型儿童安全座椅提供支撑。较佳地,所述扶杆结构包括前扶杆及两个侧扶手,两所述侧扶手连接于所述架体上,所述前扶杆的一端与一所述侧扶手枢接,所述前扶杆的另一端与另一所述侧扶手呈可拆卸的连接,或者所述前扶杆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所述侧扶手呈可拆卸的连接。其中,通过前扶杆的一端与一所述侧扶手枢接,前扶杆的另一端与另一所述侧扶手呈可拆卸的连接,使得前扶杆的一端从一所述侧扶手拆卸后,能绕前扶杆的另一端旋转,或者直接使前扶杆与侧扶手相分离,从而为婴儿车避让出工作空间,便于人们将婴儿放置于婴儿车上,或者从婴儿车上抱走婴儿。较佳地,每一所述侧扶手具有一第一卡合部,所述第二类型儿童安全座椅的左右两侧分别对应地设置有第二卡合部,所述第一卡合部与所述第二卡合部相卡合。具体地,所述第二类型儿童安全座椅的前侧枢接有一旋转卡合件,所述第二类型儿童安全座椅置于所述承载腔内,则所述旋转卡合件朝所述前扶杆处旋转并卡合于所述前扶杆上,从而使第二类型儿童安全座椅可靠地连接于婴儿车上。同时,所述第一卡合部为一凹部,所述第二卡合部为一弹性地设置于所述第二类型儿童安全座椅上的凸部。本技术的扶杆结构连接于架体上并与架体围成一承载腔,且餐盘结构呈可拆卸设置于扶杆结构上,此时可将第一类型儿童安全座椅置于承载腔内并与餐盘结构连接;当拆卸餐盘结构后,此时可将第二类型儿童安全座椅置于承载腔内并与扶杆结构连接,因而使得本技术的护件机构能将不同类型的儿童安全座椅连接于婴儿车的架体上,一方面使得婴儿车具有多种的使用方式,另一方面,当不同类型的儿童安全座椅在汽车与婴儿车的架体之间的换乘过程中,由于婴儿一直躺于不同类型的儿童安全座椅内,因而能降低操作人员的负担,且不会惊醒熟睡的婴儿。附图说明图I为安装有本技术护件机构的婴儿车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所示餐盘结构和扶杆结构均与婴儿车的架体相分离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I中所示餐盘结构与前扶杆相卡合时的剖视图。图4是图3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5是图I中所示餐盘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连接于婴儿车上的第一类型儿童安全座椅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第一类型儿童安全座椅借助餐盘结构连接于婴儿车上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I所示的婴儿车在拆卸餐盘结构后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8所示扶杆结构连接于婴儿车的架体上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9的分解图。图11为连接于婴儿车上的第二类型儿童安全座椅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第二类型儿童安全座椅借助扶杆结构连接于婴儿车上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优选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请参阅图1,图I展示了本技术护件机构100装于婴儿车300的架体310上的结构示意图,该婴儿车300包括上述的架体310及滚动轮320,滚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护件机构,连接于婴儿车的架体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护件机构包括一扶杆结构及一餐盘结构,所述扶杆结构连接于所述架体上并与所述架体围成一承载腔,所述餐盘结构呈可拆卸设置于所述扶杆结构上,第一类型儿童安全座椅置于所述承载腔内并与所述餐盘结构连接,拆卸所述餐盘结构后,第二类型儿童安全座椅置于所述承载腔内并与所述扶杆结构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忠杰
申请(专利权)人:明门香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